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每周一测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高一历史人教版(上学期期末复习)(必修1)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据记载“伯里克利颁布了出庭陪审者履行义务的津贴。在进入法院大厦之前,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以后又增加到三个欧布尔即半个德拉克玛)。”这一做法A.反映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为了获取津贴B.调动了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C.保证了每位雅典居民都能参与政权建设D.是伯里克利笼络民心的一种手段2.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即债权人问:“你保证……?”债务人须回答:“我允诺……”,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体现了该时期的法律A.注重形式程序繁琐B.重视公法轻视私法C.简洁灵活使用有效D.忽视私有财产保护3.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发布“禁穆令”,限制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要求来自该多个国家的难民在120天内被禁止入境美国。2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作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A.联邦制原则B.两党制下的对垒角逐C.分权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24.下面漫画中,木桶周围一圈的木条代表德意志各邦,箍桶的铁条代表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各项法令。对此漫画的寓意解读正确的是A.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联邦统一B.用君主专制维护联邦统一C.以议会形式来粉饰帝国门面D.以民主法治取代君主专制5.鸦片战争中,英军坚船利炮是其能够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中国沿海作战也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英国军官伯纳德(W.D.Bernard)指出:“对于中国沿海不完善的地理知识和缺乏准确的海图,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困难。”这就意味着,英军面对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乏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的精准了解。但在战争过程中,利用停战,英军加强了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结果英军后期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没有受到地形的制约,这表明A.英国侵略中国蓄谋已久B.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C.清政府腐朽落后导致中国战败D.技术上的优势是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6.1875年3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道,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列强已经取得了在中国驻军的权利B.李鸿章运用近代外交理念维护主权C.清政府仍然坚持闭关锁国D.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7.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番言论发表的时间是3A.鸦片战争爆发后《南京条约》签订前B.《南京条约》签订后C.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马关条约》签订前D.《马关条约》签订后8.《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因为《资政新篇》A.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要求B.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D.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9.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A.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B.《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C.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但此前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活动时,却不被中国人支持。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并不腐败B.《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C.《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11.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4——《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材料二英国是世界现代政治制度的滥觞,其“四大发明”(代议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不但为世界政治文明做出了贡献,其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更是确保了英国三百多年的和谐发展。——凤凰网材料三美国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自其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已经经历二百多年的沧桑,但众多的修正案使其仍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美国宪法不可能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而微的规定,而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它又必须适时调节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矛盾,……所以美国宪法不仅仅在于它确立了人民主权、限制政府、联邦制和分权制等一系列原则,更重要的是形成的一种妥协精神,……美国宪法的这种妥协精神对于保证社会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而美国宪法正是具有了这种“谈判”与妥协精神,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式,从而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材料四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渐进式政治改革模式”的历程。(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一部“活着的宪法”的含义。并分析其成因。(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12.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材料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5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材料四从l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近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材料一和材料二对鸦片战争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用材料二中的哪一结论可以说明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义务,不是为了获取津贴,故A项错误;伯里克利为了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故B项6正确;在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参政权,故C项错误;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是为鼓励公民参政,而不是笼络民心,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由材料中“古罗马法律规定,口头契约必须采用统一的一问一答的形式……不采取此种形式的任何协议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可见,上述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点,故选A。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材料大意是总统的行政令受到联邦地方法院与司法部门的制约,这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C项正确;联邦制原则是指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的分权以及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两党制的对垒角逐,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4.【答案】A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当英国对中国沿海地理知识缺乏精准了解时,战争出现了困难,当加强对中国沿海和内河的水文测量后,战争就变得非常顺利,这说明英国人对中国的地理认知影响了战争的进程,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英军获胜的最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列强在1901年《辛丑条约》中取得驻兵权,排除A项;据材料“有违条约”“显悖万国公法”可知李鸿章运用了近代外交理念,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已经被打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李鸿章不承认领事裁判权”,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若)辽、台并失”是指假如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中国后患无穷;故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体现《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排除D,C项正确。题干体现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等相关信息,与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无关,排除A、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8.【答案】C【解析】题干“《资政新篇》一本……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说明对《资7政新篇》有很高的评价,《资政新篇》中的内容有进步性,符合时代潮流,故选C项;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会成为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排除B;《天朝田亩制度》体现出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D错误。9.【答案】B10.【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辛丑条约》签订前后的中国的基本状况,例如,《辛丑条约》签订前,清政府早就腐败,《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是简单的加深而是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答案】(1)法律:《十二铜表法》。理解: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历程: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政权和平过渡;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8世纪前期,建立责任内阁制度,使国王最终统而不治;1832年,通过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赋予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权,缓和了矛盾。(3)是指1787年宪法仍然保持青春活力。成因:不断修正;注意适时调节社会各个利益集团的矛盾;确立了人民主权、限制政府、联邦制和分权制等一系列原则;具有一种妥协精神。(4)内容: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5)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解析】(1)需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来回答。法律:依据材料一“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