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迁安三中“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试行)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破学校发展瓶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力促课堂教学转型升级。在中央教科院韩立福博士的指导下,结合上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经验教学,总结出基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1539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一、理论依据(1)布鲁纳的掌握学习论掌握学习的理论认为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学习目标,区别仅是时间长短。教学重视目标的确定,根据目标设计教材,细分学习单元,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掌握学习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学生动机消沉和情绪低落,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2)建构主义教学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由于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不同和情感活动的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也是各不相同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3)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在课堂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最佳效果,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4)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托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同舟共济,共同提高。(5)艾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两周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率从5%——90%不等。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要耳、眼、脑、口、手并用。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要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将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6)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论。二、基本内涵“1539问题导学型”课堂学习模式的显著特色是“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该模式是以学为本,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为平台,本着“目标明晰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2过程学导化、评价多元化”的策略,借助“一案三单”工具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1”是指1个基本理念:点燃希望,分享成功,和谐发展。“5”是指5种基本课型:结构化预习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训练评价课、回归重构评价课、能力测试评价课。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课型。“3”是指支撑学习的3种工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强调“试题化”向“问题化”回归,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桥,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9”是指学生在多元课堂学习中的9个主要行动要素:读、记、思、论、展、评、练、纳、拓。学生在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几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是主动地参与,能够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不断反思、多元评价,最终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梳理知识、拓展提升的目的。三、模式的基本框架四、模式的操作与实施根据新课堂的核心思想和高中各学科的共性,提出以下操作规范。(一)结构化备课1.学期初各备课组要提前做好规划,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规定课时数,进行课时分配,详细制作《学科课时安排表》。备课组提前两周根据学情和整合的内容,选取课型,在该课型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多元课型结构化预习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评价课问题拓展训练评价课回归重构评价课能力测试评价课学习工具培养目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提高学生学业成就,提升学生社会化能力。行动要素基本理念教学思想点燃希望,分享成功,和谐发展以学为本问题导学和谐高效读记思展论评练纳拓3设计符合本类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要求每位教师在三天内设计课时计划。2.落实备课组每日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思想,制定标准,发挥教师群体优势。集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整个集体备课过程要经过分头初备、集体研备和个人复备三道程序。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导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德育内容措施,统一教学进度,研究设计“一案三单”和实验安排。3.准备好“表、案、单、定”:①表:全景式评价表;②一案三单:结构化教学设计,制订《导学方案》、《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训练评价单》;③五定: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4.“三单”先由教师设计,然后逐渐变为师生共同开发设计。“三单”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学习工具单的开发,注重与教材的结合,反映出知识、方法、思想的探究与学习,又以丰富且有层次的问题、知识、方法、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使学生自主、高效的完成知识构建的重要媒介。开发遵循五项原则:目标性、导学性、问题性、评价性、指向性。