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汉家成人礼《左传》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衣冠之美,礼仪之大,曾让天下传颂,曾令世界着迷。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历程,成功地诠释着礼仪之邦的胸襟,衣冠上国的气度。古代男子满二十岁,女子满十五岁,家族中将为其举办一场盛大的成人礼仪式,男称冠礼,女为笄礼。冠、笄之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对于个体的成人与文明的传承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先民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举行这一仪式,是要提示行冠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毫无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践孝、悌、忠、顺的德行,才能成为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晚辈,成为各种合格的社会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称得上是人,也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通过还原古代礼仪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通过“成人礼”的仪式增强当代青冠笄之礼与华夏礼仪冠笄之礼在华夏文化中究竟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礼记》说,“冠者礼之始也”。华夏文化是礼仪的文化,而冠笄之礼就是华夏礼仪的起点。礼文化是华夏文化的核心,华夏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类型,冠笄之礼属于嘉礼的一种,它是一个新的成人第一次践行华夏礼仪,冠笄之礼也是冠者(笄者)理解华夏礼仪的起始,进入华夏礼仪系统的起始。《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一个孩童,经过了冠笄之礼的教育和启示,获得新的思想导引和行为规约,在冠笄之礼的引导下,真正进入华夏礼仪的语境。华夏衣冠,又称为汉衣冠、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自轩辕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一直到明末,华夏衣冠几千年绵延不息,汉民族一直不改其服饰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上衣下裳,衣带系结,庄重大方,飘逸灵动。周边四邻为华夏民族的衣冠之美、礼仪之大所震撼,纷纷效仿。直到今天,日本、韩国的民族服饰仍然保留着我们华夏衣冠的大致摸样。对于华夏民族来说,衣冠与礼仪是最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仪式之前,孩童无须束发、不着礼衣,天真烂漫,然而,经过了庄严肃穆的整套礼仪之后,孩童束发、加冠、及笄并穿上礼服,行止仪节皆要遵从华夏文化规范,预示着华夏民族对于新成员给予了庄重的文化接纳。故此,作为衣冠上国与礼仪之邦的华夏民族,选择了将衣与冠,礼与仪作为我们民族的成人仪式,这就是冠礼与笄礼。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他们的不同除了血统,无非是那些强大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的外在表现,便是那博大精深的衣冠和礼仪。正如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校训“兼容中西,知行合一”一样,西亚斯始终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兼收并蓄,我们在世界文化节的第一天——中国日上,由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学务处主办,西亚斯华夏汉服社承办的“汉家成人礼”于西亚斯红场前盛大举行。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校园,拥有大量的外教、来自各国不同民族的留学生,但是这所坐落在中原大地上的校园,在兼容西方优秀思想的同时,始终保持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如她的校歌所唱的那样:黄帝故里,蕴传着黄土的芬芳。西亚斯同样传承着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汉家成人礼的寓意就在于宣布孩子正式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担任合格的社会角色,而西亚斯的育人目标“成为一个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恰恰契合了这一点。汉家成人礼的第一项是“请神”,即请祖先归来。华夏民族是一个敬天法祖的民族,我们相信祖先的精神无时无刻不与我们同在。历史上,天下、诸侯国和家族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要举行拜祖请祖仪式,把事情告知祖先,祈求保护或宣誓决心。敬拜祖先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体现。在中国儒家的观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对已经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们依然活着时一样的尊敬,在节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国,对祖先的崇拜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是日常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我们在成人礼上请祖先归来,将今日之事告知祖先,请祖先见证子孙后辈的成长,让祖先了解子孙后辈对自己民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加冠、及笄就是为加冠者、及笄者把头发梳好,带上冠或者发簪。加冠者、及笄者要改变以往的发型,梳理起适合成人的发饰,从此告别垂发总角的孩童时代。更重要的是,要从原来所穿的素衣,换成成年人所穿的礼服,象征着冠者将放弃顽性,开始学习和担当家族与社会的责任。二加就是为冠者戴上正式场合所用的首服,即冠。为笄者戴上相对典雅的发簪。与之相对应的,冠者跟笄者也要换上相对正式的礼服:直裾与广袖衣裳,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逐渐成熟起来,也意味着他们要承担起对家族的责任,即他们已经彻底的拜托了童年时代,成为一个能担当的真正的成年人了。三加是换上更为华丽的衣冠,穿上更为庄重的玄端,曲裾,象征着正式的成人,也就是说他们要承担起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这已经不只是对自己对家族负责,而且要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所属的这个社会负责,由此可见,成人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担当的过程,从此他们要抛却所有童稚的顽劣习性,开始学习承担来自各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取字,是中华民族起源于商代的传统,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在成人礼上,由正宾赐字,宣示着汉家子女已经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也是告诫他们要以自己的德行在社会上与他人交往。祝毕,赐酒于冠、笄者。冠、笄者接酒,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饮。酒洒于地,铭记和躬行大地厚德载物之伟大坤德。既已成年,便要担负成年之事,砥砺品格,自强不息,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