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隋唐[人教版][学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隋唐【单元阶段特征】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的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有: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统治政策得到调整,形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政治格局,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保证了这种政治格局的稳定,贞观之治是这种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元盛世达到鼎盛。经济上: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市的发展是商业繁荣的重要标志。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或设机构,或采取册封政策,或实行和亲政策,政策灵活多样,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关系: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朝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各国之间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文化上: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考点1短暂的隋朝【考点指南】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运用联系观、发展观,通过对隋统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明白魏晋南北朝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已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隋的统一就是客观条件和统一因素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角度理解隋朝统一的历史意义。2、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运用历史思维中的本质法,引导学生认识隋唐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是建立在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之上的,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本质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大运河的开凿所起的作用。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运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重点和难点精析】1、隋朝统一的原因和进步性应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隋朝统一的原因:(1)客观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概括:第一是联系魏晋南北朝内容,说明分裂时期孕育着统一的条件和因素。①从人民愿望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②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③从南北方经济的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这些都为隋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是当时陈朝君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2)主观原因是隋文帝即位后,“勤苦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进步性:①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再度走向统一,并维持了320多年。②为隋朝的繁荣提供了前提条件:隋的统一,有利于社会2的安定与发展,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可见,隋的繁荣正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条件的。③对后世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在统一和巩固统一中开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为后世所沿用,并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2、如何认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和主观动机:条件: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主观动机: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③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2)客观效果: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多次组织到江南巡游,极尽铺张、奢侈,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补充:关于运河我们可以采用数字记忆法,即123456:1是指“一条运河隋炀通”;2是指全长二千多公里;3是指三个连点三角形:以洛阳为中心,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是指四段连通南到北:全长贯通南北,由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5是指五大水系运河水:由北到南流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6是指六省交通大动脉:经过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3、对隋朝历史地位的认识隋朝统治短暂,历经一治一乱(指开皇之治和隋炀帝暴政)。二世而亡。但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1)政治上:①实现统一。隋朝在前一时期民族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基础上,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唐统一与繁荣的基础。②制度建设:隋朝在借鉴前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和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唐朝及以后的历代王朝产生了重要影响。③由于隋炀帝的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覆亡,其教训为唐初统治者接受,促进唐朝前期的繁荣。(2)经济上:①制度建设: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并开始部分推行以庸代役的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设施建设:兴建两都,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控制,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上: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同西域的联系,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对唐朝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考点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3【考点指南】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识记唐朝建立和统一的基本知识点,准确掌握“贞观之治”这一历史概念,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正确分析评价唐太宗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2、武则天的统治运用发展观识记并理解武则天在位时期所采取的使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武则天。3、“开元之治”用分析历史问题的一般规律分析“开元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主要内容(即唐玄宗的主要政绩)及其概念。【重点和难点精析】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①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使唐初的统治者鉴于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③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干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④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成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⑤同家统一,科技进步。2、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盛世景象;②都是在大规模农民战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力量的伟大,并吸收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③统治阶级都调整了统治政策;④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局面;⑤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现象,都为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不同点:①出现的具体朝代不同:前者出现在西汉初期,后者出现在唐朝前期;②调整统治政策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减轻田租,提倡节俭,减轻刑罚等;后者侧重于任用贤臣、善于纳谏、沿用或完善各种制度等;③所处历史阶段不同: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3、正确评价武则天功:(1)政治较清明。这主要表现在武则天提倡科举,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并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武则天通过科举、自荐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如狄仁杰、姚崇、宋璟,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2)经济有发展。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3)国力很强盛。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版图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安西大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4)文化已发达。重视古建筑的修建;兼容三教,使其发展;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4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大肆修建寺庙,晚年奢侈腐化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总的来说,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女军事战略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在各方面都发展了贞观之治,并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当然,武则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经济上也有过财政困难时期等等。但比起她的历史功绩,这些毕竟是第二位的。还应该指出当时经济有发展、国力很强盛,都不是武则天个人的功劳。由于均田制的推选和科举制的勃兴,使世袭贵族势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阶层急剧崛起,大批文人学士昂然跻身政坛,这种历史趋势把武则天推上了女皇宝座。武则天顺应了历史时代,又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知识拓展】对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的认识(1)从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看: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不多见的。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农民战争推动,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③统治者勤政爱民、励精图治;④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此外还跟制度的革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因素有关。(2)从盛世局面的表现看:一般都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从盛世局面的实质看: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4)从盛世局面的前景看: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②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两汉、唐朝统治后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足以证明这一点。(5)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出现和结束给现在的人们提供的启示: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②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④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⑤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⑥先进科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⑦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民族间、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⑧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等等。考点3隋唐制度的革新【考点指南】1、三省六部制用归纳法阐述其建立、发展及完善的过程。掌握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和长官。理解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积极作用和意义2、科举制理解科举制产生的背景,归纳科举制创立、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分析归纳科举制的进步作用。3、租庸调制认识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掌握唐朝的租庸调制,分析、理解隋唐实行租庸调制的作用。4、两税法理解两税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归纳两税法的内容,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两税法。【重点和难点精析】51、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职权和作用(1)三省,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2)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一一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3)历史作用:①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