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1、施工组织设计1.1总体施工方案1.1.1工程概况(1)灰场区域地质条件大荒地灰场位于电厂东南的湾河岸,距电厂直线距离约0.5~1.5km,有专门的运灰公路由电厂连接至灰场,交通方便。灰场原始地貌高原型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原地貌,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性掀斜抬升及江河的强烈切割,地形表现为谷坡纵横、地形破碎。初期坝及一级子坝地段沟谷宽约70m~130m,沟底地形较为平坦,两侧地形呈阶梯状,左坝肩坡度30~350,坡度约70m,发育1.5~20m不等的陡坎,地面标高约1050~1120m;右坝肩地形坡度在15~200之间,沿初期坝及各级子坝的末端为一高约12m的陡坎,坡高约77m,地面标高在1150~1127m之间。已建初期坝最大坝高约19m,坝轴线长130m,坝顶高程为1058m,上游坝坡按1:2.5放坡,下游坝坡上部按1:2.75放坡,下部按1:3.0放坡。坝前区堆灰高程在1056.7~1059.3m之间。拟建一级子坝坝址区地层主要为电厂运行排放的粉煤灰、第四系冲洪积、残坡积粘性土或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砂泥岩夹煤系地层。按各岩土层成因及力学性质,采用前期的分层标准和代号,各地层分布规律及岩性特征分述如下:①层填土:本层包括粉煤灰层及素填土层,根据形成原因及特性分为4各亚层。①1层粉煤灰:灰色,松散,稍湿~湿,颗粒组成按《岩土工程勘测规范》划分为粉土,主要分布于粉煤灰顶面或粉煤灰底部与原始地面接壤部位,局部地段可见胶结颗粒或团块,该层未经碾压处理。①2层粉煤灰:灰色,稍密,稍湿~湿,局部呈饱和状,颗粒组成按《岩土工程勘测规范》划分为粉土,主要分布于粉煤灰上部或底部,处于①1层松散粉煤灰与①3层中密~密实粉煤灰过渡地段,个别地段以透镜体状分布于①3层中密~密实粉煤灰中,局部地段可见胶结颗粒或团块,偶有零星石膏分布。①3层粉煤灰:灰色,中密~密实,一般呈稍湿,局部地段底部呈湿~饱和,颗粒组成按《岩土工程勘测规范》划分为粉土,该层经过碾压处理,一般呈弱胶结状态,厚度大,层位稳定,其间夹透镜体状①2层稍密粉煤灰。①4层素填土:中密~密实,主要为前期灰场施工堆放的弃土及初期坝坝体堆砌的块石、土工布、石渣等,灰场施工堆放的弃土主要分布在勘探点ES15-ES25-ES34等排洪卧管附近,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及碎块石。③层冲、洪积粘性土及碎石土,主要分布于岩角寨小河沟谷地段,本次勘探未揭穿该层,主要揭露了以下两个压层。③2层冲、洪积粘性土:黄褐色、褐灰色,可塑~硬塑,含碎石或卵石。③3层冲、洪积碎石:褐色~黄褐色,稍密,碎石成分多为强风化~中等风化状的砂、泥岩和玄武岩碎块,一般粒径20~60mm,含量为60%,骨架颗粒间充填可塑状粉质粘土及角砾。④层残、坡积粘性土及碎石,主要分布于岩角寨小河两侧斜坡地段及坡脚,本次主要揭露了以下四个压层。④1层残、坡积粘性土:黄褐色、灰褐色,软塑状,含碎石及角砾,厚度小,呈透镜体状,仅在钻孔ES18及ES31揭露该层,通过现场调查,系由灰场运行用水浸泡形成。④2层残、坡积粘性土:黄褐色、褐灰色,可塑~硬塑,含多量碎石或卵石。④3层残、坡积含碎石粘性土: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硬塑,碎石粒径20~40mm,最大粒径达200mm,多为强风化或中等风化的砂泥岩碎块,含量约为15~40%,主要分布于左坝肩斜坡地段。④4层残、坡积块石:稍密,以中等风化的砂岩为块石主要成分,粒径20~250mm,最大可达500mm,结合初勘资料,该层主要分布在ES02-ES03一线基岩面底部,本次仅在钻孔ES02底部揭露该层。⑤层砂泥岩夹煤层,系软质岩组,岩性软硬相间,呈互层或夹层状,在左右坝肩陡坎地段有天然露头。1)泥岩:褐灰色、黄灰色为主,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粉砂泥质结构,泥质胶结为主,薄层状、块状,节理裂隙发育,极易风化及软化,失水后易龟裂崩解,本次仅揭露强风化层,厚度在0.1~1.1m。2)砂岩:褐灰色,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等,细粒结构,薄层状,泥钙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有铁质、钙质侵染,本次仅在钻孔ES11-1揭露,厚度0.20m,强风化。