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信鸽应包括开家训练、入笼训练、家飞训练、四方放飞训练、打野食训练、复放训练等。小鸽长到30天左右时,就会练翅想飞,这时应让它们尽早自由出入鸽棚,切莫惊吓。只要小鸽在鸽棚上站立几天,就会振翅起飞,纵然有时体力不支,不能追随大鸽子远飞久飞,它们也能寻找回来。如果鸽棚建在阳台上,在小鸽有25日龄时,把它们放入“望笼”中,让它们在望笼中熟悉鸽舍周围的环境。等小鸽有30日龄时,就让它们自由出入鸽棚。所谓“望笼”,就是一个用铁丝编制的笼子,鸽子放入笼内,可以望得见外边的一切景物,但出不去。只要小鸽起飞又能回来,“开家训练”就算完成,小鸽就养家了。小鸽出棚一周左右,即能随大鸽子翱翔蓝天,信鸽是一批“空中运动员”,饲养的目的是要它们去参加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的比赛并且夺取冠军。因此,信鸽如果没有耐久的飞翔能力,是不能在比赛中夺取优胜的。可见对信鸽实行耐飞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耐飞(家飞)训练往往需要强制实行。信鸽每起飞一次不得少于1小时以上的时间,有时人站在房顶上轰鸽子飞翔时,飞累了的鸽子就会落到别的建筑物上去,让主人无法再轰飞它们。因此,轰鸽子飞翔也要讲究方法。鸽子飞累了落下来时,此时主人不能再轰它们,让它们落下来,一两分钟后再轰它们起飞,鸽子就不会落到别处去了。耐飞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让鸽子飞上两个小时。一般情况下,鸽子自己起飞往往在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主人可以3天加一点飞翔的时间,这样不用多久就可以让鸽子飞翔得耐久了。养鸽人用“飞透”这一名词来形容耐飞训练的好坏。“飞透”了的鸽子,体型不小,体重不重,即所谓的“身轻如燕”。放养的信鸽一旦抓入笼中,有的打架斗殴,有的拼命想往笼子外边钻,如果让这样情形的鸽子去参赛,等运送到放翔地时,鸽子无疑已经很累了。因此,为了让信鸽习惯装于笼内,就需要对信鸽做“入笼训练”。所谓“入笼训练”,就是在平时把信鸽装入笼内关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把它们放掉。信鸽经过反复的笼关之后,就能适应正式比赛被装入笼内,不再打打闹闹,而会闭日养神,养精蓄锐。在正式比赛前,应对信鸽做四方放飞的训练,这种训练的距离,山区在30公里,平原在50公里,单只放飞,看不见第一只再放第二只。这样训练的好处是让信鸽自己寻找方向归巢。鸽子有它识别方向的机能,平时只在鸽棚上空绕过来绕过去地飞翔,不会启用它的导航机能,这种在短距离上的单只放飞,逼使它们依靠自己的导航机能引导归巢。这对将来正式比赛中即使随大群鸽子飞错了方向,也能跳出这个群飞的圈子,依靠自己的导航机能引导归巢。主人正可以在这种训放的过程中来识别哪只是优秀的鸽子,哪只是差一些的。在放飞千公里以上的距离时,鸽子是不能当天归巢的,在外边的鸽子就存在自己去打野觅食喝水的现实。如果你的信鸽有打野食的本领,无疑就会占极大的优势。怎样训练信鸽去打野食呢?其实,打野食是鸽子的本能,只要主人停止喂食水,厉害的鸽子立即就会自己去打野食。当然,让鸽子去打野食,又存在鸽子被人网扣的危险。因此,对这项训练,要根据自己周围的环境条件而定。在某个距离上,反复训放信鸽,让它们在这个距离上飞油飞熟。这样反复的训放,对抢到优胜的名次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参加大奖赛的鸽子,更有它的现实意义。(二)为什么提倡“近站多放,远站猛跳”这种训放方式?“近站多放”的意思,也就是在距离一二百公里的地方多放几次,让信鸽适应放飞,依靠自己的导航机能引导归巢。放飞后的信鸽,并不知道放飞地离巢地的具体距离有多远,只知道飞归巢地的大方向。有不少的信鸽飞到离巢地不远的地方当了俘虏就是证明。信鸽放过一百两百三百公里后,不能认为它就能从四百公里外飞归巢地。如果信鸽归巢能力不强,哪怕增加几公里甚至复放相同的距离或少于原来放过的距离也会飞不回来(这里不排除天气好坏等的影响因素)。因此,只要近距离上多放几次,让信鸽启用自己的导航机能飞归巢地,使其适应这种放飞环境,引起兴奋,当它又是长距离的种子时,把它送上长距离的站次上比赛放飞,再远也是会飞归的。