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探索》复习测试题2013.3.11一、选择题1、“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A推翻了帝制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办福州船政局D创办汉阳铁厂3、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民主共和国B开办新式学堂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定D训练新式军队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A《中外纪闻》B《民报》C《新青年》D《每周评伦》5、新文化运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B解放了人们思想C维护了民族尊严D挽救了民族危亡6、西方列强的受气包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以下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是()A继昌隆缫丝厂B发昌机器厂C同文书局D江南制造总局8、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9、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D维护清朝统治10、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有了新的内容。“新的内容”是指()A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B宣传民主和科学C把文化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D对东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11、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A君主立宪时代B民放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社会主义时代12、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追求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大规模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二、非选择题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梁启超的分期史学界的观点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主要原因是什么?(3)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的贡献有哪些?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实质就是中国先进分子发展近代工业、学业习西方民主政治、传播科技文化的过程。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开启中国经济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概括指出它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中国近代前期,在借鉴西方民主政治和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重要的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并说明其积极作用。(3)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前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边表格。人物贡献主持设计和施工京张铁路侯德榜译著《天演论》,传播西方进步观点(1)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你认为其根源是什么?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征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江南制造总局图二:公车上书图三: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四:《新青年》(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图一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请简要说明主要原因(3)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4)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4、“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主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速从斩焉,而无知亡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蒙昧时代,羞为湛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经科学与人权并重。”——摘自陈独秀《敬告青年》“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回答:①该文载于何时何刊?②概括上文内容要提倡什么,反对什么?③你认为文中“本志”是指《_________》(杂志)。它的创刊,标志着_________的开始,其矛头直指___________。④文中“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⑤上文的作者应该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