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申论真题详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注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1.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中央部门财务负责人审计研讨会上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他说,这些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上,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想在全国带个好头促进提高政府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开透明度是审计的最终目的。国家的财政资金主要是纳税人通过税收的形式向国家提供的。政府用这些钱,怎么花?为什么这么花?必须向纳税人有一个交待,唯一的办法就是公开透明。另外,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要继续健全。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方案就明确了一条,明年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凡是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有屡查屡犯问题的,一定要点名。对于审计结果公告,开始一些同志不太容易接受。但是公告制度既是法律的规定,也是一个通行的国际惯例。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不管问题多少,制度必须坚持,同时要把握好节奏、尺度,现在有些公告相对集中,有些公告相对分散,目的就是尽量不要引起所谓的“刮风暴”。审计就是要揭露问题,但揭露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准备今年在预算执行审计之前给大家一个多月的时间自查,凡是自查自纠的问题一律不上审计报告。从审计的主观愿望来讲,希望问题越少越好,没有问题最好。审计的成本也是很大的,如果真的管理都规范了,各项制度执行都很好了,审计工作就好做了。2.据新华社电根据审计署2007年3月26日公布的对34个干线公路项目的审计结果,项目建设中违规招投标、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行为涉及的资金超过160亿元,已有81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此次审计的34个高等级公路项目大部分是在“十五”时期开工建设,建设总里程5324公里,概算总投资1662亿元,分别占“十五”时期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里程和概算投资的17%和16%。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底,竣工通车一年以上的20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实际车流量只达到可行性报告预测值的60%,在规定的偿债期内很难还清贷款。其中哈尔滨一高速公路项目实际率流量不到预测值的14%。“导致公路项目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责任追究机制未落实到位。另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立项也有意夸大预期效益。”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位负责人指出,一些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设中既是决策者,又是管理者和建设者,极易产生权钱交易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及项目建设单位对历次检查发现的问题不依法追究责任,助长挤占挪用建设资金、非法转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且屡禁不止。根据公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审计署依法向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移送违法违纪案件34起,移交交通主管部门查处16起。同时,已建议交通部和有关地方政府及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公告称,交通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督促整改,使多数问题得到纠正。其中,已收回中标单位违规获利资金1163万元;收回套取的建设资金3274万元;收回被挪用的建设资金7.4亿元;收回截留挪用拖欠农民征地补偿费3.96亿元。3.审计问题屡查屡犯,公共财产一再流失,已经成为“审丑疲劳”。纵然,诚如李金华审计长所言,这些审计出来的问题,有着经济双轨制、执法不严等等多种成因。但不论问题归于何因,既然审计出来的问题本质是属于违法违规的,那么,公众就有理由要求这些问题被纠正整改,相关责任主体也应该受到惩罚和问责。问题是,这些屡查屡犯的审计问题,很多都是“老问题”,或者是“老问题”的“新变种”。事实上,近年来掀起的一年一度所谓的审计风暴,很多不过只是上一年的“翻版”而已,特别是近年来在医疗卫生与教育系统内审计出来的问题,是“老问题未改,新问题又生”,这实际上只能意味着,尽管我们肯定审计的监督作用与发现功能,但现实也说明,审计机构本身在“监督发现”与“纠错惩罚”的实践中,还未能真正的强硬起来。4.我国的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署设在国务院之下,其实质上是政府的内部审计;本级审计机关受上级审计机关和同级政府的双重领导。诚然,这种体制设置在国家审计成立之初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初期国家审计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体制设置的缺陷已日益明显,即其很难对各级政府的一把手进行监督,对权力下放(即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的放权)引起的地方保护重地、宏观调控弱化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已严重影响国家审计职能的发挥,制约了经济监督体制的健康运行。5.审计报告曝光出来的问题,有关部门已着手查处,但是,报告中暴露出来的制度上的漏洞,如何才能得到弥补,这是摆在中央高层和审汁署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我国《宪法》已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是国家授予审计部门的“尚方宝剑”,现在必须依据《宪法》,进一步完善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扩大审计的权力和范围并实施审计结果公布制增加审计的透明度,接受全国人民和社会的监督,以建立一个高效、廉洁、透明的法治政府。6.“中央9个部门吃空额;18个部门挪用专项资金为私用;7个部门隐瞒收入、虚列支出,将资金私存私放……”6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做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报告时如是说。每年6月底,“铁面审计长”的这个报告,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例行会议的重头戏。2002年以来,由于“审计风暴”深人人心,李金华的报告已经成为民众的心理期盼。但是,在李金华读完今年的报告之后,民众的心理却有落空的感觉。因为牵扯到上述违规行为的中央部门并没有被点名,众所期盼的新一轮“审计风暴”难见踪影。两天以后,时事评论员时寒冰在《上海证券报》发表时评,称“审计报告不点名不利于审计监督”。同时,今年的审计报告还向其他例行报告靠拢,先说成绩后说不足,改变往年只说“不”的局面,导致今年报告比往年更长。这些表面上的变化,尽管令民众难以理解,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却有着“转型”的意义。“此前,对违规问题的查处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现在,这一重点正在向绩效审计过渡,是一种进步”,中国审计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廖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虽然有轰动效应,但违规毕竟是少数,绩效审计才是日常审计的重点,这一转型也符合国际潮流。”7.在“审计风暴”进入第5个年头的时候,违规行为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得到遏制,用李金华在今年报告中的话来说:“总的看,财政部在具体组织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过程中较好地履行了职责,中央预算编制的质量、执行的效果和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8.