而一站接一站地放飞,往往会产生疲劳效应,信鸽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会造成飞失的后果。所以。只要在近距离上多放几次,信鸽能熟练使用自己的导航机能,使其处在兴奋状态,即平常说的巅峰状态。这时信鸽只要休息得好,再送上长距离的站次放飞,归巢是很有希望的。(三)放翔信鸽时,在运输途中如何照顾好信鸽?第一、组织比赛应控制参赛鸽的总数量。因为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信鸽协会组织比赛运送信鸽都是用汽车和火车托运这两种形式,参赛鸽的数量太多。装在汽车和火车行李车厢后,信鸽身上散发出来的热量是相当大的,信鸽在这种环境里要忍受一天或多天。运输过程中,鸽子的数量太多,会造成信鸽体力极大的消耗,甚至对信鸽身体造成伤害和引起传染病的蔓延。因此,一定要控制每站次比赛参赛鸽的总数量,以每次在2000只以内为宜;第二、每笼装鸽子的数量要控制。现在不少协会组织比赛,每笼装鸽都在40只~50只,密密麻麻,连移动一下的空间都没有,相互散发出来的热气,带菌者散发出的毒气,数气熏天,在这种环境里信鸽很难保持良好的体力来飞几百几千公里;第三、在运输途中,每行笼子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信鸽身上散发出来的诸种气味有一条出路;一定要不断供给鸽子充分的食水,其中特别是饮水;要经常检查笼中信鸽的状态,尽量“倒笼”,多变换笼的位置,上下里外相互掉换位置;第四、切忌把粮食倒进笼中喂信鸽,信鸽吃了粘有粪便的粮食,很容易引起感染。喂食水应选用条型食槽挂在笼外边喂给,发现水中有粪便,应立即换清洁水;第五、到放翔地后,一定要让信鸽有一段休息恢复的时间,切忌一到放翔地打开笼子就放,一定要给赛鸽一个恢复休息的时间;第六、到放翔地后,乘着赛鸽恢复休息的时间,一定要给赛鸽吃饱喝足。在吃饱食水之后,再喂点沙土。只要做到这几条,赛鸽是会有很好的体力来飞归巢地的。在组织信鸽比赛运输方面,制作赛鸽车是发展的方向,国内有的城市(如北京)已使用赛鸽车,效果相当好。(四)如何诱导信鸽的恋巢恋子性来参加比赛?①信鸽有恋巢恋子的生活习性。平时要少捉拿鸽子,少惊吓信鸽,常饲喂鸽子喜爱吃的粮食,如豌豆、油菜籽等,使信鸽感到巢房是个安全舒适的地方;②鸽子生蛋,即使不准备孵小鸽,也要用假蛋给鸽子孵化;③在比赛前,一定要让参赛鸽孵上一只小鸽,以增加它们的恋巢性。如果能计算好时间,让鸽子在参赛前3天~4天孵出小鸽来,以此法来增强赛鸽恋儿的心情急忙赶回巢地,这是一个有明显收效的诱导法。特别是对于雌鸽更是如此。(五)如何对鸽子实行鳏夫制?所谓“鳏夫制”,就是实行雌雄鸽分棚饲养,不让它们配对,到比赛前才让雌雄鸽配上。如是原来配对的雌雄鸽,则让它们合养在一起,两三天后就送去参加比赛。这种“鳏失制”的方法,在国外是广大养鸽家们普遍实行的办法。它的好处是平时不让参赛鸽孵化小鸽损伤身体。直到赛前让它们“夫妻”相聚两三天(现配的则让它们进入迷恋时期)送去参赛,利用信鸽对配偶的情恋心情急忙归巢。这种方法和诱导鸽子的恋巢恋子性有相似之处,是异曲同工的方法,目的都是诱导参赛鸽急忙返回巢地。(六)如何照顾参赛过程中的信鸽?无论是在训放或是参加正式比赛的信鸽,归巢后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疲劳,在它们飞回来的几天里,不要赶它们飞翔或再送去比赛,让它们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复疲劳。送去参赛的信鸽,它们的窝巢要用铁丝网挡住,不要被其它的信鸽占据它们的窝巢,否则,参赛的信鸽归来,必定会有一场争夺窝巢的战争,其结果是双方都有啄伤。参赛归来的信鸽,如果身体有衰弱、疲备不堪的表现,应停止下一站次的比赛,待该参赛鸽彻底恢复了疲劳后再跳站参加比赛。雌鸽夹蛋时切忌送去参加比赛。对于两个比赛站次之间过长时,应采取在近距离上复放一次的措施,以保持参赛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对于参赛归来的信鸽,主人要在饲料上给予特殊的照顾,加喂信鸽喜爱吃的饲料,如豌豆、菜子、花生等,另外还应给予蜂蜜水、葡萄糖水和加喂一些抗菌素的药物。这不仅仅是满足信鸽在消耗了大量体力后得到良好的营养补充,也是增加信鸽恋巢的一种手段。让信鸽形成一种条件反射的意念感觉,飞回到家中就有可口的饲料在等待着它。(七)信鸽参加比赛的最佳年龄是多大?信鸽参加比赛的最佳年龄是在1岁~6岁之间。鸽子半岁以后性成熟,这种性刚成熟的鸽子各方面都不成熟,尤如人类l3岁~l5岁的半大孩子。