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专题研究讲义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过程哲学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1年春季学期闫顺利第一讲过程思想研究概述一、怀特海过程思想概述1、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发端背景中的怀特海怀特海(1861-1947)是英国著名思想家(亦因怀特海退休后受聘于美国哈佛大学,有论者也成其为美国哲学家。如涂继亮所著《美国哲学史》就把怀特海归为美国哲学家),现代西方哲学的大师级人物,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西方哲学,以实证主义为发端,针对传统哲学(古、近代,特别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进行了深刻反思与批判,提出了“拒斥形而上学”的口号,以终结传统形而上学为任务。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兴起之后,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形而上学虽未终结但基本处于守势状态。在科学主义背景中,实证主义首先兴起。实证主义者从认识的经验基础出发,以科学的严谨性、确定性、可实证性标准为哲学标准对哲学进行改造。认为,人们所认识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人们无法把握所谓本质。哲学的任务就是探讨现象,论证经验的知识。实证主义以孔德、穆勒、斯宾塞等为代表。思维与存在的矛盾是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在古希腊时期这一矛盾则表现为哲学思维中的个别与一般的矛盾,到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时期则表现为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之争,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之争至启蒙后的欧洲近代哲学中演化成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经验论认为人的认识都是从感觉出发,形成对事物的经验,只有经验才是认识的真正基础,只有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才可以称之为真理。经验论有唯物论的经验论和唯心论的经验论之别,二者都承认认识的基础是经验,但对于经验的来源解释不同。哲学家佛兰西斯·培根、洛克等发扬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贝克莱、休谟则是唯心论的经验论者。孔德继承了经验论,认为人们认识到现象所得到的是经验,而认识最终通过经验证明。孔德认为传统形而上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超经验的,超验之物不能被经验所证明,以科学标准而言,传统形而上学命题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因而是毫无意义的,应该加以拒斥。英国产生了分析哲学学派,分析哲学,继承了孔德实证主义,并发展了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一样本质上是科学主义。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维特根斯坦(代表著作《逻辑哲学轮》《哲学研究》)、克里普克等。其中罗素是分析哲学最主要、最有成就的代表,创造了数理逻辑,和他的老师怀特海合著《数学原理》(1910—1913),该著作成为逻辑原子主义的代表著作。罗素继承了洛克、贝克莱、休谟、穆勒等人的经验主义传统,主张用现代的量化逻辑分析对象,以此运用到哲学上。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即以现代数理逻辑为工具,着重从形式上分析日常语言和科学语言中的命题,以求得出准确的哲学结论。分析哲学认为,所有哲学问题都要通过语言表述,因而哲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并且所有形而上学的命题都可以还原为语言命题,传统形而上学之所以陷入无意义是因为它不符合科学的语言逻辑,因此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矫正与改造在于科学的语言逻辑,哲学的任务即是一种“语言治疗”,通过语言澄清哪些是符合语法逻辑的命题哪些不是符合语法逻辑的命题。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主要的思潮之一,分析哲学的兴起标志着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但是,分析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是不成功,原因之一在于分析哲学的分析前提是有待于论证的东西,最终也没有能够回避“本体论承诺”。这说明形而上学又是不能2回避的根性问题,对此怀特海所走的是重建形而上同学的道路。在后期研究中怀特海与罗素分道扬镳,以恢复思辨形而上学为使命,创立了过程哲学。怀特海,(1861-1947)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又是过程哲学的创始人。2、“七张面孔的思想家”日本研究怀特海过程哲学最著名的学者田中裕称怀特海是“七张面孔的思想家”。特海是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半个科学家、科学史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启发了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考。爱因斯坦相对论发表后,怀特海抱着极大兴趣对其进行的阐解,相对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牛顿的机械唯物主义世界观,因而表示着一种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以二元设定和二元分裂为特征,在思维与存在之间划了一道不能逾越的鸿沟。恩格斯通过对西方哲学的历史分析,指出特别是近代以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成为西方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作为最基本的问题主要指:①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②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以此,形成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思维方式和对立,但是二者在诘难对方是并不比对方有更大优势。在某种意义上唯物论、唯心论是相对存在的对象性关系。马克思说:“非对象性存在是非存在”(据此,我们说马克思已经叙述了相对论观点)。怀特海试图以新的思维方式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特海的主要成就:数学方面:1898年《一般代数论》、1903年《数学原理》(与罗素合著、在数理逻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科学方面:1919年《自然知识原理》、1920年《自然的概念》、1922年《相对论原理》1924年退休,写了很多著作。1925年,发表了《科学近代世界》、1929年发表了最著名的著作《过程与实在》、1933年发表了《观念的冒险》、1934年发表了《自然与生命》、1938年发表了《思想方式》。1937年在哈佛退休,1947年12月30日怀特海死于美国。3、过程哲学的影响程哲学是美国哲学的唯心主义流派,是有神论的哲学流派。过程哲学的性质:思辨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①等同于哲学。是狭义意义上的定义。是本体论,即追求在者之在,“在者”存在者,“在”具体事物存在的原因,西方哲学追求事物存在的最高、最终的原因;②与辩证法对称,形而上学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怀特海提出过程哲学的目的:为了重建形而上学,意味着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现代形而上学以“拒斥传统形而上学”为旗帜,过程哲学也已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和恢复形而上学的权威为使命,过程哲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越来越有影响的思潮。