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近三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广东省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九届年会李淑娴讲稿)随着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在我省全面使用,广大的一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对我国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重视不够,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视不够,对题海训练的弊端认识不足等问题有了共识,新教材的使用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了明显的效果,大家赞成课改。但是与此同时,亦存在不少令教师困惑的问题:学生的双基不扎实,两极分化严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有多大?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用了现代技术才体现课改等等,有待进一步研究。一、建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简单回顾。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是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建国以来,我国正式颁发并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共有八个:(1)1950年五年制用的小学数学课程暂行标准(草案)。(2)1952年五年一贯制用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3)1956年四、二学制用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修订草案)。(4)1961年五年制用的全日制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5)1963年六年制用的全日制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6)1978年五、六年制使用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7)1986年五、六年制使用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8)1992年五、六年制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下面我想把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影响较大的大纲目标和教法的变化情况分析一下,我们可能会认识今天的课改应弘扬什么?拚弃什么?进一步明确小学数学课改深化重点应抓住什么?改革过程中怎样对待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纲(附件1)有5个,(1952、1963、1978、1986、1992)这五个大纲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阶段总体目标课堂教学要求教法一、(五十年代)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讲清概念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三中心、五环节、六大原则二、牢固地掌握“双基”适应进一讲清概念,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加强三中心、五环节、六大原则、提倡启发2(60年代前半期)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的需要练习、适当地联系实际。式教学。三、(78年~85年)牢固的掌握“双基”培养能力,注意教书育人。讲清基础知识,精讲多练,注意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思想。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开展多种教法试验。四、(80年代后期)86~91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明确教书育人。抓好双基,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删去正负数及四,四则计算的繁难问题。关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引进国外的教法。五、(90年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文化、思想,心理、身体;智力非智力因素。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关注教学过程方法手段。这五个阶段是互相联系的,逐步发展的,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不是否定,而是发展的,后一阶段包容了前一阶段的优良的内涵。并得到充实丰富。20世纪90年代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财富。在新的一轮改革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财富为课改服务,并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创新。二、试行课标实验教材后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状况试用课标实验教材后,我省小数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1、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被冲破。表现在:课堂教学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宰者变成组织者、启导者、激励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学生由一个言听计从者变成学习的主人。2、“师道尊严”被冲破。学习课程标准后,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学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互相尊重、互爱互动的关系,教师改变了在课堂上绝对权威的教学态度,学生改变了过去有话不敢说,有疑问不敢提,对有异议的问题不敢争辩的情况,课堂上出现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师爱生、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3、以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被冲破。过去教师一贯认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传授书本知识是理所当然的事,所以课本怎样说就怎样教,不敢越雷池半步,长期以来,教师已形成“教”教材的习惯,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试用新教材后,由于新教材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如,教材内容的呈现有情境图无例题,有概念的学习而不出现概念,有计算方法而无法则,有练习,但练习层次不明显,练习量不够等等,而且教参写得不详细,这样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用”教材的空间,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教学目标重组教3材进行教学,以达到课标的要求。目前教师上课开始冲破照本宣科的习惯,独立思考地运用教材。4、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被冲破。新教材在新知识学习后,重视编排解决问题的内容,单元结束后编有综合实践活动,这就促使教师除关注课堂教学外,还要关注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验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5、旧的评价观念被冲破,逐步建立新的评价方式方法。在评价观念上,一些学校已从甄别性转向激励、提高。从只关注终结性评价转向更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整体提高。为此,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在评价方式上已从单一性向多样化互动评价转化;在评价的方法上改变了过去单一闭卷考试衡量学生的做法,有些学校还通过口试、开卷考试、操作、写调查报告等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以上的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向过去一些已不适应时代车轮前进的观念、做法告别,以新的姿态跟随时代的要求勇往直前。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传统中有许多东西在今天已失去意义,而在我们一些老师的头脑里还舍不得丢掉或改革。