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6:连加、连减【导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导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导学难点】1.应用题的多种解。2.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方法。【导学过程】一、学前导学1.预习课本27页。在27页例1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7页例2讲了什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连加教学1.交流:在27页例1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2.选出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尝试计算。3.小组讨论(1)怎样列式?这种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2)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竖式是怎样列的?(3)你能不能把两个竖式连成一个竖式呢?4.全班交流并总结。5.把两个竖式连成一个竖式有什么好处?(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连减教学1.交流:例2讲了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尝试计算。3.小组交流(1)怎样列式?这种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2)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竖式是怎样列的?(3)你能不能把两个竖式连成一个竖式呢?4、全班汇报并总结。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课本2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2.课本29页练习五第1.2.3题,。课题7:加减混合【导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导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导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导学过程】一、学前导学1.预习课本28页。在28页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小组交流:在28页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2.全班汇报。(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选出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可以怎样列式?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学生可以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3.选择你喜欢的算式尝试计算。4.小组讨论(1)你选择的是哪个算式:(2)你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竖式是怎样列的?(3)你能不能把两个竖式连成一个竖式呢?5.全班汇报并总结。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男女生比赛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2.课本29页练习五第4、5题。课题8:加、减法估算【导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导学重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导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导学过程】一、学前导学1.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结果就可以了。2.第32页例5的图讲了什么?你能口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吗?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贴近生活,感受估计⑴猜价格游戏,学校买回一些运动器材,请大家猜猜价格。出示:羽毛球拍、篮球、呼拉圈图和价格。①猜羽毛球拍的价格:学生第一次猜价格(学生是乱猜)。师:透露一点,接近30元。学生第二次猜测:29、28、27、31.32?师:大家猜得都很有道理,这些数都接近30,我们说它大约是30元,这个羽毛球拍的价格是28元。②猜篮球的价格:大约是40元,让学生猜(猜中后出示43元)。③猜呼啦圈的价格:大约是20元,猜价格。⑵如果这三样体育用品各买一个大约要带多少钱呢?⑶说一说:生活当中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结果就可以了。2.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估算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几十几的数看成整十数,如71看作70,53看作50,88看作90,算出大约的数,可以更简洁、迅速的解决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法估算。(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妈妈带小明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妈妈问小明带100元钱够吗?大家帮帮小明好吗?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妈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全班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3.如果我想知道我们估算的是否合理,可以怎样检验呢?(笔算验证)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课本32页“做一做”。2.课本32页练习六第1—4题。四、变式练习,扩展提高。1.估算参加运动会的人数①我们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了,为了保证运动会能正常进行,顺利召开,教师们正在进行积极的准备工作。这是我们二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出示:跑步的38人;打球的29人;转呼啦圈的22人。②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③每一个运动员都有一个参赛号码布,现在有61个号码布。请你帮老师们估算一下够用吗?为什么?2.估算转呼啦圈的个数。师:有个叫小亮的小朋友他报的项目是转呼啦圈,这一段时间来他在练习转呼啦圈。出示:小亮计划三天转100个;昨天转了29个;今天要转42个、两天大约转了()个。小亮第三天大约还要转()个。3.比赛结束后,为了表彰这次运动员出色的表现,我们班准备用60元钱的班费作奖金。可这些运动员不仅爱体育,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而且也非常的有爱心,他们说要用这60元奖金去买一些礼品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们。送些什么好呢: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出示货架:12元的奶粉、19元的书、24元的书包、11元的钢笔、19元的羽毛球拍、38元的玩具,分小组设计购物方案。课题9:整理和复习【导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导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导学过程】一、学前导学口算。P35例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尝试编题,抽象法则1.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2.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3.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表想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课36页1——5题。2.课本37页练习七第8题。知识链接和都是100下面4道加法竖式计算题,把数字1~7填进去以后,虽然填法不同,但结果都等于100。你会填吗?试试看!参考答案(1)14+4+25+7+65=100(2)2+4+16+3+75=100(3)2+6+31+7+54=100(4)2+4+15+6+73=100从一加到一百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候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父亲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得目瞪口呆。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七岁时高斯进了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摞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只有“2+1=3”的一封信19世纪,德国有一位数学家、柏林大学教授狄利克雷(P.G.L.Dirichlet,1805-1859)。他生于一个德国与法国血统的家庭,说一口流利的德法两种语言,后来成为这两个民族之间数学交流的纽带。狄氏自幼酷爱数学,在大学里他是数学权威高斯的学生。他对老师十分尊重和钦佩,可谓尊师重教的典范。平时,在他身上总是带着高斯的名著《算术研究》一书,即使出外旅行也不例外。他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对老师的这部著作进行整理、研究,作出了一些创造性的新成果。因为高斯的这部著作理深词简,知之者希,以致学术界对这部超时代的著作难以全懂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经狄氏针对这部著作出版了他最精彩、通俗的佳品《数论讲义》一书以后,才使老师的著作广为流传。有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举办高斯获博士学位50周年庆典,庆典上高斯竟用《算术研究》的一页手稿点烟斗。坐在不远的狄氏发现后象犯了渎圣罪一般吃了一惊,眼疾手快地一个箭步冲向恩师,从高斯手上抢过这一页手稿,视为至宝,终生珍藏。当时很有名气的狄氏就是这样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及其著作的。狄利克雷一生热心于数学事业,他如痴如醉地潜心研究数学,凝神苦思深奥的数学问题,忘记自己和家庭的存在,不讲究吃喝穿戴,极少过问家里的事情,对孩子也只有数学般的刻板。因此,他的儿子常常抱怨地说:“啊,我的爸爸吗?他什么也不懂。”和他生活在一起的调皮侄子风趣地说:“我六七岁时,从我叔叔的数学健身房里所受到一些指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回忆。”数学家狄利克雷,终日伏案,纵笔写论文,实在是舍不得花一点时间去研究数学以外的事,甚至有这样的传说: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在向岳父母报喜的一封信里,他只写了一个式子“2+1=3”作为这封信的全部内容。今天看来,狄氏钻研数学的这种精神可嘉,但其做法不全可取,因为在当今多元化社会,文理兼优才能相得益彰。数论上的“1+2”问题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33—1996),出生于福州市。在家里排行老三,母亲生了12个孩子,只有6个存活下来。据陈景润回忆说:“在家里我是一个多余的孩子,在学校是一只丑小鸭。但我觉得,一个人不在于外表怎样,而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