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孔子其人1、早年生涯: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2)尽管早年生活贫穷艰苦,但他一直为学不倦,30岁时,他已精通六艺3)孔子博学,收徒授课,首创私学。2、治理鲁国1)35岁时,离开鲁国来到齐国,由于反对,孔子只好返回鲁国,仍继续收徒授课,2)孔子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上任一年颇有政绩。3)52岁时,被任命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出席夹谷之会,为鲁国羸得了外交胜利。4)夹谷之会使孔子名望大增,出任宰相职务。------政治生涯的顶峰,5)孔子利用三卿与家臣的矛盾,打击三卿的计划最终没有完全实现。3、周游列国孔子55岁时,怀着郁闷的心情,又一次离开鲁国,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他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4、退修诗书1)68岁回到鲁国后,孔子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人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时代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的长期动荡,中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井田制瓦解,出现私田。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发展(2)孔子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他想吸收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2.孔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1)核心:仁与礼含义:所谓的礼就是周礼,它是周人从父亲家长制时代以来所形成的典章、制度等。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君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臣的义务就是服从。①礼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政治主张:提出“正名”的思想明确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提倡周礼的贵贱有序。原因:意识到自我的道德自觉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也“仁”的思想。②仁内容:首先是亲亲,最爱的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在孔子那里,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③礼和仁结合的社会一方面社会依礼而有严格的等级和上下尊卑的界限;另一方面,社会依仁而使人人有爱心,不使有差别的等级走向对抗。三、孔子的历史影响1、创办私学,影响后世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从而促使文化教育下移。私学可以不按官方规定的教学科目,而以本不派的政治及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他强调“学而优则仕”。2、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含义:提出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内圣”,首先要恪守他的政治伦理与理想,刚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次,应遵循以教梯为核心的道德观念。意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3、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1)孟子吸收了孔子的仁义思想,主张爱有差等,在政治上施行仁政,提出的性善说。荀子吸取了孔子的礼的思想,主张礼治,提出性恶说。(2)秦朝统治者崇尚法家思想,并采纳李斯的建议,进行焚书坑儒。(3)西汉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得正统的地位。(4)汉朝以后儒家的伦理本位思想一直没有变。(5)在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也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二古希腊的先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繁荣的原因。2、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他们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真与创新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2、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学重点1、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2、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学难点1、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2、归纳并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俄贡献教学过程一、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历史背景1.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古典时期的文化,是整个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源。2.古希腊发展到古典时期,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到希腊本土—雅典。希波战争后,使雅典赢得了盟主地位,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物质基础。黄金时代正值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制度的顶峰-------政治环境。雅典的学术与文化繁荣,使雅典成为全希腊人的学校-------思想基础3、希腊哲学的顶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三大思想家二、柏拉图与《理想国》1.柏拉图的生平1)、青年时代:父母都是雅典名门贵族的后代,柏拉图幼年进便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2)、游历生活:麦加拉---埃及与南意大利--西西里。说服狄奥尼修一世建立哲学家管理的理想王国失败3)、教学生活:40岁时他返回雅典。在雅典,柏拉图创办自己的学园,收徒授课。2.柏拉图的“理想国”1)、“正义”的“理想国”2)、“哲学家王”的主张:哲学家最具有智慧------出任为王;谁想成为政治家、立法者,最好先去学习哲学。3)、实现理想国的办法: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这一种集体生活,使权力和财产、家庭分离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作是最早的乌托邦。4)柏拉图的思想的巨大影响柏拉图的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在后世哲学家与神学家的著作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柏拉图思想的影子。三、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1)、御医之后: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之父的御医。2)、学园精英:在柏拉图学园学习,勤奋好学,才华横溢,被提升为学园老师3)、王子之师: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4)、逍遥学派:回到雅典,在吕克昂建立自己的讲坛,他经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因此又被称为“逍遥学派”。5)、落寞辞世:亚历山大病逝,成了反马其顿打击的对象,离开了雅典,逃往外地。一年后,亚里士多德客死他乡,享年62岁。2.主要成就1)、学科的分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对学科门类所作的某些划分及其所提出的许多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他的研究既注重实践经验2)、探求真理:求知是人的本性;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3)、探求人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从分析自然入手去探求人的本质。最低等的是无生物;略高一级的是植物再高一点的动物;更高的是人正是理性使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理性成了人的本质。由此,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4)、政治思想:“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这正符合他的中道原则。3.影响后世: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等级阶层美德职能第一等级少数的统治者美德是智慧治理国家的知识,因而应拥有国家权力第二等级武士美德是勇敢对外御敌,对内保民第三等级劳动者美德是自制为整个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专题二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单项选择题: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7、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A.“无为而治”B.“守静”C.“忠恕”之道D.“天法道,道法自然”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9、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礼也要有一个度的问题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中庸(第2章)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12、阅读下列材料: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