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学案及反思《过氧化氢制氧气》教案苏州景范中学董敏华教学目标1、学会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满)。2、根据实验报告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规范实验基本操作。3、探究催化剂的特点。4、了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制取什么气体。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迁移知识的能力,以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氧气制取原理探究、装置的选择教学难点催化剂概念教学用品探究实验用品多媒体投影教学设计问题引入:氧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焊接和切割金属、炼钢等都需要较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呢?问题:前面我们学过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得到氧气?回答: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设问:在实验室还能用其他物质的反应来制氧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原理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出示药品并观察。回答:根据标签所示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液体,本实验所使用的双氧水浓度为5%。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是黑色粉末。问题: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要用到固体和液体,并且反应速率很快,我们应选择怎样的装置呢?投影: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直接装入一支试管内,是否可行?投影:回答:不可行。固体和液体始终接触,不能控制反应停止。问题:那怎样才能将固体和液体分开呢?回答:将液体装在漏斗里,固体装在试管中。投影:问题:这样可行吗?回答:不可行,因为短时间内有大量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体,有可能造成爆炸。问题:选用怎样的装置才能控制双氧水的量,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呢?回答:要控制反应速率,就要逐滴滴加双氧水,因此就要在漏斗上加一个活塞――分液漏斗。投影:问题:下半部分是否一定要用试管呢?可否改用其他装置呢?回答:可以。投影:问题:反应的发生装置已经确定,收集装置又是怎样的呢?氧气应用什么方法收集?回答: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投影: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整套装置。投影:问题: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回答:关闭活塞,双手紧捂锥形瓶,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学生实验:分组实验,每组用两种收集方法制取两瓶氧气。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问题:如何验满?回答并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能复燃,则已收集满。讨论:总结注意事项。拓展问题:1双氧水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对比实验:5%H2O210%H2O2MnO2结论:双氧水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2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观察: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问题:若不加二氧化锰反应能进行吗?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未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内产生少量气泡。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像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3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哪一类反应?该收集方法适宜收集哪些气体?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的反应。排水法适于收集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常温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5%双氧水二氧化锰5%双氧水过氧化氢制氧气(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掌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验满)。2、根据实验报告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规范实验基本操作。3、探究催化剂的特点。4、了解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适合制取什么气体。学习步骤1、实验原理(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双氧水的物理性质(3)二氧化锰的物理性质2、实验装置(1)写出所用仪器的名称(2)画出实验装置图3、实验过程(1)检查装置气密性(2)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3)塞好带有分液漏斗的导管的双孔橡皮塞(4)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5)收集气体(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4、讨论(1)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为什么要用分液漏斗而不用普通漏斗?(3)如何验满?(4)你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5、拓展(1)设计实验以证明为什么不能使用浓度较高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结论:(2)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设计实验以证明。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结论:催化剂的定义:(3)该发生装置适用于哪一类反应?该收集方法适宜收集哪些气体?《过氧化氢制氧气》教学反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我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交流,得出结论。让学生在简单的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由于采用了分大组进行实验的形式,虽然学生之间交流有所增加,但每位学生动手的机会却不均等,个别学生成为了“观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每位学生为一组,讨论时可以组间交流。二.在实验过程中还有少数学生一下子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双氧水全部加入二氧化锰中,导致反应速率过快,来不及收集。这是因为在实验之前这些学生并未真正了解选用分液漏斗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错误操作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强化使用分液漏斗的意义。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普遍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如锥型瓶壁上粘有大量二氧化锰粉末,教师此时可组织学生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加药品时未横放且药品加入量过多引起的。因此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强化实验基本操作。四.在学生设计实验以证明不能用浓度过高的双氧水制氧气时,有较多学生没有用5%的双氧水来制氧气作对比。这一拓展探究可以让学生对对比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五.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会将催化剂的概念偷换为催化剂本身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设计实验以强调催化剂的概念。实验设计:向3mL5%H2O2溶液滴入2滴1mol·L-1Fe2(SO4)3溶液,溶液开始呈浅黄色,然后又变成深黄色,这说明在滴入Fe2(SO4)3溶液后,H2O2溶液中有深黄色的新物质生成;溶液最后又从深黄色变成浅黄色,与反应前溶液的颜色完全一致,这说明这种深黄色的生成物又分解产生了等质量的Fe2(SO4)3。说明催化剂能改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生成了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最终得到相同质量的原催化剂。尽管催化剂从起始态和最终态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机理在于它参与化学反应生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又分解得到等质量的原催化剂。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催化剂概念,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的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并非未参与反应。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