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文化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一、梯田的产生背景1、自然原因: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梯田稻作文化发达,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是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其次,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悬殊,立体气候突出。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2、人文因素: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份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毅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天才和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二、梯田文化的变迁1、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在土地改革之前无田或少田的农民虽然给土司、地主种田耕地,但以户为生厂单位,很少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合作社建立之初,虽然打破了以户为生产单位的形式,集体劳动,但土地使用权属农民,没有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8年“大跃进”,哈尼族也实行了人民公社化,导致从1958年到1960年粮食大减产。1960年9月调整农业体制,提倡办小社、办互助组。1964年恢复农业生产合社,1970年又恢复人民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重新大集体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的反复变化,人们无可适从,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2、毁林开荒:1950年以后,哈尼族地区可适宜开垦梯田的土地已非常稀少,只剩下水源缺乏的旱地。“大跃进”时期,开荒只讲数量,一年四季都在开田,特别是为了学“大寨田”不惜砍伐森里,也不按地势造田,而是人为把田埂拉直,结果田埂频频倒塌,这严重破坏了生态。直到2003年才实行“大寨田”退耕还林,停止了耕种。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的10年间,红河南岸的哈尼地区,森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异常惊人。3、传统稻谷品种的消亡:哈尼族梯田曾经培育出上百种稻作品种,然而后来引入杂交水稻,传统品种已量消失。元阳县20世纪70年代尚有190多种传统品种,目前已不足30种。在传统品种中有不少是米质好、产量高的良种,但当地农业部从不改良传统良种而是一味引入外来杂交水稻,致使许多传统良种消失。4、传统文化观念的变迁:梯田农耕文化是哈尼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精华,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前的10年里,年轻人还会一丝不苟学习前辈的耕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还能守住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哈尼族衡量年轻人才的传统标准是:看小伙子美不美不是看他们的相貌而是看他们的耕作技术如何,如果小伙子是犁田、耕田、筑田埂、铲田埂的能手,就会得到大众的赞赏,赢得姑娘们的青睐。同样,姑娘美女不美也要看她们的栽秧技术是否像蜻蜓点水似得优美。但是,通过10余年的发展,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异文化不断流入哈尼山寨,电视、电话、流行服饰、流行歌曲等极大地吸引着年轻人,于是他们不再满足于农村生活,纷纷走出大山、进入城市打工。现代的学校教育对哈尼族年轻人传统观念的改变也起到很大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哈尼族的高中、初中、小学的毕业生,少数人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大部分回乡后对农业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农耕技术,对传统古歌、情歌、舞蹈也不感兴趣,而是追求时尚的流行歌、交际舞。他们虽然也参加传统的祭祀礼仪活动,如祭寨神、婚礼、丧礼等,但态度冷漠。今天从事梯田农业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甚至70岁的老人不得不犁田耕地。年轻姑娘由于不会绣花,就在自己的服装上贴上从市场买来的花边,有的干脆改穿汉服。三、哈尼族梯田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元阳县在积极申报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保护这一历史悠久的生态奇观,元阳县认真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规划工作,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根据《红河哈尼梯田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结合元阳本地的实际情况,元阳县确定了132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颁布了《元阳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成立了保护管理机构,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植各类经济植物3000多亩,封山育林4000亩,促进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逐年改善。2013年6月22日中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入遗,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目录。当地政府应该加大保护梯田文化的保护力度,增强人们对梯田文化的传承及保护观念,合理开发,加快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旅游管理制度,促进哈尼年轻人对哈尼梯田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及保护,实施退耕换林,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四、参考文献1、《哈尼族简史》第114页2、《农村体制变迁对哈尼族梯田及生态的影响》黄绍文3、《元阳县志》第95~97页4、数据由元阳县、绿春县、红河县林业局提供5、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