人有“30而立,40而不惑”之说,因此性成熟的年龄加一倍,也只等于30岁的人一般。故1岁的鸽子,在山区只宜放到500公里,在平原只宜放到千公里的距离。山区放千公里,平原放千公里以上的距离,一定要在两岁左右时再放,这时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飞翔方面,鸽子都比较成熟。从十几年来全国放翔比赛放远程、超远程距离的归巢鸽子的年龄来看,也是2岁~3岁鸽龄的信鸽占绝大多数。(八)参加比赛的信鸽为什么不会一齐飞回来?鸽子有群飞性。一开始放出鸽笼飞上蓝天的信鸽,会一大群地飞在一起,很快就会飞成高空一群,中空一群,还有少数信鸽不合群飞,会朝巢地方向一直飞去。还会有少数的散兵游勇在放翔地的低空处飞过来飞过去,停停飞飞,飞飞又停停,似乎迷失了方向,飞不出放翔地似的。鸽子既然有群飞性,为什么它们不会一齐飞归巢地呢?因为信鸽的导航机能有强弱之分。导航机能灵敏的,即使跟一大群放飞鸽搅飞在一起,但它们很快会自动脱离该鸽群,朝巢地方向飞去;而导航机能灵敏度差一些的,搅飞在一起,飞上一段时间之后,终于辨认出方向,才会朝巢地方向飞去。对于那种飞过来飞过去,飞飞停停,停停又飞飞的信鸽,是很难飞出放翔地的,只会落得当“俘虏”的下场。还有的信鸽,已经朝巢地方向飞去很远了,又会飞回放翔地,甚至飞过放翔地,最后终因飞得很累了,而停栖下来。被人枪打的、捕捉的,被野物天敌抓吃了的,还有的因饥饿钻入当地养鸽棚或随当地土鸽子混在一起觅食找水。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信鸽在头脑清醒之后,或者靠打野吃饱了肚子恢复了疲劳之后,才会三三两两,或者单只朝巢地方向飞去。那种放出鸽笼后头也不回一直朝巢地方向飞去的信鸽,就是夺冠的希望者,优胜鸽的希望者。鸽主在训放中,要特别留意观察具有这种表现的信鸽,一旦发现连接几次都有这种表现的鸽子,鸽主可以大胆在今后的大奖赛中启用它参加。正因为信鸽的导航机能有强弱的差别,放出鸽笼的参赛鸽有搅飞在一起,飞成若干群的现象,所以哪怕是父子、兄弟、夫妻,也会出现先后归来,或者是来的来、掉的掉等现象。对于导航机能的灵敏度差异不大的信鸽,它们会在飞归巢地的路上结伴而行,迅速煽动着那矫健的双翅,不停地朝巢地飞去。所以,信鸽的归巢,常常是以一小群一小群的形式飞归巢地。这也是为什么信鸽协会一有鸽子来报到,常常就会连续报到若干只归巢鸽的原因。(九)为什么有的信鸽参加放翔比赛后会晚点归巢?有的信鸽放飞后。尽管距离很近,也要几天、十几天才会回来。有的信鸽参加比赛.会拖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回来。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信鸽初次拿到异地去放飞,有的信鸽会拖上一段时间才会回来。这是因为这种信鸽在没有使用过它自身的导航器官,盲目乱飞了几天之后,终于学会了依靠自身的导航机能引导归来了。像这类信鸽,只要有越往后放,归巢的速度越快的表现,它仍会是一只优秀的信鸽。对那种参加比赛后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回来的信鸽,是它们在放飞后一时飞不到家,饥饿和疲劳驱使它们钻入其它鸽棚当了俘虏。或是在归巢途中停栖时被人网捕,或是尾随当地打野食的鸽群觅食等等,迫使这类信鸽不得不在外边长期停留。后来或者是它们溜出了关养的鸽棚,或者因为饥饿疲劳的身体得到彻底的休息和恢复,强烈的归巢欲驱使它们振翅高飞,朝巢地的方向飞去。特别是它们在异乡异地当了父母,在雏鸽长有十几天时,这种回归故巢的欲望会十分强烈。这就是很多信鸽参加比赛晚点归巢的原因。(十)为什么有的信鸽在比赛放飞后,已经飞到离巢地很近的地方还会误入其它鸽棚当了俘虏?这种现象时有发生,说明不是偶然现象。信鸽的归巢,它只知道巢地的方向,并不知道具体的距离,所以才会出现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信鸽归巢是靠眼睛来导航的学说是一种有力否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信鸽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外飞到离巢地不远的地方,说明它的导航的大方向是对的,眼睛“看”清楚了,所以才能飞到离巢地不远的地方。如果信鸽的导航真是靠眼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