《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1期“审计风暴”所暴露的是我国审计体制模式的不健全、对政府机构和官员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国家预算管理体制薄弱等问题。而我国学者在此次风暴之后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就是我国审计体制模式的改革问题,这一体制模式的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认为现阶段隶属于人大的“立法型”审计体制模式还不适合我国。我们应该坚持我国现行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政府通过审计机构来加强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也有利于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促进政府工作的目标的贯彻落实。现在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完善“政府型”审计体制模式,加强审计的独立性,使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客观进行。9.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中央有一年一度审计风暴冲击,地方为何风平浪静?对于出现审计风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金华讲,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是审计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的结果。全国只有一部审计法,国家审计署按照审计法审计能够刮起“审计风暴”,为何地方风平浪静。是地方没有问题吗?这显然不可能,看来问题的关键是地方审计缺少像李金华这样敢于严执法、敢做敢为的审计署长。公众是否也包含了另一期望,他们不满足仅仅中央刮“审计风暴”,在地方也应该刮起“审计风暴”。10.《浙江人大》记者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乔新生的专访口乔教授,这几年的“审计风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你能分析一下“审计风暴”产生的原因吗?■我认为,当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之所以能够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是基于以下一些重要原因:首先,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对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审计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如今,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审计部门严格依照审计法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对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审计,并且把审计的结果部分披露出来,从而形成了轰动效应。其次,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仍然不够,许多重大腐败问题难以及时曝光。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西方国家新闻中“扒粪”的角色,将一些政府机关违法乱纪的行为暴露在大庭广众面前,这种代替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甚至超过了审计职能部门自身的监督作用。人们在审计报告中看到的是一系列触目惊心的违法乱纪行为,在令人瞠目结舌的违规资金的背后可能是一个又一个重大刑事案件。所以,与其说是审计报告引起了轰动,不如说是新闻事件引起了轰动。口在中国,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务院,在国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审计机关将国务院重要部委的违法行为大白于天下,高层的决心是否也是引起百姓关注的重要原因?■显然,“审计风暴”反映出了中央领导反腐倡廉的决心,让老百姓看到了中国执政者以人为本、从严治党的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说,审计报告既是一篇声讨腐败行为的檄文。又是中央政府执政为民昭告天下的宣言书。因此,审计报告不可能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注意。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清官情结,老百姓对政府里的清官情有独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顶住各种压力,将一些要害部门的违法行为公布出来,树立了清官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审计报告出台后,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阅。这是在转轨时期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其实,审计天然地具有轰动效应。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审计报告出台后都会在全社会引起广泛的注意。不过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往往不予公布,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并且将审计报告的内容公开以后,自然会在社会上掀起舆论的狂潮。口乔教授,就在中国国家审计署掀起“审计风暴”的同时,美国审计总署却悄悄地更换了自己的名称,他们将美国总会计办公室改成了政府责任办公室。这一现象相对我们的“审计风暴”而言,有何值得思考之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在许多中国人的眼里,还将审计定位在查账的层次,认为审计就是对政府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审计监督。其实,在美国,对联邦政府财务活动的审计只占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工作量的15%,而审计部门的大部分工作主要是对联邦政府的业绩进行审核、项目进行评估、政策进行分析。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刘家义曾经说过,中国今后将逐步推开绩效审计,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因为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单纯追求速度而片面提供优惠政策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在我看来,过去那种运动式的审计工作将会越来越少了。口为什么会这样说?■这要从财产流动的环节去看,审计监督是一种事后的判断工作。换句话说,审计工作的滞后性决定了在财产流动过程中它不可能担当更多的重任。如果没有看到审计工作的局限,没有看到财产流动中不同环节会计控制、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不同职能,而盲目扩张审计的功能,最终必然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影响到审计业务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审计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以后,我们一定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口那么,该如何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的定位?■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审计署作为特殊的机关,更多地是为政府的经济决策和执行行为出谋划策。近年来,一些国家审计部门工作的重点一般集中在对政府项目评估和官员的绩效审核上面。在有些国家,对于具体的带有技术操作性质的审计工作,往往委托给专业的审计公司来办理,政府或者国会的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对某些国家部门的具体事项的审计工作。这样做当然有降低政府运作成本的考虑,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社会上专业机构的优势,对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