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学(大作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药物治疗学》大作业一、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1.论述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产生机制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答:(一)锥体外系症状急性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表现为帕金森氏症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阻断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通路,用安坦等治疗;迟发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口-唇-颊三联征,多巴胺受体上调,停药抗胆碱药物,应用利血平.异丙嗪。(二)心血管反应低血压.心率加快,阻断α受体所致。不用肾上腺素,用间羟胺可对症治疗。(三)造血系统反应,氯氮平和氯丙嗪多见。检查血象。升白细胞,输血的治疗。(四)消化系统阻断M受体,麻痹性肠梗阻和中毒性肝炎,保肝治疗。(五)代谢及内分泌系统催乳素升高,生长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六)抽搐抗惊厥药,如丙戊酸钠。2.论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策略答:1扩管扩溶治疗常用的扩张脑血管药物有罂粟碱、碳酸氢钠、脑益嗪、尼莫地平、环扁桃酯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常用的扩溶剂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白蛋白,水解蛋白及冻干血浆等。对扩管药物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发病3日内,39%表现局部缺血,该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这时使用扩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对扩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塞后出血,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塞,入院时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塞面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者,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有潘生丁和肠溶阿斯匹林。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生理特点,在生理上有助于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在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等释放反应,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剂量: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25~50毫克,1日3次。对二者联用,是否能增加协同作用,尚有争议。3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是否适用抗凝治疗,目前认识也不一致。但有些学者认为,在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可用超小剂量肝素1000~1500u/小时连续静滴,持续72小时,然后口服双香豆素,首次300毫克,维持量150毫克,还可能会有益的。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药物治疗学》大作业但若不具备化验条件,抗凝剂最好不用。藻酸双酯钠(PSS)是一种新的类肝素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并能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血脂降低,延长血小板的聚集时间,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常用剂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4~8毫克/公斤/日,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分钟30~40滴,每日1次。4溶血栓治疗链激酶和尿激酶可作为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药物,以达到溶解纤维蛋白的目的。尿激酶每日5000~20000μ静脉滴注或颈动脉直接注射,但疗效不肯定。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抗纤、降低粘度、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广泛,剂量075~10μ加生理盐水250毫升内静滴,1日1次。但用前需作皮试,阳性者不可应用。5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复方丹参、川芎嗪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有疗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应用也较多,且较安全。3.论述常见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分类、代表药及特点。答:(1)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硫利达嗪等,氯丙嗪最常用,为首选药物。对阳性体征效果好。有中等程度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锥体外副作用也很明显,镇静作用弱。(2)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氟哌啶醇抗精神病作用及锥体外系反应均很强,镇静、降压作用弱。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躁狂症。大量应用可致心肌损伤。在国外为首选药物。五氟利多为长效剂。(3)苯甲酰胺类舒必利,治疗范围广,对阴性症状较好,对难治性也有效。无明显的镇静作用,锥体外不良反应轻,还有抗抑郁作用。有药物电休克之称。(4)硫杂蒽类氯普塞顿、三氟噻吨等,抗幻觉、妄想作用比氯丙嗪弱,抗肾上腺素和抗胆碱作用较弱,镇静作用强,有较弱的抗抑郁症作用。适用于伴有焦虑和焦虑抑郁的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官能症、更年期抑郁症等。三氟噻吨具有振奋、激动活性,对感情淡漠、退缩效果好。(5)二苯氧氮平类氯氮平、奥氮平等。为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对多巴胺受体和5-HT2受体有拮抗作用,精神病人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都有效,对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其他传统药物。有明显的抗肾上腺素和抗胆碱作用,镇静作用强。锥体外不良反应轻,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症,奥氮平不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症。(6)其他利培酮,为5-HT-多巴胺平衡拮抗液,对精神病人的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都有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性疗效与氯氮平相当。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药物治疗学》大作业4.论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策略答:1扩管扩溶治疗常用的扩张脑血管药物有罂粟碱、碳酸氢钠、脑益嗪、尼莫地平、环扁桃酯等,可促进侧支循环,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常用的扩溶剂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白蛋白,水解蛋白及冻干血浆等。对扩管药物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一般认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据病理生理学研究,脑梗塞后可表现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现。局部缺血型一般发生在缺血的急性期,如发病3日内,39%表现局部缺血,该病变部位的血管处于麻痹状态。这时使用扩管药,对病变区的血管不发生反应。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扩张,使病变区的血液流向正常脑组织,病变区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谓盗血综合征。故认为在脑梗塞的急性期,应用扩管剂非旦无益,反而有害。对扩管药物的应用时间,应根据病人入院时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脑缺血症状较轻,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CT扫描证实病灶较小,无梗塞后出血,起病后即可应用;而对中重度脑梗塞,入院时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表现者,CT显示脑梗塞面积大,占位效应明显者,必须先行脱水治疗,待病情稳定,症状好转方可应用,一般可掌握在发病2~3周。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有潘生丁和肠溶阿斯匹林。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等生理特点,在生理上有助于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在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肠溶阿斯匹林和潘生丁,在体内能抑制血小板的很多功能,包括ADP等释放反应,故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剂量: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25~50毫克,1日3次。对二者联用,是否能增加协同作用,尚有争议。3抗凝治疗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急性期,是否适用抗凝治疗,目前认识也不一致。但有些学者认为,在严密观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时间的条件下,可用超小剂量肝素1000~1500u/小时连续静滴,持续72小时,然后口服双香豆素,首次300毫克,维持量150毫克,还可能会有益的。但若不具备化验条件,抗凝剂最好不用。藻酸双酯钠(PSS)是一种新的类肝素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并能使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血脂降低,延长血小板的聚集时间,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常用剂量50~100毫克,1日3次口服,或4~8毫克/公斤/日,加入5%~10%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分钟30~40滴,每日1次。4溶血栓治疗链激酶和尿激酶可作为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药物,以达到溶解纤维蛋白的目的。尿激酶每日5000~20000μ静脉滴注或颈动脉直接注射,但疗效不肯定。精制蝮蛇抗栓酶具有抗凝、溶栓、抗纤、降低粘度、改善微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药物治疗学》大作业循环的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广泛,剂量075~10μ加生理盐水250毫升内静滴,1日1次。但用前需作皮试,阳性者不可应用。5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复方丹参、川芎嗪等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均有疗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应用也较多,且较安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