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1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期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摘要: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常情况下,通货通胀因经济过热引起,措施放在紧缩信贷政策、减慢经济增速.而中国货币发行量已经有所控制,经济增长幅度也在变慢,但通货膨胀还是上升,统计局发表4月CPI指数上涨8.5%,比3月的8.3%,环比增长0.1%。此次我国发生的CPI指数上升与以往通胀不同,显然我们还有疏漏。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指数,如农产品涨价,居住费用工资上升和国际资源价格上升是中国主要通胀的因素;二是对进口型通胀的分析三是世界接轨造成的涨价路径四是中国人的对金钱的欲望也是主要因素五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影响和措施,新的与世界密切联系的价格通胀的因素体系正在形成之中产生的价格波动、拉升,连带滋生出泡沫。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应对性策略。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引起的原因;影响力,应对策略一、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1对农产品、食品涨价和居住费用的上升因素分析2007年后中国消费者物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升是主力。猪肉和牛肉类的价格上升导致食品价格膨胀的主要因素.0.020.040.060.080.0100.0食品猪肉牛肉奶制品小麦粉06年基准07年增长(2)居住费用:因中国的贸易顺差,直接投资的增加和股市的活跃,外汇供应量不断的增加。带来外汇流动性过热通胀加速化。在中国2005-2006年间出口总额增加27%。在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总额是4188亿美元。在2006年1季M2增加比率超过GDP增加比率引起物价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本流动性过剩直接引发房产投机行为2007年1-8月全国平均房价涨比去年涨14.9%超过去年的增加比率(10.8%)(去年同期基准)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07年1月-8月平均上涨0.9%4.9%9.9%15.4%10.8%13.4%居住用上涨1.2%5.2%9.0%16.3%9.1%14.9%CEICDB((亚洲经济数据库))05年和06年贸易顺差1608亿和2498亿美元。资本收支顺差41亿,40亿美元2007年也大幅增长。2000年12月居住物价基准(P=2000,12=10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劳动力因素。但是从2004年起中国珠江三角地区招工开始遇到困难,不久扩大到长三角等地区。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如果按照男性15-64岁而女性为15-59岁的标准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的话,到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开始下降,或者说增量为负值。而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中国新增劳动力数量已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民工荒现象就是对这一事实的真实反映。其结果导致农民工收入增加。根据中国社科院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系统调查,2003-2005年,农户家庭经营雇工平均工资由560元/月提高到658元/月,增长了17.5%。同样2005年以来中国水、电、煤及用于环保的费用都在大幅上涨,都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由此引发的涨价也带有合理性。(3)采取简单、粗放的方式,试图以行政干预和增加供给的方法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缺乏可操作性。实际上农产品养殖、加工、流通各环节的企业、个体经营单位相互竞争都非常激烈,没有暴利,涨价是其无奈的选择,而不是集体哄抬,对此不宜采取强行抑制政策。相比之下以增加补贴的方式增加供给,达到降价目的也许更加合理一些。08年全年涨幅PPI%CPI%08年全年106.9105.912月98.9101.211月102102.410月106.61049月109.1104.68月110.1104.97月110106.36月108.8107.15月108.2107.74月108.1108.53月108108.32月106.6108.71月106.1107.1CEICDB(亚洲经济数据库)去年同期基准03年04年05年06年07年PPI17%16.7%16.4%16.6%11.4%CPI1.2%3.9%1.8%1.5%4.8%CEICDB(亚洲经济数据库)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7月份中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12年来新高。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两位数的涨幅会否引发通胀加剧其乐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中国的消费类制成品存在显而易见的供过于求,因此,其价格变动并不敏感于成本变动,反映在价格指标体系中,即为PPI、CPI之间经常出现明显背离,此特点虽不利于企业,但却有利于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其二,中国的CPI构成中,食品权重高达34%,此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也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如去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因此,基于中国以及全球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加之食品价格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预计中国国内CPI自5月份起逐月回落的态势可继续保持。其三,7月份PPI主因在于6月底、7月初能源价格大幅上调,如汽油、柴油、航油、电力价格分别上调了16.7%、18.1%、25.2%、4.7%。由于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依然处于管制之中,加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也已开始冲高回落,因此,PPI骤然冒高至少短期内不会重演。从绝对值来看,无论是CPI还是PPI的涨幅,均还处于高位运行,中国的价格生成机制存在不少扭曲之处,这些扭曲之处很有可能长期威胁物价稳定乃至经济稳定,原因在于:其一,中国的要素价格管制虽可在短期内屏蔽输入型通胀风险,但这种阶段性举措既不利于企业创新,还会导致福利外流,加之经济全球化客观上造成这种管制越来越难,因此,中国治理通胀的努力必须直面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挑战;其二,中国消费类工业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其实暗含着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隐患,因此,逢有PPI上行,往往伴生出企业盈利能力下行,而这种如影相随的现象,又会使得成熟市场通常可行的调控手段不甚适应于中国国情。