3)煤层:主要呈层状与砂泥岩分布于场地中,局部呈透镜状或渐变式接触,灰黑色,具油脂、玻璃等光泽,多为块状、层状及粉末状,结构疏松,遇水易软化、易扰动,工程性质差。地下水:场地地下水以粉煤灰及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为主。粉煤灰及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煤灰以及残坡积、冲洪积等松散地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灰场运行用水的影响,其分布不均与,水量变化较大,顺坡向岩角寨沟内通过排洪竖井及排洪卧管进行排泄。粉煤灰中孔隙水系灰场粉煤灰回填,原岩角寨小河地表水及第四系孔隙水浸润抬升形成,本次勘测期间,一般抬升高度为1.5~3.0m;残坡积地层由于地势较高,水量较为贫乏;冲洪积地层由于地势低洼,砂卵石层渗水性强,地下水含量丰富。在一级子坝右坝肩地段,由于灰场运行用水泄露,导致该区域钻孔测得的地下水位偏高,标高在1044.18~1063.40m。基岩裂隙水多存在于龙潭组砂泥岩夹煤系地层中。主要有泥岩、砂岩互层形成了多个不稳定含水层,地下水贮存及富水的强弱与砂岩含水层的厚度及裂隙发育程度有关,区域上富水性为中等。深部含层间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局部地段具弱承压性,且有一定的静弹性储量,该类地下水埋藏深,本次勘测未揭露。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区域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场地环境地质条件相对比较差,场地不良地质现象表现为浅表层崩塌、滑坡及废弃矿井。场地一级子坝左坝肩陡坎地段基岩裸露,岩石陡倾裂隙发育,为崩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左坝肩坡脚地段多见崩塌块石,均为上部陡坎崩塌形成。场地左坝肩地段在未堆灰前,每年都在发生蠕滑现象,结合本次钻探资料及原始地形,场地左坝肩为一滑坡体,系第四系松散层滑坡,且在ES01~ES02凹槽地段产生了两次次级华东,在勘探点ES01附近为最近发生的新鲜滑塌,宽约6m,高约6m,规模小,滑动面为基岩面,上部未滑动的覆盖层处于欠稳定状态。就整个滑坡体而言,由于灰场堆灰已对滑坡体前缘临空面进行了大部分回填,相当于起到抗滑桩的作用,目前该滑坡体已处于稳定。另外,在右坝肩勘探点ES09附近有一废弃矿井,深度在8~10m,现已人工回填,且距子坝坝基及坝肩具有一定距离,对子坝建设无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2)灰渣场水文条件根据本工程灰场水文报告,灰渣场流域面积1.255km2,山洪成果见表3-1表3-1灰渣场设计山洪成果表断面名称频率(%)0.10.5110流域面积(km2)Qm(m3/s)Wm104m3Qm(m3/s)Wm104m3Qm(m3/s)Wm104m3Qm(m3/s)Wm104m3灰渣区1.25547.19.6133.57.7930.77.3814.05.151.1.2项目施工构想(1)编制依据A、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技术要求及招标单位有效法律文件。B、国家及行业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2006《火力发电厂地基处理技术规定》DL5024-93《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1993《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规程》DL/T5094-199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SDJ-280-90《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L/T-5129-2001《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C、我公司按ISO9001系列标准编制的《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D、现场踏勘资料及标前答疑。E、我公司的现有施工能力,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指导思想A、以满足发包人对施工度汛、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的法规为前提。