有人称怀特海是20世纪最后的一位形而上学家,怀特海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位后现代主义者,但他似乎与其他后现代主义者不同,他非常明确消解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目的就在于建构新的形而上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怀特海的思辨过程形而上学为其理论基础。哈茨霍恩是怀特海的学生、助手,哈茨霍恩是过程哲学的另一个代表。他的哲学贡献主要是过程神学,通过过程哲学的神学论参与了过程哲学讨论。1965年,美国东部建立“过程哲学研究会”。1971年,创办了“过程哲学”杂志。1973年,美国设立了“过程研究中心”。中心影响世界、遍布全球,中心下面设有许多分支,比如“过程研究会”、“过程哲学教育中心”……在中国,过程哲学研究起步晚,只有初步探索。王治河更多地将过程哲学介绍到中国,建立了“中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后在美国过程研究院下设“中国过程哲学研究院”。目前王治河主持出版了两缉《中国过程哲学研究》。黑龙江大学较早和美国过程哲学研究机构建立联系,《求是学刊》率先发表了关于过程哲学研究的学术文章,刊登了有关中美关于过程哲学学术交流的信3息。北师大“价值研究中心”也是较早研究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机构。近些年来过程哲学在我国取得一定成就。首先翻译了海特海的著作:如,《过程与实在》、《思想方式》、《数学原理》、《科学与近代世界》,同时也翻译了国外学者研究怀特海的著作,如日本田中裕《怀特海有机哲学》等。国内有学者对过程哲学进行了有系统的研究,如陈先奎的《怀特海哲学演化概论》、徐纪亮的《美国哲学史》。贺来的《辩证法与过程哲学的对话——科布教授访谈录》等。二、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研究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几乎是一个盲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过程思想?对此还没有专门的研究,研究不系统、还处于“散打”状态,还没有产生出学术共鸣,过程哲学散落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文献当中。恩格斯明确表示过程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1)启蒙阶段:刘延勃《哲学辞典》较早涉及到过程这个概念。1988年,黑龙江省委党校刘志忠、李毅出版了《过程转化轮》;1990年,闫顺利发表了《论过程》;1990年,严世进发表了《马克思过程思想探微》;1991年,季国清、周东启发表了《论过程》;1991年,郭建宁《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论探析》;1994年,张远新《马克思主义过程论初探》;1996年,闫顺利发表了《哲学过程论》。启蒙阶段未逃逸出“教科书模式”,使得马克思哲学研究不系统,属于初期的探索阶段。(2)过程哲学研究的发展阶段。第二讲过程思想的历史发展一、哲学史中的过程思想恩格斯说:“关于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思想是一个伟大而基本的思想”。1、赫拉克利特的过程思想古希腊哲学是自然哲学,本质上是科学思维观。人们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的本质是什么,形成关于世界的“本原说”,它是本体论的最初形式。本原或基质、始基即是世界存在的根源,万物由它产生又复归于它。因此,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又叫做自然科学家。哲学、自然科学等各学科没有明显的界限,直至亚里士多德时哲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亚里士多德建立了分类学,把哲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哲学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又称为“形而上学”。最早的哲学家把世界本原归为某种或某一种存在,如泰勒斯把本原归为“水”,赫拉克利特认为本原是“火”。但在黑格尔看来,赫拉克利特的“火”的规定有了和“水”不同的性质,如果说“水”具有静止的、僵死的规定,充满了惰性,那么赫拉克利特的“火”则充满了流动性。“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又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火”的表面认识,“火”由什么决定?是变化。变化才是火之所以为火的原因。火作为变化的存在包含着差异、联系、过渡和转化。赫拉克利特提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无物常在,一切皆流”。这一思想受到黑格尔高度评价“赫拉克利特不能再象泰勒斯一样把水或空气之类的东西认同绝对的本质……所以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存在者的绝对本质不能作为一种现存的特点(如水)而出现,反之水是作为自身变化着的东西而出现,换句话说,水只是过程。”赫拉克利特“就是第一次说出了无限性质的人,亦即第一次把自然了解为自身无限的,即把自然的本质了解为过程的人。”黑格尔说:“赫拉克利特把绝对本身了解为这种过程——了解为辩证法本身。”“这是必然的进步,这也就是赫拉克利特所作出的进步。”恩格斯指出:“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际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的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毋庸置疑,赫拉克利特的过程思想在哲学史上是有开山意义。42、过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柏拉图的《蒂迈欧篇》表明事物永远处在生成、消灭过程之中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世界总是生灭变易的。如:运动、生长、死亡、进化、衰退。他认为推动事物变化的四种原因“质量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到欧洲中世纪是宗教、神学掌权时代,思想僵化、蒙昧的时代,黑暗的时代,这一时期过程思想没有得到发展。到15世纪、16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祛魅理性抗拒封建神学,像贝尔纳蒂诺、特勒肖、布鲁诺等不同程度地认识和描述了世界发展的过程性。18世纪主要是法国哲学思想,法国百科全书代表派狄德罗认为世界自然物都是相互关联,每个事物都有产生、成长、衰败的过程。“只有变是不变的”。卢梭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描述为平等——不平等——新的平等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十九世纪,康德提出潮夕延缓地球自转假说,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有其产生和灭亡的过程,整个宇宙处于生成死毁的发展过程中。费希特以自我为基础把自我描述为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自我与非我的“正反合”过程,意识到自我是经验世界的根据,事物发展的根据不在自我之外而在自我自身。谢林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自然界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提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他认为自然界发展经历了质料、物质和有机体三个阶段,是机械性与合目的性、必然与自由的统一,而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都是绝对不断启示、逐渐表露的过程。”黑格尔作为德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