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1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一、基本项目:授课时间:第周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备课人:赵伟二、目标设置:二次备课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二、重点难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宋濂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3、朗读全文,并给加点的字注音嗜.()学怠.()叩.()问绮.()秀加冠.()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师生互动设计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2媵.()人以衾.()容臭.()烨.()人蕴.()袍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初步感知作者写这文章的目的。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1、检查朗读情况。2、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语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未尝稍降辞色..()援疑质理....()(援.)(质.),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四、理解分析1、文章从几个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幼年得书之难:借书抄录,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之难;作者求学之勤苦;求师艰难,毕恭毕敬,表明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2、“余立侍左右,……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1.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2.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3.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4.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四、作业布置:5、作业分层指导1、抄写翻译第一段2、背诵课文3、预习下一课时讲学案五、课后反思: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3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第二课时一、基本项目:授课时间:第周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备课人:赵伟二、目标设置: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二、重点难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提问解释重点词语2、检查背诵(二)疏通文句,掌握重点词语负箧曳屣....()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敝.)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三、知识小结1通假字①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2.古今异义:①媵人持汤.沃灌汤:古:热水今:菜汤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师生互动设计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相关的文句,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4②走.送之走:古:跑今:行走③尝.趋百里尝:古:曾经今:品尝④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今:或者⑤卒.获有所闻卒:古:最终今:士兵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这、此;今:判断动词假:古:借今:假期⑦主人日再.食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词类活用:①腰.白玉之环腰:名作动腰佩②主人日.再食日:名作状每天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作动穿着破旧衣服4、一词多义①以:以衾拥覆(用,介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②至至舍(到)色愈恭,礼愈至(周到)至于夏水襄陵(等到)③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弗之怠:(之:代词,指抄书。)5、特殊句式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训练(AB)2、完成学案(A)5、作业分层指导五、课后反思:板书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5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第三课时一、基本项目:授课时间:第周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备课人:赵伟二、目标设置:二次备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二、重点难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1、教材分析2、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提问解释重点词语2、检查背诵全文(二)思考交流(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原因: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目的: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3)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指出有哪几处对比?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师生态度生:色愈恭,礼愈至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生活情况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学习条件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4)作者通过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3、突破重难点的方法4、师生互动设计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相关的文句,青岛16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下语文教案6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后生珍惜时间,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三、拓展延伸:1、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作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2、课外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四、当堂检测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A或遇其叱咄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或王命急宣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若为佣耕,何富贵也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4.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作业布置:1、完成同步训练(AB)2、完成学案(A)5、作业分层指导五、课后反思:板书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