B、以深化细化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设备配备,以及保证措施的先进性、合理性、可靠性为关键,力求经济合理。把保证工期、创优质工程及文明施工建立在科学可行的技术基础之上。c、以“精”和“严”为准则,对施工全过程的各种活动进行高标准控制,即方案上“精益求精”、工艺上“精雕细刻”、配合上“精诚合作”,管理上“严格要求”、“严格监督”、“严格奖惩”。(3)编制内容我公司认真研究了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及技术要求,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明确了指导思想,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共十章,分别对工程施工条件、工程难点和技术关键点认识、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主要工程施工方案,以及主要材料、劳动力、设备计划、施工组织体系、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4)项目成果目标如果我公司中标,将响应招标文件的全部条款,把本工程作为我公司重点工程,施工中将集中我公司工程项目施工优秀技术人员,大力弘扬“敬业、诚实、创新、拼搏”的企业精神,科学实施“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经营战略,按照“建精品工程,创文明工地”的总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实现以下管理目标:(4)工期目标:施工工期5个月,从2010年3月1日开工,至2010年7月31日竣工。A、控制性工期(穿坝段排水涵洞)目标:工程计划完工日期表序号项目完工日期1开工日期2010年2月25日2一级子坝工程2010年3月17日3完工日期2010年4月25日1.1.3工程难点的认识(1)工程难点的认识与理解序号工程难点认识与理解内容1施工工期紧,相互制约因素多:本工程施工工序多,灰碴坝填筑任务重,砌体量大,相互制约工序多,为确保工期目标实现,施工进场即进入正式施工阶段,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序,确保阶段工期目标实现;2防范施工安全,确保工程施工:①贮灰场排洪系统部位地下水复杂,做好施工期间排水工作,保证施工安全;②施工中高空、立体、平行交叉作业及施工管理自身安全;;③土石方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安全管理。3灰碴坝填筑质量控制在坝体施工之前,堆石料、石碴料应进行室内物理力学性质和现场碾压试验,根据碾压试验报告,确定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碾压堆石的孔隙率、铺筑厚度、碾压遍数、碾压机具等施工碾压参数,以作为筑坝质量控制的依据。堆石坝填筑质量是关键。4施工组织:①施工工期紧,加强人、材、物资源组织,确保按进度计划完成各部位施工,特别是灰碴主体工程与截洪沟工程,施工影响因素多,要组织抢工、赶工期,确保本工程工期目标和完工工期;②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工序有机衔接;③加强控制项目资金使用,确保工程有充足的周转资金;④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方案、新设备,加强细部质量的控制。(2)工程技术关键点的认识与理解序号技术关键点认识与理解内容1施工期排水:施工工期紧、不确定因素多、通过科学、合理确定施工方案,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永临相结合的方案,提前施工截洪沟,对于贮灰场外围大量地表水通过贮灰场周边设置截洪沟予以拦截,局部采取分段导流的方式施工。重点控制基坑开挖安全及堆石坝的安全。2灰碴坝体的施工:按经碾压试验确定的回填碾压遍数与灰碴含水量等参数施工是保证灰碴坝体施工质量的关键。坝体须严格按照经现场碾压试验所确定的每层铺填厚度、碾压遍数等碾压参数进行铺筑施工,不得随意改动。坝体采用振动碾压的方法施工,棱体肩部及狭窄工作面部位,可采用小型电动蛙式夯机进行夯实。当铺筑碾压分段进行时,相邻两段交接带碾迹应彼此搭接,搭接斜面按1:3控制。顺碾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