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调查近代中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校:河南工业大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无机非金属摘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数千年来,中原的政治安危关乎天下兴亡,经济起伏关乎国家强弱,文化盛衰关乎民族荣辱,在中国历史进程中一直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近代以来,发生在中原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了人们很多启迪。本文采用社会调查统计的方法,制作有关近代中原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的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在河南博物馆进行发放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从中,我们对中原近代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深刻体会到了中原是中华民族心之所在,脉之所在。关键词:中原河南袁世凯二七纪念塔一九四二正文:河南地处九州之中,有“中州”之称;河南横跨中国中部黄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谓;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在数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河南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从黄帝时期,中原就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河南先后诞生了郑州,安阳,洛阳,开封四大古都,占据“八大古都”中的半壁江山。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正因为河南战略地位的重要,才有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感叹。河南历史上也涌现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开辟“丝绸之路”的玄奘,民族英雄岳飞,发明地动仪的张衡,以及“医圣”张仲景,思想家老子、庄子,军事家吴起、范蠡、司马懿,政治家商鞅、李斯、姚崇、贾谊,诗人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文学家韩愈、范晔、谢灵运等等。鸦片战争后的近代中国,日益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清廷的腐败软弱,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华民族岌岌可危!为了拯救中国,无数中华儿女开始了艰苦卓绝探索。“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的历史命运,关乎中华民族兴衰。近代发生在中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让我们逐一的了解近代河南影响中国的大事件。一袁氏当国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这位河南人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袁世凯的一生充满了争议,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然而,据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84%的人认为他是“窃国大盗”,11%的人认为他功过相当,只有5%的人认为他是“一代枭雄”接着我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在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人中有82%的人不了解或不太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有13%的人大体了解,只有5%的人知道他的人生历程。而在认为袁世凯是“一代枭雄”的人中有68%的人表示对其不了解或不太了解,21%的人大体了解,11%的人知道他的经历。然而认为袁世凯“功过相当”的人中,只有53%表示不了解或不太了解,28%的人大体了解,却有19%人清楚他的人生轨迹。综上分析,认为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的大多数人,是并不了解他的一生,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只是只了解到了袁世凯的过失,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并不知道袁亦是晚晴推行新政的重要代表,在推动中国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社会管理诸多领域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倡废除科举制,开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学说,改革军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陆军,实行军警分离,建立警察部队,鼓励实业,修建铁路、工厂,而用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是其最重要的贡献。当然,他镇压义和团,窃取革命果实,妄图恢复帝制,都是其重大过错。对于袁世凯的评价,只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了其一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袁世凯,应该说对历史有功也有过。推行新政,推翻封建制度,有力地加速了近代历史的进程,是其“功”;镇压义和团,窃取革命果实,恢复帝制,是其“过”。二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二七广场的二七纪念塔,建于1971年,是为了纪念京汉铁路总罢工及“二七”烈士而修建的。二七大罢工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近代史长生了深刻的影响。1923年2月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京汉铁路工人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这次罢工以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使长达两千多里的京汉铁路瘫痪,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施洋、林祥谦等52位先烈在这次罢工中英勇牺牲。这次大罢工,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二七大罢工,又称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一次。然而在我们进行的调查中发现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知之甚少。具体数据如下:对于这段历史,83%的人不清楚,14%的人大体知道,只有3%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并且在认为“知道和大体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中,94%为老年,5%为中年,青少年只占到1%;而在“不清楚”的人中青少年占到了63%,中年占到24%,老年占到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绝大多数人对于“二七大罢工”这段历史缺少认识。然而,就是这场大罢工具有重要意义:二七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它以工人的头颅和鲜血,进一步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人民更加认识到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这次罢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推进了历史的进程。今天的人们,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而应学习和继承“二七”精神,投入到中国现代化的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一九四二一九四二,这是有意或无意被遗忘的一年,也是饥饿、恐惧的一年,也是近代史的一场沉重灾难。直到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的播出,才是人们逐渐了解到这场深重的灾难。1942,河南一场旱灾,致死300多万人,致使300多万人逃亡,下面是《前锋报》对于这场灾难的描述:滑县地处河南北部地区,素有粮仓的美誉,到1942年秋天,这里的农民已经连续三个收获季节都没收过庄稼,旱情范围也以滑县为中心呈放射状扩大到了全省的一百一十多个县市,形成了连季干旱。1941年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滑县百姓要在几乎没有收成的情况下,向驻扎在河南的第31集团军汤恩伯的部队和陕西南部的政府军贡献军粮。当时国民政府做出征粮计划,不许农户家有存粮。1942年的秋天渐渐远去,农户家的吃的东西发生了更大的变化,谷皮、麸皮、花生皮都成了主要食物。面对没有收成的局面,许多农民用平常连牲口都不吃只能用作肥料的东西来填充饥饿的肠胃。到后来他们开始吃树皮和树叶。眼看1942年秋收无望,人民举家逃荒,逃荒的人数有200万之众,大体逃往四个方向,一批人南下湖北,一批向东,进入日本占领区,还有一批人向北奔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边区,但大部分灾民辗转洛阳,准备去往陕西的大后方。正是在这种天灾和战争中,一个个人或因饥饿,或因疾病,亦或是战争而倒下。这样的大灾难令人唏嘘,令人震撼。在对这段沉重的历史调查中,涉及到三道题目。第一,1942年河南大旱致使多少人死亡,其中回答正确的占42%;第二,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情况,清楚占23%,大体了解占37%,不清楚占40%;第三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到的,上网查阅占32%,看电影(《一九四二》)占65%,其他占3%。通过对这三个题目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这段历史并不十分了解,而大多数人又是通过电影才了解到。这段历史不应被忘记,我们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看相关影视,纪录片,记下这沉重的一年。四抗日、解放战争中的中原中原地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主要战场,很多决定性的大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在这片土地上也诞生了许多爱国英雄,为了民族和新中国谱写了一曲曲壮歌。中原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说法,战略地位显著。抗日战争时期,兰封会战,中条山战役就发生在中原战场。而到了解放战争,一系列的标志性战役相继发生在这里。如进攻中原解放区是解放战争的标志,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由守转攻的标志,四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也发生在这里。所以中原的局势直接影响到全国的战局。自抗日战争爆发,中原儿女就投身到革命战场中,诞生了许多民族英雄。像英勇就义的吉鸿昌,东北抗日将领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新四军名将彭雪枫,大将许世友,以及邓颖超等等。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都了解这段历史,1解放战争的标志是(),85%的人回答正确;2四大战役发生在河南的是(),有83%的人回答正确;3解放战争由守转攻的标志(),有87%的人回答正确。结语:从上面我们知道中原是中华民族心之所在,脉之所系,中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都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原所处地位以及历史文化底蕴都是其拥有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中原崛起,实现“中原梦”将指日可待!参考文献:【1】徐光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2009年10月13号在河南嵩阳学院演讲。【2】《二七大罢工》中国青年网,血铸中华-血铸中华文章2008-01-30【3】吴影,《1942年河南大旱纪实》华商晨报2012-11-30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