邓小平思想对马哲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既解决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又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邓小平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中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问题的内容并不多,而且邓小平也没有写出专门的哲学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的文献大都是他在特定的情况下为解决实际问题所作的报告、讲话、谈话,但这一理论在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显示问题所提出的有关战略、科学命题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邓小平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揭示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本质。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这个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过去的历史中,实事求是主要的还是被认为一种学风,一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种思想、工作方法。这是由过去的历史条件和斗争实际决定的。而邓小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斗争实践的需要,揭示了它的世界观本质。这样就把人们对实事求是的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2、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当然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这是对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抽象和概括。相较于“基本点”、“根本点”、“出发点”等说法,“精髓”这一说法更具有科学性、概括性和优越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要害和实质。这样的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3、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的思想路线概念。把这两个看起来似乎是完全独立的概念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新的概念,并揭示了这一概念内在和本质的联系,这就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这是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的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还具有更普遍的哲学世界观意义。因为,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从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实事求是地探索和发展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地解放思想的过程。没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就不会有任何思想、文化上的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也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种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现象。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概念的提出,就是对这两种本来就有着内在的和本质的联系的现象的哲学概括。虽然,这种概括的形成和提出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它的普遍性品格,它无疑将作为一个哲学世界观的基本概念载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史册。二、对辩证法的发展与创新邓小平一方面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社会主义规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另一方而也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他将唯物辩证法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具体化为说“两句话”和“两手抓”。邓小平主张看问题要说“两句话”。也就是事物的本质是由多方面的矛盾因素决定的,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全面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因此,看问题不能只看一面而不看其他方面,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邓小平常常用说“两句话”来表达他对看问题必须辩证全而的基本思想。例如,关于经济特区问题,他说:“现在我要肯定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第二句话是,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在谈到对外政策时,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两手抓”就是采取全面解决事物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它要求把事物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强调从整体观照局部,注意保持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活生生的联系。邓小平“两手抓”的理论涉及到诸多方而:如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等等。他不仅强调“坚持两手抓”,而且强调“两手都要硬”。决不能”一手软一手硬”。这些思想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发展了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的决定力量。邓小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思想、观点,从而对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1.提出了彻底的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就是说,要把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作为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依据,把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政策和全部工作是非成败的最根本和“压倒一切”的标准。马恩: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示器;邓:不仅是指示器,也是规范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因此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2.提出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马恩到毛泽东都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如何解放生产力的方法。明确指出,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而且,由于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已使这种矛盾变得已不象毛泽东当年所说仅仅是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的问题,而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些“环节和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严重地“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即“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在理论上把科学技术看成是一个生产力的问题,在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际情况,把握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历史观发展:三个有利于标准;一国两制)四、价值观1、人民利益。共产党人首先要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最根本的利益作为最高价植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贯坚持的。而邓小平适应时代发展提出新时期人民根本利益的标准: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搞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因此,“每个党员、团员,每个爱国的公民,都必须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地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出一切力量”;而这就是我们衡量干部和选用人才的“政治标准”。而在人民的现实利益方面,他一再指出,要从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小事着眼、着手,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要实行按劳分配,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福利待遇;并明确提出,要把是否关心群众生活,是否能在做好各项工作的时间使“劳动者的个人收入集体福利增加”、“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作为衡量“各条战线”、“各项工作”是非功过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标准。2、人民意志。邓小平多次指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应“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实际是提出了一个新的价值观念,即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人民意志”标准。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