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专题二打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NO.24宜川中学高2013届选修四预学案编写:张飞雄审核:审批:课题:专题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周姓名:第课时师评: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并且能够正确评价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2、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难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概括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本和新课标总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A、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B、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C、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二、人生经历: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的陬邑奴隶主家庭。3岁丧父。17岁丧母。曾担任小官,仕途失意。55岁后离开鲁国14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屡遭冷遇。晚年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3000余人,贤者72人。73岁病逝于陬邑。三、孔子的儒学思想:⒈思想主张:项目内容原则意义关系仁爱人自然情感。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忠恕推己及人。礼尊尊等级制。亲亲宗法制。⒉政治理想:四、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⑴教育的内容项目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目标教育对象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2)意义NO.24宜川中学高2013届选修四预学案编写:张飞雄审核:审批:四、孔子思想的影响:⒈国内:⒉国外:合作探究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斯多德材料四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分)NO.24宜川中学高2013届选修四预学案编写:张飞雄审核:审批:(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3分)(4)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3分)(1)主要思想:①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②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分)(2)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2分)(3)人品特点: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2分,任意2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1分)(4)孔子作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不仅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而且对亚洲及对世界都有重大影响,所以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尊敬。(3分)课堂小结2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4、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2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26、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27、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C、受其它学派打击D、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2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NO.24宜川中学高2013届选修四预学案编写:张飞雄审核:审批: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能使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30、孔子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分封制的崩溃B.劳动者地位的提高C.教育向民间普及D.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新旧矛盾尖锐3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3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33、《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34、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资料选编——论语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第四则:学习与思考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NO.24宜川中学高2013届选修四预学案编写:张飞雄审核:审批: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孔子说:“子路,我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第八则:怎样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第九则:怎样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第十则:怎样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