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读书报告题目《邓小平时代》读书报告班级(班号)9121101903姓名(学号)何炎912110190111指导教师王毓2015年5月12日南京理工大学马研部读书报告图书基本信息题目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年代2013.1字数643千字ISBN号978-7-108-04299-6分类号页数752人民的儿子伟大的旗帜——读《邓小平时代》有感尼采曾经说过:谁将声振寰宇,必将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将长久如云漂泊。这句话用在邓小平的身上是合适的。在正式掌权之前,对比起一直处于中央核心领导层的陈云、李先念等人来说,他的政治生涯潮起潮落,一度被“雪藏”在江西远离政治中心;在建设派(thebuilders)和平衡派(thebalancers)的激辩中,他又是缄默的:从不轻易表态下定论,只是坚持“不争论,大胆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从前我脑海里的邓小平是单薄而割裂的。我从来没有想过到,他曾经是一个何等机敏的少年参加了最早期的中共地下党工作,曾经挥斥方遒带领60万中共大军打下最艰难的战役,曾经受任于危难之际担任过宣传部长和财政部长;只知他身上标签式的“三起三落”和三中全会上石破天惊的改革开放,似乎他以一个洞悉未来的智者形象降临于神州大地,甫一出现就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而我很少去思考,是哪些早年的经历让他中国的未来有清晰的构想?又是哪些具体的手段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傅高义用了六十四万字详述。毛泽东曾经评价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他是个能干的战士,坚决反对修正主义。在我心里,他的确是个战士,一个不轻易亮剑的战士。他从早年起就享有一种声誉:他善于区分大事小事,将精力集中在能给中国带来最大变化的事情上,对于他认为的头等大事才会事必躬亲。1975年之后,他投入大量精力的第一件事便是科学和教育的整顿工作。自他从江西归来,分管科学和教育,便开始马不停蹄地会见获诺贝尔奖的美国华裔科学家,商讨“中国能为提高自身的科学水平做些什么”;同时他不断会见各地领导,就如何养成尊重人才、促进国家进步的新风气提出具体意见。毛泽东在1976年初曾要求邓小平明确肯定“文化大革命”,邓却拒不服从。这绝不仅仅因为他的儿子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更是因为他在推进中国科教事业上的决心。邓如果肯定“文革”,就是将知识分子归入“需要被批的资产阶级”,他就无法进行整顿,也无法实行新的改革政策,解放人们的思想。在对中国未来需要的评估中,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实上,正是由于他在面临下台的压力下没有屈服,后来那些在“文革”中受过迫害、视“文革”为一场灾难的人才愿意与他合作,他才有足够的底气去做那些为了推动国家前进必须要做的事情。1977年之后,他更是在教育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他力推全面恢复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全面整顿学校秩序,调动了亿万青少年学生和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他在改革开放时期促进确立教育战略地位、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他反复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力呼吁要造成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空气,努力为教师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英明的领导人都不会忽视教育问题,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更是把“双语政策”的贯彻视作自己“一生的挑战”。他在自传中道出了推行“让每个人通晓至少两种语言”的政策时许多不为人知的挣扎和痛苦过程。新加坡国内反对以英语作为全民共同语言的声浪持久不息,而李光耀态度鲜明地定下双语政策,原因也很简单:一是要提防独尊华文的沙文主义,促进民族融合;二是要促进贸易工作的开展,让新加坡融入国际社会。事实证明,这项政策卓有成效。邓小平和李光耀同为“实用主义者”,他们的相似点不仅在于科技和教育事业上的努力,也体现在对经济改革的执着。李光耀领导下的新加坡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稳定的政治环境、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青睐。新加坡庞大的高科技电子工业由美国跨国公司奠基,海事工业主靠日本跨国公司的资本和技术,炼油工业得益于英国石油公司等的投资。新加坡全面接受了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企业家、管理和市场的“套装货”。这种深刻的依赖最终使新加坡成为国际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1978年邓小平出访新加坡,这个高度发展的蕞尔小国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一年的三中全会至1992年的南巡,他便在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上贡献出了自己自己最大的精力。他克服重重困难:说服军队延后军事现代化为民用经济的发展让路,与平衡牌在开放的边界上反复拉锯;他也深谙“见贤思齐”的重要性:敞开国门派遣几万留学生出国访学,邀请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对中国作全面的实地考察。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以88岁的高龄进行的一系列南方谈话。彼时,他已经完成了权力的移交,最后一项国家军委主席的职务也已移交给江泽民,但他依然全力推进上海浦东的开发,并预估到这对国家经济的积极作用。他对北京保守的经济政策感到不快而自己又不能完全说了算的时候,他先是在《解放日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乘专车南下,先去武汉,然后是深圳、珠海和上海,他在这里开展的一系列会议和即兴讲话,成功点燃了扩大市场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大火。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一本七百多页的人物传记,受益颇多。书中最后的信息注释,已将近百页,足见作者傅高义论述之严谨、考证之详实。许多之前鲜少被触及的话题也被客观地收录在书中,一些次要人物也栩栩如生。我看到一个谦逊稳重的华国锋,受命于危难之际、非常之时,让国家在毛泽东去世的一段时间内平稳过渡。我看到一个辛勤劳作、大公无私的胡耀邦,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却因为对民主和自由的过分宽容而离开领导核心。我看到一场造成严重人道灾难的“六四”事件,时至今日谨慎的美国学者依然不敢对它的性质和结果盖棺定论。任何一个政治人物、事件、决策,都应该放到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和看待。比如说,网上经常有对中国《国籍法》中“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嘲讽,认为这是国家专制、不知变通的代名词。事实上,这是建国后历史遗留的产物,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7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各有大约500万华人,三国领导人都担心华人更效忠中国而不是自己的国家。邓小平在1978年访问马来西亚时重申了“中国不接受双重国籍”这一政策,已经取得马来西亚公民身份的华人就自动丧失了中国国籍。表明中国鼓励东南亚华人忠于他们所在的国家,尊重当地风俗。阅读的过程中我就像一个拾穗者,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词散落于地,我将它一一拾起,渐渐串成一段能自洽的历史。“按照邓小平的遗愿,他的眼角膜被捐出供眼科研究,内脏被捐出供医学研究,遗体被火化,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1997年3月2日,他的骨灰被撒入大海。”读书至此,我几乎要落下滚滚热泪。这位作风强硬的领导人在人民面前展现了脉脉的温情,他总说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愿做一头俯身耕耘的老牛;我更愿意将他视作一个无所畏惧的战士,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路走来,为今日的中国留下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成绩: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