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董广安,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报纸系统新闻奖评委、河南省报纸质量综合测评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第四届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科技影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任教以来,先后讲授文章写作学、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广告写作、媒介批评等课程。主讲的新闻写作课被确定为郑州大学首批重点建设课程,并获得1996年郑州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一等奖,是郑州大学精品课程,《现代新闻写作教程》被评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于长期致力于新闻业务教学改革和创新,曾获首届全国普通高校教学优秀成果奖(省级)。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科项目,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学研究项目,获得过多项科研奖励。获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专家等称号。独立出版专著5部:《实用新闻写作学》、《当代新闻采写方略》、《晚报舆论导向理论与实务》、《中外新闻佳作选评》、《现代新闻写作教程》,共计130余万字;主编8部著作;公开发表有价值学术论文60余篇。在都市报、晚报研究领域和穆青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代表性成果:一、独著《实用新闻写作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当代新闻采写方略》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晚报舆论导向理论与实务》大象出版社2002《中外新闻佳作选评》远方出版社2000《现代新闻写作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二、主编《中国人知识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通讯卷1、2》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消息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中国高级记者成名作透视评论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新闻传播精品导读通讯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新闻写作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三、参编《中国晚报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四、近年部分学术论文1、《论当今报界“黑马”》当代传播199922、《论都市报的出现及其成功的经验》新闻爱好者199953、《发挥优势,迎接挑战》新闻战线199984、《晚报早产——自我迷失的歧途》新闻记者199985、《都市报改革引发的思考》首届京沪新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同心出版社20006、《第四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挑战》郑州轻工学院学报200017、《晚报专刊研究》焦作工业大学学报200028、《河南报业经济调查与对策研究》河南新闻出版报20008259、《高扬服务大旗扎根读者心中》新闻爱好者2001510、《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新闻出版报20014311、《站在WTO的门槛边:记者还缺什么?》新闻知识2001612、《记者比法官“管用”吗?》北京日报20014213、《网络传播:入世与传统媒体传播国际化》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论丛北广出版社200114、《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报纸社会公益活动研究》21世纪新闻传播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15、《都市报——中国报业走向市场的加速器》郑州大学学报2002516、《报业集团资源的二次整合》新闻实践2003117、《论隐性采访的度的把握》新闻爱好者2003.518、《增强党报亲和力》新闻战线2003.719、《分众化认知上的几个误区》新闻爱好者2003.1220、《一部新闻和人生的好教材》新闻记者2004.121、东西方媒体跨文化传播的两大障碍2006、8新闻爱好者22、穆青的舆论引导观2006、2新闻战线23、新世纪党报改革的创新思维2007、1新闻爱好者24、穆青新闻真实思想的当代启示2007、5现代视听25、马克思恩格斯新闻宣传思想的当代启示2008、1新闻爱好者26、解读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2008、6现代视听27、泛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09、03《中国记者》28、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09.04《新闻战线》29、共同见证共同期待09.08河南人民出版社(论文集)五、近几年部分社科项目1、《晚报舆论导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19972、《穆青新闻思想与新闻实践研究》国家社科20053、《新世纪新闻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模式》第一参与国家教委20014、《河南报业经营与产业化研究》主持河南社科20005、《河南媒体集团化发展研究》主持河南社科2001汪振军,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电视台节目评审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电视与文化产业研究,是《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两个文件起草组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先后承担中宣传部、教育部、河南省委省政府及其它省级项目多项。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参著参编三部。在《现代传播》、《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曾获中国广播文艺奖、河南广播文艺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与其它省级社科奖多项。延百亮,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摄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高校摄影学会秘书长。早期研究沙漠摄影,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郑州大学任教,从事《新闻摄影》、《广告摄影》、《视觉传播》课程教学,其摄影作品先后在日本东京、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其中《有福同享》获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动物”专题摄影比赛主席奖;先后独著出版《摄影一本通》、《新闻摄影》、《解读“荷赛”》、《现代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6部学术专著和摄影文化专题《横跨千年看人生》画册;2002年主持中国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研究》,1998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2002年获得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红烛奖”。2010年招生要求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视觉传播新闻摄影方向均可。姚小亭,女,祖籍江西,民盟成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恢复高考后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曾在《郑州法制报》和河南财经学院任职。1985年回母校中文系(现文学院)任教,2007年初调入新闻与传播学院。1986年至198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进修,师从汪流、王迪教授,习电影艺术理论和电影史。期间参加导演系主任司徒兆敦教授任总导演的电视剧《襄樊的传说》的拍摄,任其中一集执行导演,该剧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播映。2004年至2005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师从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研习影视传播、视觉艺术。多年沿循文学、文化、影视治学与科研的道路,学术方向:影视传播、影视文化、中国电影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为研究生开设《影视传播学研究》、《纪录片研究》、《新时期影视研究》等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电视专题研究》、《中外电影研究》、《影视作品欣赏》、《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主持和主要参与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教育部、教育厅、郑州大学等人文社科项目9项。出版和参编著作8部,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任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任河南省级优秀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主讲教师。目前为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高教影视教育委员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等。吕文凯,男,1968年生,河南省民权县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先后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与抚慰功能研究”、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中西方新闻传播机制比较研究”、“河南省广播影视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核心期刊10余篇。其中《公共媒介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五大强势》、《信息化时代知沟的主要表现形态及其社会影响》等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及人民网等媒体转载。出版《舆论学教程》、《喉舌与产业—当代中国传播业发展轨迹透视》等著作两部,任副主编及参编教材多部。2002年获“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04年获“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07年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教育部新闻学会传播学分会理事。目前主要从事传播理论及实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颜景毅男,副教授、广告学和传媒经济方向硕士生导师,广告学系主任、传媒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评委、中国时报华人大学生广告比赛“金犊奖”评委、河南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兵娟,女,文学博士,副教授,曾在河南电视台工作近十年,2004年调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电视编导、电视专题与栏目、中国电视史等课程的本科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电视文化、电视新闻研究等的研究生课程授课。本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视文化传播、电视新闻研究。近年来学术兴趣主要是探讨电视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与之间的关系,有在研国家社科项目一项。贾世秋,女,1964年出生,河南开封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成美教授学习新闻理论,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长期从事新闻理论和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近几年开始涉足媒介人力资源管理和新媒体发展研究。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和《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主持河南省社科、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教育厅等社科项目8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国家教育部、河南省社科人文项目2项。先后独立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并获得六项厅级人文社科奖。1998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李惊雷,女,四川大学哲学学士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副教授。发表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研究文章十数篇,主编、参编相关研究学术论著5部。研究方向:传媒与社会、广告与社会詹绪武,男,1964年7月生,新闻学博士,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研究经历:曾从事报纸记者、编辑10余年。2006年6月,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胡乔木新闻思想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新闻传媒研究》。发表论文: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武汉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参与科研项目:“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关系研究”;教育部2005年重大攻关课题(05JZD00026),第一子课题第一参与“大众传媒对公共情绪的宣导和抚慰功能研究”;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青年项目(06CXW010)。参与教学科研项目:郑州大学精品课程《新闻写作》出版专著:《新闻写作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副主编《新闻报道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主编研究方向:新闻业务,媒介发展,政府传播陈晓伟,女,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电视台金像奖评委。曾参与多项电视节目的策划与论证工作,以及影视剧本的编写工作。致力于影视现象的解读与理论批评、影视编导与创作,以及民族审美意识在绘画和电影中的融合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