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刚性绳的特点及其应用轻质刚性绳即无质量又不可伸长的绳子,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习惯上把这种绳子叫理想绳。充分把握和理解这两个特点(即轻质,又不可伸长),是解决一些绳的问题的关键。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说明这两个特点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一、无质量的绳子,各点张力相同例1:(2007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试题)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用一根长为2L的轻绳连接起来,置于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绳恰好伸直。用一个垂直于连线方向的水平恒力F作用在连线中点O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如图1.1所示)。问:在两小球第一次碰撞前的一瞬间,小球在垂直于F方向上的分速度是多少?解析:设碰撞前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且设小球沿力F的方向的位移为x由功能关系:221)(mvxLF把沿力F方向及垂直F方向分解:222yxvvv在某处以结点O为对象,设绳张力为T,受力如图1.2所示由于O点无质量,则有FTTFxx212即所以两球在沿力的方向上受到的力均为FTx21因此,在力的方向上两球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有mTaxaxvx22由以上各式得mFLvy点评:正是因为是轻质绳,才会使绳中各处力一样,且与绳的运动状态无关。二、不可伸长的绳子,相连各物体在沿绳方向的分速度必然相同例2:三个质量均为m的弹性小球用两根长均为L的轻绳连成一条直线而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图2.1)。现给中间的小球B一个水平初速度v0,方向与绳垂直。小球相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轻绳不可伸长。求:(1)当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3)运动过程中小球A的最大动能EKA和此时两根绳的夹角θ。(2005高考江苏卷)Fmm图1.1xLFTTOF图1.2BCAV0图2.1解析:(1)设小球A、C第一次相碰时,小球B的速度为VB,考虑到对称性及绳的不可伸长特性,小球A、C沿小球B的初速度方向速度也为VB,由动量守恒定律得Bmvmv30,由此解得031vvB(2)当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于同样原因,沿绳子方向的速度为0)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ABmvmvmv20和22202122121ABmvmvmv解得:0032,31vvvvAB(三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或0,0ABvvv(初始状态,舍去)所以,三个小球再次处在同一直线上时,小球B的速度为031vvB(负号表示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当小球A的动能最大时,小球B的速度为零,设此时小球A、C的速度大小为u,两根绳间的夹角为θ(如图2.2所示),仍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sin20mumv和22021221mumv另外,221muEkA由此可解得,小球A的最大动能为2041mvEKA此时,两根绳间夹角为90(说明:此时B的速度为0,由绳的不可伸长性知,在绳的方向上分量应为0,即ABu)点评:此题充分利用了理想绳的不可伸长的特点(即任一时刻,沿绳的方向各小球的速度必须相同),否则这道题无法进行求解。三、不可伸长性决定了绳子突然绷紧时,必然有机械能损失例3:在光滑的水平面内有两个滑块A和B,其质量mA=6kg,mB=3kg,它们之间用一根轻绳相连.开始时绳子完全松弛,两滑块靠在一起,现用3N的水平恒力拉A,使A先起动,当绳被瞬间绷直后,拖动B一起运动。在A滑块前进了0.75m,两滑块共同的速度smv/32,求连接两滑块的绳长。解析:整个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A加速运动②A、B碰撞③A、B一起加速运动设绳长为L,对A,绳子绷直前2121vmFLA对于A、B绳绷直的瞬间,(因绳不可伸长,A、B有共同速度v2)θCBAuu图2.2AB图321)(vmmvmBAA对A、B,绳绷直后2221)()(2175.0vmmvmmLFBABA所以L=0.25m点评:由于理想绳的不可伸长性,绷直瞬间两者必有共同速度,切有机械能损失。练习:长为L的刚性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O点离地高度大于L,绳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A,使绳伸直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0,如图4.1所示,现将小球A由静止释放,求小球A运动到最低点时绳中的拉力有多大?解析:第一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设小球落到水平线以下B点(图4.2),线再次刚要伸直,此时绳与水平线夹角为300,小球速度大小为VB对小球,地球组成的系统,从A到B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既202130sin2BmVmgL第二阶段,小球在瞬时绷直的过程中,由于绳的不可伸长性及悬点不能动,所以沿绳的方向的分量瞬间变为0(即有机械能损失),只有垂直绳的分量030cosBV。第三阶段,从刚绷直后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设到最低点速度为VC,则202021)30sin1()30cos(21CBmVmgLVm由圆周运动知识知:LmVmgTC2由以上各式解得:mgT5.3点评:此题中也用到刚性绳的不可伸长的特点,但由于绳是突然绷直的所以一定存在机械能损失。要注意此类问题的特点,从而划分运动过程。水平线OAL30o图4.1水平线OAL30oB图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