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计划一、专业建设的需求分析1、我国对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目前,我国软件产业还算不上强国,还缺少核心竞争力。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之各行各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这个缺口将更大。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目前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2、我省对软件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就我省而言,我省的软件产业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仍然很小,全省认证的软件企业只有183家,从业人员10013人,其中软件专业人员6600人,这样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实现安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合肥软件园、芜湖软件园等初具规模,加之信息家电、模具产业的做大做强,近几年在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方面,企业的用人成本被列入到企业大计当中,务实用人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理性选择。职位基本要求不再是高学历,而是突出“学尽其用”,企业考察的关键是“你能做什么”,这为高职高专层次软件技术专业按照工学结合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社会保障基础。三、专业现状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于2003年建立,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到2006年秋季,共招收学生287人,其中2003年招收的69人已经毕业,就业率达到94%,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4%。目前2006届毕业生已有40%在上海浦东软件园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其他学生在南京和合肥及周边城市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我院2004年与ATA公司共同组建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ATA软件学院,具体实施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紧缺人才培养项目。由于在软件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中成效显著,被微软(中国)公司选择为在华7所示范院校之一,并被授予安徽省高职高专“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软件技术基地。2005年,又被确定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基地。至今,基地成功实施了两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两次学生软件技术实战训练,并承接了远道而来的新疆学生实习,深受参训师生的欢迎。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宗旨,拟在今后3年内软件技术专业每年招收新生稳定在150人左右,在校人数保持在450人左右。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就业渠道拓展等方面成绩斐然,专业建设得到了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使软件技术专业走在学院专业建设的前沿。四、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目标和指导思想1、深化专业改革的目标。(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依据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需要两条主线设置课程模块。文化基础课程以满足专业课学习为原则;专业课程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基础,以知识的更新、时效为前提,以能力为本位,突出适用性、特色性、先进性和灵活性。(3)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立规范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向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4)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执业资格工程师等走进课堂,加快硕士学位教师的培养,促进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5)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考试考核方法。实行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双重考核,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核的标准力求客观、实用、可操作,考核的手段和方式更注重适用性、应用性、创新性。2、加强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指导思想。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内信息产业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同时考虑到地区经济、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区域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技术服务能力,并体现以下基本原则:(1)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全面素质培养。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2)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以职场工作环境为基本背景,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规模,开发、设计实践性强的教育方案。(3)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广泛应用的主流技术和成熟技术,了解本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4)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进阶式、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模块化学习资源,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五、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基本思路软件技术专业建设基本思路可概括为“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更好地符合企业的需求。密切与企业合作,吸收具有丰富工程经验和全面知识结构的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企业需求出发,根据岗位技能要求确定适合高职高专培养的岗位,在对岗位技能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以技能培养和实践为中心,充分考虑具体行业发展、师资、生源状况,设置可确保实施的专业课程包和进阶式课程模块。2、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职业素质是企事业单位非常看重的一种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培养这几方面的素质,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将职业素质培养系列课程(两课、相关文化课、人文知识等)分布于各个学期,聘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以就业为出发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涵盖个人基本素质、换位思考与团队合作能力、就职心理指导等多个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懂政策、遵纪守法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公民,同时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换。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将传统的“知识学习”的教学观念转换为新型的“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线,将真实应用中典型案例分解成几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课程模块,通过选择课程模块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训练力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模拟实训、IT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在进行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软件开发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工程实现等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技术专业从业人员。3、建成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团队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团队,是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团队由软件专业教师、专业教学和管理专家、IT企业专家及课程开发专家共同组成。根据软件技术专业团队的教学、开发、服务等多重功能需要,由专业带头人带领下组成两个开发方向,分别为.NET方向和Java方向,在此基础上组建桌面程序开发、Web应用开发和智能设备开发等教学团队。4、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以“产品(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边学边做。一个课程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产品(项目)”,课程模块之间构成技术应用由浅到深的进阶,几个课程模块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学生学完一个模块,就学会一种技术的应用,完成一个模块的实训,就做成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随着学习的深入,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技术水平就提高一个等级。当完成几个模块学习后,学生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的训练,基本具备企业级软件技术应用能力。在具体模块教学内容整合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保证学生软件基础知识够用前提下,与公司和企事业单位配合,加大真实情景实训力度,使学生熟悉岗位需要,实现零距离对接。六、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内容1、课程体系开发从职业的岗位需求出发,设计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职业素质结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程内容。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改革原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体现职业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转变盲目传授知识、盲目积累知识的传统做法,探索体现职业岗位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确定专业核心培养方向:桌面程序开发(包括大型数据库开发)、Web应用开发、智能设备开发等。将企业实际的开发、应用、维护任务移植到课堂,按企业的人员结构实施工程项目,并且在过程上也按实际的工序进行教学,即工序化教学。再根据教学的要求和需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增减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增设原课程体系中没有的《信息化办公》,《大型数据库技术》和《IT职业素养》等新课,以适应专业职业岗位活动的要求。同时,加强与“双证”课程的融合,把相关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以及实习实训等实践性课程中。资格证书考试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级程序设计员考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级程序设计员考试等。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保证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所占比例,使得实践教学学时占总教学学时的60%以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如图1所示。图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路框架图企业岗位调研确认人才培养规格岗位技能分析确定培养方向课程设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平台如图2所示。图2专业课程体系平台文化基础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两课计算机数学实用英语专业英语体育就业指导C#程序设计职业能力平台编程基础平台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小型数据库数据库应用平台中型数据库大型数据库智能设备开发平台桌面应用开发平台基于C#.net开发基于C++.net开发基于Javat开发Web应用开发平台动态网站开发B/S的企业应用开发手机Web开发游戏软件开发手机应用软件开发Web应用开发平台如图三所示:图3Web应用开发平台2.理论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在软件技术专业三个培养方向中,将从Web应用及Web服务开发方向入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到桌面应用程序开发、智能设备开发方向。Web应用及Web服务开发方向除职业素质课程外,设计了三个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它们分别是静态网站开发、动态网站开发及企业级网站开发。这三个项目课程模块包含了Web开发及Web服务方向所需的课程知识和相关技术。下面分别介绍三个课程模块的主要教学内容。1)静态网站开发课程模块静态网站开发课程模块分为六个部分:网页设计基础、创建网站及页面导航、网页排版及布局、网页美化及CSS、网页动画设计、网站发布与维护,课程设计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从静态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开始再到创建静态页面时相关技术的运用,最后把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