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说清朝十二帝(上篇)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议说清朝十二帝,此主题我分为两期讲,第一期讲清朝前六个皇帝。我为什么选择讲清朝的皇帝老爷、讲清朝的历史,不讲我们大家更为熟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呢?因为我觉得清朝离我们更近,对现代社会影响更深、更广。第一个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今天的话题就从天命汗努尔哈赤开始,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现在西方许多国家的史学家都将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作为中国重要历史人物去研究,中国历史上不乏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更为杰出的人物,为什么他们不去研究这些人物,却去研究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呢?主要原因是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是少数民族,却统治着有成千上亿汉人的中原大地,这并非一件易事。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在他的戎马生涯里,主要有六大功绩:(一)统一女真各部,它采用“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的策略,经过三十余年,实现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二)统一东北地区,明中期以后皇权衰落,已不能有效控制东北,经过努尔哈赤的努力,终于统一了东北50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三)创立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女真原有的狩猎制度上加以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创建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的建立是清朝后来定鼎燕京,统一华夏,稳固政权的关键。(四)建立后金政权。(五)留下的军事经验丰富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宝库。(六)决策迁都沈阳,努尔哈赤经过多方面的思考,力排众议,让沈阳首次成为都城。努尔哈赤之所以能成功,我认为主要是他从小就经历了苦难生活的磨砺,意志坚强,有远大的抱负。还有一点就是他胸怀开阔,心境豁达,知人善任,能把握自己,认清形势。努尔哈赤一生经历许多重大战役,所向告捷,攻无不克。正当努尔哈赤的事业处于巅峰时,却意外的遇到了明朝书生袁崇焕,他的喜剧人生就此落幕。天命十一年,68岁的努尔哈赤带领六万大军,向宁远城猛扑而来。努尔哈赤一到城下便立即开始攻城,在城墙快要攻破时,袁崇焕身先士卒地带领守城将士用竹筐从城墙上吊下,手上拿着蘸了油可以燃烧的棉絮去烧攻城的士兵,努尔哈赤久攻不下,便收兵。袁崇焕命令城上的西洋大炮开火,史料上写道:“西洋大炮击中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官兵皆放声大哭,抬去”,这个大头目就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为大清帝国的建立和清军入关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第二个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皇太极又是一位很有才华的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刚刚即位时,立刻开始革除弊政,也就是把努尔哈赤时留下的错误给改掉,他首先做的就是停止对汉人的厮杀,然后给予归降的汉官田地家舍,就这样,满汉两族之间关系愈来愈协调。皇太极曾做过两件永载史册的大事:一是改女真为满洲,二是将国号大金改为大清。在前面提到过努尔哈赤是因西洋大炮而死,所以皇太极吸取了教训,着手制造红衣大炮,这是八旗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征战方面,皇太极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用过兵。两次向东进攻朝鲜,三次向西进攻蒙古,五次向南进攻中原,一次向北进攻索伦。皇太极在谋略方面有两个典型的例子:(一)继承汗位。当时在最有实力当上皇帝的四个贝勒中,大贝勒代善的希望最大,皇太极因年纪小而希望不大。但他用了计谋坑害了代善,最终登上了皇位。(二)笼络蒙古。在他的后宫中有一后四妃都是蒙古人,此举用于笼络蒙古。(三)用“反间计”除掉袁崇焕。皇太极这样的一代英杰,有很多抱负,有很多未竟的事业,却在52岁时骤然离世。离世那天他还在进行政务活动,是坐在自己的皇帝宝座上猝死的。第三个皇帝清世祖—顺治爱新觉罗·福临年仅六岁时就登上了皇位,是有名的少年天子,庙号顺治。他的命运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福从天降。当时由于皇太极猝死,所以还没有定下接班人。宫内斗争极为激烈,而当时最有可能当上皇帝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在一番激烈争论之后,代善提出豪格为帝之长子,当成大统。豪格见大局可定,便假意谦辞,本想让众人坚请不已,但一听这话两白旗更不相让,而豪格又下不来台,正当快要打起来时,有人建议让既是皇子,又非豪格的福临即位。多尔衮权衡利弊下同意了,提出要自己当辅政大臣。就这样福临登上了皇位。福临戏剧性地登上政治舞台,并在舞台上活动了十八年,24岁时匆匆离世,但他的人生确实一言难尽。顺治的生母就是有名的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她深知与摄政王多尔衮搞好关系才是靠山,于是便有了太后下嫁的说法。但为了自己和儿子的未来笼络多尔衮一事却值得肯定。顺治在当时和洋人来往不少,他一边向汤若望请教天文历法等学问,一边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策略。顺治被人称为和尚皇帝,是因其笃信佛教,他总有出家剃度为僧的念头。所以在野史上总有人说顺治并没死,而是出家了,这种说法并不可靠。但顺治确实是一个不称职、甚至是有点不务正业的皇帝。第四个皇帝清圣祖—康熙大帝在顺治死后,一位杰出的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这个人就是康熙大帝--爱新觉罗·玄烨。从小,康熙就表现出不凡的才智和判断力,从他智擒鳌拜一事可以看出。鳌拜作为一名辅政大臣,权力极大,重大的朝廷事宜常在家中讨论后就决定,目中无人。康熙帝决定除掉他.