做好五项研究:一是研究教材、课程标准、考纲,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二是研究学生的元认知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三是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四是研究知识运用范围,特别是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五是研究近几年学考、高考题。在五个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导学工具单主要呈现基础性问题,问题解决工具单主要呈现发展性问题,包括学生在预习时生成的疑难问题和教师预设的问题,问题拓展训练工具单主要呈现提高性问题,包括重难点、易错点设计的巩固性训练的问题和话题拓展、迁移阅读、语境拓展、能力提升性训练的知识热点问题。5.“三单”的使用要求:(1)《预习导读评价单》每课必用,不管是新知学习课、复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教师课前备课时都必须认真设计,力求简洁高效。导读单根据需要可提前下发,课前让学生独自完成一部分,再由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一部分,每组归纳疑难,学科、学术助理告知学科教师。(2)《问题解决评价单》可以是单个问题,也可以是多个问题。教师在课前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课中适时发放,以任务驱动学习向纵深发展;课堂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如果当堂未解决,整理后作为下节课学习的问题。(3)《拓展训练评价单》根据学生层次和学习需要,酌情设计布置,让学生利用自修时间完成。(二)智慧导学“高效课堂”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学生课前结构化预习是整个课堂高效的关键环节。如果学生在课前没做好,上课时要拿出时间让学生继续预习。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1.创设情境,感知目标;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3.合作交流,精彩展示;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5.梳理归纳,拓展延伸。课型一:结构化预习评价课“结构化预习评价课”包括“问题发现评价课”和“问题生成评价课”。“发现”是初级阶段,“生成”是高级阶段。两种课型归到一起介绍。教师备课:一案一单(《课堂学习方案》、《问题导读评价单》)。第一种情况:环节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结合文本内容,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咀嚼学习目标。组织课前预习内容或课后复习内容的检查与反馈,同时呈现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提前写在黑板边上。环节二:预习评价,小组展评(8-12分钟)课前(一般提前一天)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学生进行课前结构化预习。学生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阅读文本,完成阅读遍数且认真完成《预习导读评价单》。4学生直接拿出《预习导读评价单》,结合文本,解决评价单中发现的问题。这个环节主要是学习小组内部研讨交流,解决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行组长“学不学”和学科长“会不会”负责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小组讨论学习“5动作+2自如”。5动作:①起立,全体集中注意力讨论;②聚首,全体相向,聚焦问题;③开口,学科长分配任务,指定对象;④讨论,耐心倾听,积极发言,不说废话;⑤评价,自由准备。2自如:坐立自如,说听自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全局,关注差生。环节三:班内合作,展示探究(8-12分钟)在教师组织下,班内探究展示交流,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适时适度介入,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学生的思维困难,汇总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作为讲解重点。①在使用展示对话学习时,可灵活采用展示“六字诀”:展(展讲)、思(思考)、论(辩论)、评(评价)、演(表演)、记(记录)不求面面俱到,可多可少。②不管哪种形式的展示,都要有时间限制。比如学生展讲一般提倡1分钟表达(约说200字),即使完不成,展示也应停止。这样可倒逼学生提前充分准备,确保更多学生参与展示。③教师不要只关注内容和环节的推进,而一再容忍学生不规范的展示习惯。环节四:归纳共性,达成目标(或梳理优化,解决问题)(8-12分钟)①小组深度讨论后,各小组生成的问题,由学科长迅速记录下来或展写在黑板上;②教师和学术助理快速利用逻辑归纳法进行分类、标记;本着“先易留难”原则,组织学生对比较容易的问题进行解决;③师生共同优化问题,选择出重点问题,进行二次提炼,先小组讨论,后“个人—小组—全班”。如果本节课未解决,就用“问题生成本”记录问题,设计成《问题解决单》,下节课上“问题解决课”。④教师在点拨、串联、讲解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始终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品质和创新意识放在首位。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做到“生进师退”“一放二扶三退四隐”,但绝对不是当甩手掌柜,应该实抓“一激二评三落实”。该讲的要精讲,讲透。环节五:有效训练,意义提升(5-7分钟)针对文本特点和学习重难点,紧扣学习目标,进行有效的当堂小训练。第二种情况:环节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1-3分钟)——结合文本内容,借助语言、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设计精要的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咀嚼学习目标。组织课前预习内容或课后复习内容的检查与反馈,同时呈现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可提前写在黑板边上。环节二:自主学习,结构预习(10-15分钟)上课时才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通过做评价单发现问题,但学生课前必须采用“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对文本进行过认真阅读。要求学生独立安静地自主学习,结构化预习,认真完成《预习导读评价单》。学生结构预习时要采用“3定”策略: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教师则做到“闭口、巡观、心照”。环节三:预习评价,展示探究(10-15分钟)首先是小组内部研讨交流,学生结合文本,解决评价单中发现的问题。时间控制在5-8分钟。实行组长“学不学”和学科长“会不会”负责制,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小组讨论学习“5动作+2自如”。5动作:①起立,全体集中注意力讨论;②聚首,全体相向,聚焦问题;③开口,学科长分配任务,指定对象;④讨论,耐心倾听,积极发言,不说废话;⑤评价,自由准备。2自如:坐立自如,说听自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