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_复习教学设计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盘县第十一中学方爱技课题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渗透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增强法制意识。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的方式,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然后对学习成果进行精彩展示,课后根据上课内容进行纠错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人类对其应该科学运用,趋利避害。学情分析通过前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史实、原因以及这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已形成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本课着重引领学生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渗透交通安全法规知识。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渗透交通安全法规知识。课型、媒体新课、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3分钟)多媒体展示古代主要交通和通信工具:轿车、马车、帆船、飞鸽传书,然后请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从古至今的其他各种交通和通信工具,指出:古代是“南方舟楫,北方马车”,而现在,人们出行方便,自行车、摩托车是最基本的代步工具。飞机、火车都可以乘坐,私家车越来越多。从而得出结论:从古至今,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二、主要问题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2.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三、探究新课(一)交通工具的发展(1)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显示问题:快速阅读教材,归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变化情况。二、学生自主学习检查(6分钟)学生集体回答:交通工具:自行车、黄包车、摩托车、汽车、电车、火车、飞机。通信工具:学生活动(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概况:50年代-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军装、干部装。特征:受政治因素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主流原因:政治因素:政治运动频繁;经济因素:生产力水平低;思想因素:封闭保守。(当时人们以服装的同一性表示对党的拥戴,对革命的热爱。因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服饰变化具有明显的政治生活的烙印。)2检查学生《三维设计》教材完全解读完成情况,表扬完成情况优秀的小组。分小组对近教师活动现代衣食住及习俗风尚变化进行介绍,注意每个部分在各个时期的概况、原因以及特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三、课标问题化,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5分钟)问题探究一:概述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迁。(要求:从每个时期的基本概况、特征及其原因、总体趋势加以阐述。)课件展示:近代服饰变迁相关图片,让学生观赏后完成“近现代服饰变迁简表”。(课件展示:主题“近现代服饰变迁简表”,有助于知识条理化)展示二:饮食篇课件展示:近代饮食变迁相关图片,让学生观赏后完成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二:东西方饮食文化有哪些差异?展示三:居室建筑篇课件展示:近代居室建筑变迁相关图片,加深学生印象。(这部分内容很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够掌握。)展示四:习俗风尚篇课件展示:近代习俗风尚变迁相关图片,让学生观赏后完成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三:概括出近现代习俗风尚演变的表现(从礼节、称谓、婚姻、葬礼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问题探究四: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特征、总趋势及原因:(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概况:新式新款层出不穷。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由封闭走向开放原因:政治上实行改革开放,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开放;与世界服饰的交流促进等。近现代服饰变化的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第二小组学生代表展示二:“饮食篇”西餐: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中餐: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第三小组学生代表展示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建筑:北京四合院2、鸦片战后:中西合璧3、新式住宅:“新村”、“花园”、“别墅”、“公寓”(20世纪30年代前后)第四小组展示“近现代习俗风尚的演变”1、表现:见面:跪拜、作揖→鞠躬、握手(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称谓: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葬礼:厚葬→文明、卫生、简洁;丧礼由繁到简;学生活动由土葬到火葬。其他:男子留辫→剪辫易服;女子裹足→迫令放足;迷信活动→破除迷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回答:因为农村相对封闭、落后、保守。特征: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地)。总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走向世界;从封建传统走向近、现代化。内因:中国历史的剧变(政治环境、社会形势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文化观念的变化);外因:西方文化的传人、冲击。3教师活动(本题的探讨有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突破,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具体来说,特征及总趋势的概括要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学生方法。而原因的分析要体现历史史实的完整性,即不能因为教科书模块分配的特点,而割裂历史知识间的联系。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原因的分析,首先应考虑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状况,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切入,这也正体现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与近代社会变动之间的联系。本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充分讨论。在思考讨论中进一步深化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应对西方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影响。)四、知识小结(3分钟)五、当堂检测(8分钟)1、见“三维设计”选择题部分:2、材料题:展示图片:图一缠足和绣花鞋图二:天足和高跟鞋问题探究四:提取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鞋子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中国古代与近具体因素: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国人审美观念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化;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领袖人物的影响。学生讨论后回答:(1)图片信息:图一是中国古代绣花鞋里裹着的畸形的缠足;图二是中国近代以来高跟鞋里自然健康的天足。(2)形成原因:图一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落后封闭的小农经济和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的束缚及对女子的压制;图二展示的是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近代经济发展下女性的解放,外国侵略下西方文化和习俗的影响。(3)总之,历史上的服饰和风俗习惯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有开展示。学生活动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社会日益进步,这时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西方文化的传入,给我们带来新的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顺应世界潮流。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崇洋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阶段性、时代性、不平衡性总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接轨由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现代化原因: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认识:居室建筑的演进男女服饰的变化并行于世的中西餐衣食住习习俗风尚的演变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4代的比较。(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因素)教师活动六、课后作业:(一周内完成)分小组制作一份关于“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手抄报。(要求:包含以下内容)1、【辩论性题】材料: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2、通过对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分析,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在启示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要重视发展科技和社会经济;要开放,向世界文明靠拢;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才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社会才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巨变,所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