康熙在宫中养了一些布库少年,也就是摔跤手,鳌拜以为是少年儿戏,便不在意。一天,康熙命鳌拜进宫观看摔跤,一进宫康熙就命人将其拿下,随即将鳌拜满门抄斩。康熙一生对历史主要有五大功绩:(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三藩指的是明朝的三个投降大将,他们是镇守云南的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尚可喜,镇守福建的耿继茂,这三藩一年消耗的钱粮约为1500万左右,而清朝一年的收入仅为900万左右,入不敷出。所以康熙才要削藩。(二)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郑成功在顺治时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康熙抓住他孙子郑克爽年幼,台湾政局动荡时,派施琅收复台湾,并设立台湾府。(三)抵御外侵,签订合约。康熙年间,在黑龙江流域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并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四)征战朔漠,治理蒙古(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康熙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是因为他在少年时就极其好学。史书记载他一天至少学习11个小时,有时睡也睡在书房里,是一位学习型皇帝,也是二十五史中唯一一位尊重了解西方科学的皇帝。在处理朝中事务方面,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勤,这可以从两点看出:一是他的勤主要是体现在他的上朝,即使刮风下雨也能够坚持,从未间断。二是康熙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子孙后代也是督教很严,从每天早上四点,皇子们就开始在书记中读书,直到晚间7时才结束。第五个皇帝清世宗—雍正康熙驾崩后,45岁的皇四子胤禛即位,年号雍正。但人们对雍正的继位是否光明正大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关于他的继位,有三大说法:(一)遗诏继位说,指的是康熙留下的遗嘱上点明让他继位。(二)改诏篡位说,指雍正更改了原是由皇十四子允禵即位的遗嘱。(三)无召夺位说,这种说反难以自圆其说,此处不详讲。雍正登上皇位过后,不仅对骨肉同胞下狠手,连帮助过他的大臣也毫不手下留情,年羹尧和隆科多便是例子。雍正帝虽然残暴,但对大清帝的历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整顿吏治康熙晚年身患中风,无力治国便标榜仁爱,使得污吏众多。雍正一上任便雷厉风行的颁布十一道谕旨,终于使沧海横流的现象得到了改观。(二)密折制度什么是密折?密就是机密,折就是将奏文写在白纸上折好,外部用封套包住。这种做法使权臣之间的猜忌互相减少,强化了皇权。(三)设立军机处自从雍正设立军机处,使清朝皇帝纲领独断,不允许任何人插嘴,强化了皇权。(三)建立秘密选储制度在雍正以前,因争夺皇位发生的惨剧数不胜数,雍正也深受其害。便建立了秘密选储制度,就是把写有继位人名字的纸条放入匣子后藏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相对保证了皇位继承的平稳。就在雍正执政初见成效之时,他却突然离世,死亡的说法主要有三个:(一)是被吕四娘刺死的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吕留良因文字狱被雍正处死,后代也受到株连,只有吕四娘携母逃出,此后苦练武艺,最后潜入清宫,刺死了雍正。这种说法不可信。(二)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毒死的据说曹雪芹的恋人竺香玉被雍正霸占为妃,曹雪芹因想念恋人便找了个差事混入宫里,合谋将雍正毒死。这种说法也不可信。(三)是患中风而死这种说法没有史料证明。总之雍正之死有待考证。第六个皇帝清高宗—乾隆雍正死后,其子弘历即位,也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的登基,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所以有人认为他是清朝四位有所作为的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乾隆)之一。他25岁登基,在位60年,还作了4年太上皇,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从来没有还活着时把皇位让出去的,为什么乾隆这样做呢?因为他认为他的爷爷(康熙)在位才61年,他不能超过康熙,所以做了60年皇帝后就把皇位让给了嘉庆,他做太上皇去了,虽然不在位,实际还是他讲了算,所以等于他做了64年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关于乾隆的民间传闻很多,比如出生地点之谜、亲生母亲之谜、香妃身世之谜等。乾隆皇帝的家庭生活可说者很多,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对此加以渲染,演绎出不少曲折动人的故事。他是一代有为之君,但在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聚,盛世下面却潜伏着种种危机。他的主要功绩:(一)修编了文化典籍,主要修编了《四库全书》、《满文大藏经》,编绘了《京城全图》等。(二)在国库富贵的情况下,体能百姓疾苦,免除全国百姓应缴交的钱粮,在封建王朝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三)统一了整个新疆、西藏,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乾隆执政时间太长,虽然自励要“持盈保泰”,但晚年志骄意满,思想僵化,加上老人御政,宵小环绕,所以做了很多错事,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乾隆在位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历史性的、划分时代的巨大变化,如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等。乾隆思想僵化,基本上坚持闭关自守,看不到西方工业科技的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在他退位、嘉庆即位时,南方的白莲教、京师的天理教闹得烽烟四起,乾隆盛世下的危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这个烂摊子只好等他的子孙后代去收拾了。我今天给大家简述了清朝十二帝中前六个皇帝,这六个皇帝建功立业,开启了大清帝国的光辉历史。后六个皇帝基本上可以说是败家子,一个不如一个,至于后面这六个皇帝混帐到什么程度,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