如,部分教师的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让学生围绕着自己的教案转,用传统方法教新教材。练习上形式单一,题海训练仍占重要的地位。(2)在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时出现一些问题,感到困惑时,对进一步改革缺乏勇气。比如,合作学习效果有多大?心里有些困惑。(3)实施新教材教学出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时不知该怎样应对。教学上碰到问题,在没有找到好的对策时,还是老老实实地按教参提供的要求、教法、去教,把课本的内容教完就算完成任务。总之,教学上存在问题,较突出的是:新理念没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停留在形式上。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实际上效果不太大。这些存在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三、几点思考和建议1、继承优良传统,面向未来发展。从大纲的变化引起课堂教学改革的变化历史的回顾,使我们认识到每次改革都是在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基础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重视双基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对概念、法则、公式、定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的培养,对如何培养小学生从形象思4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总结了一系列有效的经验,这些经验都体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科特点的和谐结合,我认为这些值得我们继承并进一步发展。目前老师们提出下列一些问题。1、新教材里有不少概念、法则课本上没写出来,教学时我们是否还要强调。2、新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课后基本知识的练习,模仿性的练习少之又少,教学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基本功训练吗?是否可以补充一些模仿性的练习?3、新教材有些内容的教学方法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方程解法,新教材是以等式的性质为依据解方程比过去以加减关系为依据解方程难得多。4、新教材用解决问题的教学代替了过去的应用题教学。实验教材里增添了许多情境图并加强了看图提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老师们发现两种突出情况。(1)学生提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还可以,提两步或三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十分困难。(2)给出一道用语言文字写的数学问题,不少学生不懂的如何分析,找出解题方法。5、教学上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方式推行了情境教学、合作学习。课堂活跃了,学生愿意动口、动手,但不愿意动笔,从而出现学生用笔做题,速度慢,错误率高的现象。6、越往高年级学困生的面越增大。上面提出的几种问题,我认为关系到如何继承和发展我国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的问题。中国小学数学双基教学有几个重要经验。①把概念、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教学放在首位。从历年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新课标各年级的知识技能目标都说明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从人对事物的判断、推理思考问题来看,离开了正确的概念是无法进行的。再一个从现实的实践来看,没有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有一套教材,没有出现周长的概念,教师也没有教这个概念,学生不懂得求三角形的周长。有一道除法竖式题702÷9,商是78,学生在竖式上面商的位置写错了,但是学生却不知道他为什么写错了。这说明了计算法则中“除到哪一位,商就要写在哪一位上”没有正确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此,我认为课本淡化概念主要是防止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但并不等于我们不去教概念、法则。即使课本不出现概念、法则,我们还是应该教给学生准确的概念法则。②重视口算训练,通过口算提高运算的正确率、速度和思维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过去课堂教学,重视课前3分钟的听算和视算。不仅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听力、正确运用知识的计算能力。而且大大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和速度。是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520以内加减、乘法九九表,达到脱口而出,给学生学习加、减、乘、除运算铺平道路。提高四则运算的思维效率。③重视解决应用题的基本功训练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为了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学习应用题前老师们作如下的训练:1)给出一些实际的题材,让学生从中找相关的条件,提数学问题的训练。2)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寻求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条件的训练。3)听简单应用题,列算式的训练。4)改简单应用题的一个条件使原题变成二步计算的应用题训练。通过上述基本功训练,大大地提高了全体学生分析问题、判断解题应采取的运算方法的能力。对口算、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是符合广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的学习是经历下面过程:直观(或操作)接受知识——记忆——适当再现——加深理解——变式练习——形成直觉——灵活运用。这个过程可划分为两段:第一段是知识形成过程,这一过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教学上的方法一般是借助直观、操作等活动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过程。这一段的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逐步达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教学上的方法一般借助模仿性练习、变式性练习、反复再现、综合性练习训练。使学生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直至掌握并运用。重视抓好第一段教学为学生进入第二段学习扫除障碍。重视抓好第二段的教学可防止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出现。其实优等生与学困生最大的差距是记忆、注意力、理解力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习惯的差距。第二段抓得好可以缩小上述的差距。抓好第二段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小学数学双基教学还有不少优秀的经验,这里只是针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谈几点,我认为上述几点值得进一步发扬。大家可进一步研究,如模仿性练习训练、机械性模仿要适当,可减少。变式性练习训练可加强,再现性练习训练可结合教学内容渗入适量的练习。综合性练习根据教材的要求安排。总之,继承双基教学的优良传统最终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2、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要留住数学的根。情境教学法,是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结构体系和背景资料,使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究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经过主动的探索发现来掌握知识。当前的情境教学存在几个问题,第一种是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无关。一节除法是一位数6除法的复习课。教师用购买圣诞树的装饰物小铃铛的单价和总价,引出一道除法问题。引出前用了4分钟播放圣诞树的来历故事。课中复习到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又播放3分钟西方人吃火鸡的故事。而该校一节课只有3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