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既往考博局解简单题汇总详解1.膀胱炎时,可口服氟哌酸进行治疗,药物自口腔经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后,排入尿液进入膀胱,最后排出体外,请依次写出药物入口至随尿排出体外所经过的解剖路径(可用箭头表示)口服氟哌酸→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心脏→主动脉→肾动脉→肾小球→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2.阐述甲状腺位置,毗邻及其血供、甲状腺血管与神经的关系?甲状腺(thyroidgland)腺体呈“H”形,分为左右侧叶和连接两侧叶的峡部。峡部缺如者占7%,有锥状叶者约占70%,且多连于左侧叶。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有时侧叶的下极可伸至胸骨柄的后方,称为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但在峡部前面正中宽约0.5-1.0cm处无肌肉覆盖。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相邻;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压迫食管和气管,科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如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患侧瞳孔缩小,眼裂变窄及眼球内陷。甲状腺的血管神经:是甲状腺最重要的周围关系,在甲状腺上极,有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上静脉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神经行其后内,近腺体处渐分离;在甲状腺下极,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及与其相交的喉返神经。血管水平由外向内走向腺体,神经垂直由下向上行向腺体,于腺体下极相交。右侧血管与神经间近似平行关系,左侧血管与神经间则呈现相互垂直关系。在甲状腺外侧缘中份,可见甲状腺中静脉。该静脉壁薄短粗,横过颈总动脉前方,直接汇入颈内静脉,是较危险的不可忽视的血管。在腺体下面,有起于主动脉弓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和注入左无名静脉的甲状腺下静脉,是又一较危险的易被忽视的血管。3.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分支、及其意义脑底动脉环是由颅底的许多血管支组成,位于颅底围绕在视交叉周围。视交叉前方是大脑前动脉,左右各一条,其间为前交通动脉;外侧为颈内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后上方为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这样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基底动脉组成脑底动脉环,又称大脑Will血管环。当脑底动脉环出现供血障碍时除全身表现外,也可引起眼部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眼球运动障碍。因此若突然视力下降、复视、眼检查不出明显变化时,应及时查视野,想到颅内病变的问题。4.分别描述男性和女性直肠前面的毗邻,及直肠指检时可触及哪些器官前面的毗邻:在男性,直肠上部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精囊上端相邻,下部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输尿管盆部相邻;在女性,直肠上部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颈、阴道穹后部相邻,下部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与直肠下部毗邻的器官均可以通过直肠指检隔直肠壁而触及。在男性向前可触及膀胱底、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此外,输尿管盆部的病理性增生、坐骨肛门窝脓肿、直肠膀胱陷凹积液等病理变化也可通过直肠指检触及;在女性向前可触及膀胱底、子宫颈,两侧可触及输卵管、卵巢。此外,输尿管盆部的病理性增生、坐骨肛门窝脓肿、直肠子宫陷凹积液等病理变化也可通过直肠指检触及。分娩期间,胎头抵达子宫口时,通过直肠指检可测定子宫口开口大小的程度。5.腹部器官、结构的体表投影(至少10个)体表投影看,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5肋骨,右腋中线平第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斜向左上方,至前正中线,到左侧至肋弓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6.腹股沟管的构成?腹股沟管(canalisinguinalis)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1/2的上方由外向内下斜行的肌肉筋膜间裂隙。长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有4个壁及内外两个口。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处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横筋膜,在内侧1/3处有联合腱,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内口为腹环,外口为皮下环。腹股沟管和海氏三角都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在病理情况下,若腹腔内容物经腹股内管环,进入腹股沟管经皮下环突出下降入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若腹腔内容物不经腹环,而从海氏三角处膨出,则形成腹股沟直疝;若腹腔内容物经股环、股管,隐静脉裂孔脱出到大腿根部皮下,则形成的是股疝。斜疝多发于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股疝多见于女性。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定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约一横指处)。此处也是男性输精管和睾丸的血管会聚之处,其内侧为腹壁下血管;外口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通常可容纳一个示指尖端。男性腹股沟管内有精索通过;女性腹股沟管较窄,有子宫圆韧带通过。此外,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也进入腹股沟管。7.腹盆部消化管道的血液来源与供应胃:胃的动脉来之腹腔干及其分支,包阔来之腹腔干的胃左动脉,发自肝固有动脉的胃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胃网膜右动脉,起自脾动脉的胃网膜左动脉,脾门处起自脾动脉末端及分支的胃短动脉,起自脾动脉的胃后动脉。