如治理通胀最为常规的加息,在中国既不能显著遏制投资冲动,且还会因企业增加负担而带出“硬着陆”之忧;其三,中国的农业生产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国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主要维系于低廉的人力成本。但这种脆弱的基础势将因为农民增收的必要性以及农村人口转移的必然性,而不断松动,拥有13亿人口且制造业增加值即将跃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无法回避这一现状。2对进口型通胀的分析2002年以来,对中国外贸易超常增长,进口规模已经占到国民经济约三成,而初级产品进口规模增加更快,随着初级品进口价格飞涨引发通胀影响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根据我国海关统计,从2002—2003年间中国外贸进口原油,矿石等初级品价格开始上涨,例如原油价格2003年比上年涨价18.0%,铁矿石涨价32.3%,铜矿砂涨价23.4%。2004—2005年涨价势头扩大到进口的农林牧渔产品。这期间中国进口产品大幅涨价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涨价因素传导至国内产业链上游、中游,基本上就会被中国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消化掉,进口涨价对国内经济影响基本上停留在生产资料阶段,消费物价虽一度上升在3%—5%之间,对经济影响基本处于温和状态。然而随着国内企业降低成本潜力逐渐用尽,进口涨价开始渗透到产业末端,至家庭消费领域。2007年5月我国CPI指数开始关联性上扬,越过警戒线,达到3.4%,9月以美元贬值为背景农林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进口分别涨价20.2%、16.3%和4.9%,CPI指数也升至6.2%,12月上述三类产品分别涨价20.8%、42.5%及14.2%,而2008年1月CPI也升到7.1%。具体到一些主要的进口产品,涨价情况更加严重。如2008年1-3月我国进口玉米同比涨价53.6%,原油涨价69.1%。成品油涨价40.5%等,同期我国CPI指数也同步上扬。国际市场涨价与国内通胀之间已经形成某种关联性互动关系。按照中国进口贸易规模和涨价幅度相略估计,2007年中国CPI涨价4.8%中约有50%-60%因素,即其中有2.4-3.3个百分点是由进口拉开同样推算2008年3月CPI涨价8.3%,其中进口因素拉升了50%以上,可见进口产品涨价对国内物价影响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3因世界经济影响造成的涨价路径分析中国经济不仅通过对外贸易而还通过外资连接着国际市场。大量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作为其全球化配置资源的重要环节,而在中国经营已成为其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资企业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渠道更广泛,更通畅,也更频繁。而开放型的中国经济价格体系也在开放、包容,向着国际化水准看齐。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到32万家,存量资产达到2925.59亿美元,创造就业2800万人,2006年外商投资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4%,工业增加值占28.3%,缴纳各种税收占21.19%。这些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广,涉及产业链达到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其频繁地调动内外资源和交流内外价格信息,使用的资产和商品价值国际评估方法,必然对中国原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存量资产和商品价格体系造成重大冲击,旧的价格体系正在瓦解、崩溃,而新的体系尚在形成过程中,由此造成中国物价水平向国际水平看齐,必然大幅拉升。(1)就房地产来看,以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一流金融机构投资人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带动这些都市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将这些大都市城市不动产价格大幅拉升,迅速向国际水平靠拢。1998年中国开始实行住房改革,住宅建设走向商品化,价格走向市场化,与外商入驻拉动两者力量汇集成一体,带动我国不动产价格体系最早与国际接轨,在拉升我国高端房地产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供应过剩,滋生了泡沫。(2)受房地产业影响,近年来中国企业不动产价格评估也大幅提高,企业营业外收入、营业外盈利大幅增加。特别是我国上市公司购地、占地优势更加明显,相应地利润增加也最多,资产价格走高进而带动我国股市2007年滋生出泡沫。(3)外资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无形资产的评价与国内原有评价存在本质不同,影响十分巨大。我国人工成本价格体系中不仅农民工而且以外企白领、软件工程师、金融业白领及企业高管为“领头羊”的高级人才收入也有成倍增加,少数突出人才收入以数量级水平提高。有证券公司研究报告显示,上市公司2006年、2007年人工成本分别上涨11.52%和19.43%。中国人工成本价格体系与国际接轨后,既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超高端,也有世界一流、中流乃至末流收入水平,形成世界罕见的大差距开放型价格体系。不仅如此,过去以研发技术成果为代表,在中国对无形资产普遍不予承认。随着国际评估方法引进和外资企业影响扩大,中国不仅承认了无形资产价值,而且其交易价格也在大幅上扬,在向国际水平看齐,形成了中国新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格体系。以上对中国企业不动产、无形资产和人才的价值评估也必然影响到产品价格的提高。这类因素引发涨价既包含有合理成份,也存在一定泡沫。四是中国人的对金钱的欲望也是主要因素:这里主要写最近中国的情况就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全世界所有的跨国企业都想在中国拥有自己的消费者,提高他们品牌的认知度,这个过程中不得不需要有关方面的中国人才。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富商。他们首先从外企得到额外利益,可能一批利益投资在不同行业。这里也包括炒股、房产业上。中国政府可以控制初级产品(食品,生活用品的价格),但是政府控制不了人对金钱的欲望。现在每个中国人都听说过横财的人。都想发财这个也是主要通货膨胀的原因。在商店里卖的衣服已经滋生了泡沫。高档餐厅也是不例外。最近高档消费的地方越来越多,价位再高还是有人消费。这样人们不知不觉地对钱的观念也会有所变化。虽然中国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统计数据和人们真的感觉到的显然不同中国国民现在对于金钱的概念有很深的理解。人们开始用自己积蓄的钱开始投资,而不只是象以前将自己剩余的钱放在银行里存着。大部分的家庭都知道股票的概念;人们的消费观也在不断的增强,很多人开始消费奢侈品。……现在的通货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是,手里没有实在的现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