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激活数学思维,燃烧数学热情,并成为一种习惯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大州驿小学徐平华摘要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实现教学的最高理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沉溺于知识讲解而不能自拔,导致身心疲惫、事倍功半。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呢?结合农村学校教学实际和我校学生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就“探究式学习”做了一些尝试与研究。关键词探究思维热情习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回答已有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把这种行为升华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只有让学生的探究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实现教学的最高理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精神和强烈求知欲望的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沉溺于知识讲解而不能自拔,导致身心疲惫、事倍功半。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探究品质?结合农村学校教学实际和我校学生特点,我在数学教学中就“探究式学习”做了一些尝试与研究,现就我个人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几点尝试:一、教师垂范,循循善诱,引领学生走近探究,品味探究的乐趣任教二十余年来,我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没有学会“探究”,而只是一味的凭经验。容易的问题凭借着经验可轻松过关,可当解题遇到困难,凭借经验解决不了时,便常常把问题搁置一边,等待同学或老师的讲解,从而使思维再次受到束缚,周而复始,就会让数学探究深深锁于心底。自参与并负责我校“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来,我自学了许多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其中,叶圣陶老先生的“教是为了不用再教”给了我启示。于是我决定为学生做出探究示范,教给他们探究的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为了真正地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学生能自己发现的就不直接告诉他们,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决不插手。而且也经常喜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有没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等等,所以一些优秀生似乎已养成一种习惯,遇到一些问题喜欢找寻隐藏其中的奥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同学汇报:老师我发现了……,我有更简单的方法,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等等。有时,在解答某些题目之前,我故意装作不明白或寻求一些错误思路,而后,沿着这条路往前探究,结果“撞得头破血流”,最终发现此路不通。这时我会及时教育学生不能泄气,应冷静之后再思考。千回百转之后终于柳暗花明,我也在学生面前尽情流露探究之后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学习“探索规律”一节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探索图形、数字等一系列规律,遇到了下面这道题:一张长方形桌子可坐6人,按下图的方式将桌子拼在一起:问题:两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三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呢?……n张桌子呢?待学生们读完题,稍作思考后,我对他们说:“哎,老师看出了点门道,你们看,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坐8人,少了一条长,就少坐了2人,那么三张桌子就少坐了2×2人,接下来……”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就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错了错了。”“咦,怎么会错了呢?”“老师,你看,两张桌子坐8人,应该是少了2条长,少了2×2=4人,所以3张桌子就少坐了4×2人……”“哦,到底是老师对了,还是你的观点正确呢?”“是老师错了。”学生们大声地回答着,我眨了眨眼睛,学生们明白了我的用意,也理解了老师的用心,都会心的笑了。“那谁能说说n张桌子拼在一起可坐多少人呢?”“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唉,老师,我还知道另外一种方法,同样多的桌子横着拼在一起,坐的人会更多……”,在我的示意下,那位学生走上了讲台,并且讲的头头是道。在我的数学课堂上经常会上演“师生打官司”“师生比高低”等场景。慢慢地,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了,尤为重要的是,在我的一再“模范带头”下,学生们也在和我一起体味成功中喜欢上了探究。他们不再似以前那般沉寂,数学课中有了更多的争论,更多的问题,更多的答案,更多的欢笑。学生们从中探究出问题,探究出了门道,探究出了学数学的乐趣,探究的热情逐渐高涨!二、変式训练,多层练习,指导学生走进探究,体味探究的妙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渴望探究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努力探求创新的思路。为此,我尽量恰当灵活地运用课本资源,期望以此打开学生通往探究之路的大门。课本中有很多探究性的问题,它是一种集综合、探究、创新于一体的新题型,它注重对学生归纳类比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察。我常将此类习题加以提炼,并与同类题型进行归纳、综合,从而把课本习题引申、拓展、变化,展示给学生一个新的思维空间。这样就能变死板的知识传授为猜想、探究的过程,从而增添数学课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探究活动的设计难易要适度,问题设计要具有层次性,让在学生跳一跳便可摘到果实的探究过程中,以探究引发学生们的强烈兴趣。学生们会因兴趣而摸索,越摸索越得要领,就能逐渐体会到数学王国探秘的美妙。三、动手、动口、动脑,勇于实践,让学生沉浸于数学探究心理学家提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而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已经习惯运用已有的教学经验,课堂教学便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的过程。教师将很多的知识归纳总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效率极低。我在数学教学中,尽量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爱上探究,以探究为乐,学会数学学习,这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假若说前两个环节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走上了探究之路,那么动手操作便给了学生们更广阔自主的探究空间。在《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于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我采用“猜测———验证———归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我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大胆的猜测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并尝试数方格、割补法、拼摆图形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通过用眼看,用手做,通过和老师交流,与同伴讨论,孩子们很快发现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总结归纳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我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研讨。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我是这样安排和学生一起完成下面的操作的: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分别用三种颜色将三个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都剪下来。(1)你想怎样处理剪下来的三个角?(2)把三个不同颜色的角拼在一起,你会观察得出什么结论?(3)你用什么方法能够解释“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经过学生们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他们能找出很多说明结论的方法,当然从中也体会到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说,采用铺垫方法逐步设计问题,有预见的引领学生进行思维,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完成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们的探究能力便能渐进的、持久的、均衡的发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大量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便迎刃而解。而且,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特点的探究空间,有效达成预期的目的。四、用爱心呵护,适时鼓励,让“弱势群体”探究的热情得以点燃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善于捕捉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赞赏。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树立探究学习的信心。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辨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从客观上保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班级中“弱势群体”探究的热情也能得以点燃,从而让探究之风吹遍数学的每一个角落。记得我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节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化曲为直,将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并由此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立即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四人小组又剪又拼,讨论探究,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几分钟之后,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在许多高高举起的手臂后面,我看到了一只想举起却又彷徨不定的手,同时我也触到了那透着渴望但又满含羞涩的目光。“就是你,夏德强同学,请到老师这儿来说说你的想法。”教室里一下子哄堂大笑起来,“他,他能会才怪呢……”这位男生的脸“腾”的一下变得通红,想走又不敢向前。“怎么,不相信人家?”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那个男孩,“我就不信,咱还不能证明给大家看,来,大胆走上来。”该生红着脸走了上来,羞涩地说:“我把圆对折,再对折……四次对折后就把圆分成了16份,只要求出一份的面积,再乘以16就是圆的面积了。”尽管他的语言还不是那么规范,但说完他却自信的长“吁”了一口气。我没说什么,朝着全班学生挤了一下眼睛,并翘起了大拇指。全班学生在顿悟之后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被同学们嘴中称之为“笨鸟”的小男孩在数学学习中显出的热情别提有多高了。经过一番努力,很多和他一样的学生也都找回了往日的自信,重新燃起了学好数学的热情。除此之外,在探究学习中还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只有如此才可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才可让班级的探究之风日盛,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兴趣日浓,让每个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相信“让每个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不断的追求。总之,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切,要求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认真利用教材、反思教材,多角度的培养学生们自主地学习知识,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同时,探究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重视和强化,真正让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就会发现原来探究是一种非常快乐的活动,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让他们、我们在不断尝到甜头的过程中收获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