十二指肠:分布于十二指肠的动脉主要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动脉和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空肠、回肠:空、回肠的动脉来源与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自左侧壁发出12-18条空、回肠动脉,其分支在肠系膜内吻合成动脉弓。盲肠:由回结肠动脉发出盲肠前动脉和盲肠后动脉,发出分支分布于盲肠。阑尾:阑尾动脉发自回结肠动脉或其分支,阑尾动脉进入阑尾系膜内,发出分支分布于阑尾。结肠:结肠的动脉来之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向右侧发出的最下一条分支为回结肠动脉,供应盲肠、阑尾、回肠末端和升结肠下1/3部;发自肠系膜上动脉有侧壁的右结肠动脉供应升结肠的上2/3段与结肠又曲;在胰颈下缘起自肠系膜上动脉的中结肠动脉供应横结肠;起自肠系膜下动脉的左结肠动脉供应结肠左曲和降结肠;起自肠系膜下筋膜的乙状结肠动脉供应乙状结肠。直肠:直肠的动脉主要有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及骶正中动脉。直肠上动脉为肠系膜下动脉的直接延续,分布与直肠上部;直肠下动脉起自髂内动脉前干,分布与直肠下部;骶正中动脉发出小支,分布于直肠后壁。8.腹腔手术中如何区别结肠和小肠?如何区别空肠和回肠?结肠长约130cm,约为小肠的四分之一。结肠比小肠短而粗,盲肠直径7.5cm,向远侧逐渐变小,乙状结肠末端直径只有2.5cm。结肠的解剖特点有三:①结肠带:为肠壁纵肌纤维形成的3条狭窄的纵行带。结肠带在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较为清楚,从降结肠至乙状结肠逐渐不明显。②结肠袋:由于结肠带比附着的结肠短六分之一,因而结肠壁缩成了许多囊状袋,称结肠袋。③肠脂垂:由肠壁粘膜下的脂肪组织集聚而成。在结肠壁上,尤其是在结肠带附近有多数肠脂垂,在乙状结肠较多并有蒂。肠脂垂的外面为腹膜所包裹,有时内含脂肪量过多,可发生扭转,甚或陷入肠内,引起肠套叠。空肠管径较粗,壁较厚,色较红,富含血管,粘膜环状皱襞多而高,粘膜内散在孤立淋巴小结,系膜内血管弓和脂肪均较少。而回肠管径较细,肠壁较薄,颜色稍白,血管较少,粘膜环形皱襞疏而低,粘膜内除有孤立小淋巴结外,尚有集合淋巴小结,系膜血管弓较多,脂肪较丰富。9.肝外胆管的组成及毗邻?(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其各段的毗邻)(1)肝外胆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囊和胆总管组成。(2)胆总管(commombileduct):般长7-8cm,直径0.6-0.8cm。自胆总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上部缘为止。此段沿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走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即在此处进行。右方。手术时常将示指插入网膜孔内,拇指放在十二指肠之前,检查此段内有无结石存在。胆总管沟中。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此段胆总管常受累而出现梗阻性黄疸。4.十二指肠壁段:斜穿过十二指肠降部中份的后内侧壁,与胰管汇合后略呈膨大,形成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ampulla),又称Vater壶腹。壶腹周围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并向肠腔突出,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借十二指肠小孔开口于十二指肠腔。此处的括约肌由三部分组成:a,胆总管括约肌,为一环肌,位于胆总管末端,是胆总管最强的肌纤维,它收缩可关闭胆总管下端。b,胰管括约肌,常位于胰管末端,常不完全,有时缺如。c,肝胰壶腹括约肌,由十二指肠的环形肌纤维组成。以上三部分括约肌统称Oddis括约肌。胆总管和胰管两者汇合后进入十二肠者占81%以上,其余少数未与胰管汇合而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腔。肝胰壶腹的开口部位绝大多数在十二指肠降部中、下1/3交界处附近的后内侧壁,且在该处一条十二肠纵襞的下端。依此标志,可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及肝胰壶腹切开形成术时,寻找乳头。10.股管的解剖结构和临床意义股管femoralcanal为股鞘内侧份漏斗状的筋膜间隙,平均长约1.3cm。其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管下端为盲端,称股管下角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从腹腔面观察,此处有一小凹,称股凹,位置高与管环约1cm。股管内除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外,尚有脂肪组织。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值得注意的是,股环上方常有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支在陷窝韧带附近。有是此吻合支异常粗大,甚至代替了正常的闭孔动脉,称为异常闭孔动脉,出现率为18.0%。行股疝修补术时,特别是切开腔隙韧带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此动脉造成大出血。因股环前、后和内侧三面均为韧带结构,不易延伸,所以股疝易发生绞窄.11.股鞘的结构与内容?股鞘femoralsheath: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12.股三角的位置、内容、排列及交通股三角femoraltriangle:位于股前部上1/3,为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凹陷。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肌围成。从外向内有股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及其分支,还有股管(空隙)等结构。股三角在大腿的前面上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和长收肌。(1)股动脉:是股三角内的中心结构,有四大分支。向前发出三条动脉即: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和阴部外动脉。向后发出股深动脉,该动脉又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和穿动脉,股动脉与股深动脉几乎处于同一垂线上。(2)股静脉:位于动脉内侧,有四条属支,与动脉的分支同名但归属有异。其前方为一支,即大隐静脉。后方为三支,即股深静脉、旋股内、外侧静脉。(3)股神经:位于动脉的外侧,立即分成多条肌支和皮支,其中有两条神经一直伴动脉下行,即隐神经及其外侧的股内侧肌支。(4)股鞘: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图1-8)。(5)股管: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神经、动脉和静脉三者间的动态变化为:由原位的外、中、内关系,发展到前、中、后关系。即外侧的神经向前,内侧的静脉向后,在三角的尖部,神经和血管呈前后一排,由前向后分别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深动脉、股深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