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消化系统用药中药药理教研室吴斐华Drugsaffectinggastrointestinalsystem1.抗溃疡药;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的药物;抗幽门螺旋杆菌药2.消化功能调节药助消化药止吐药增强胃肠动力药止泻药与吸附药泻药利胆药第一节抗溃疡药(Antiulcerants)1、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的发病与粘膜局部损伤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2、损伤因素(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增强或保护因素(粘液/HCO3-屏障和粘膜修复)减弱,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3、常见病史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慢性感染幽门螺杆菌第一节抗溃疡药(Antiulcerants)1、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其发病率为10%~12%;发病机制:与黏膜局部损伤因素和保护机制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2、抗消化性溃疡药作用:减轻症状、促进愈合、防止复发或减少复概率第一节抗溃疡药抗溃疡药物分类;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的药物;抗幽门螺旋杆菌药一、抗酸药Antacids能中和胃酸,降低胃内pH的弱碱性无机药物。作用持久,不吸收,不产气,不致腹泻和便秘,对胃粘膜及溃疡面有保护和收敛作用。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铝aluminumhydroxide氢氧化镁magnesiumhydroxide三硅酸镁magnesiumtrislicate碳酸钙calciumcarbonate碳酸氢钠sodiumbicarbonate仅中和已经分泌的胃酸,不能调节胃酸分泌,非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二、抑制胃酸分泌药胃酸由壁细胞分泌,受多种因素调节;胃酸是诱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H+-K+-ATP酶(质子泵)包括:1、H2受体阻断药;2、H+-K+-ATP酶抑制药3、M受体阻断药;4、胃泌素受体阻断药。最常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ⅠⅡ基底侧Ⅲ靠腺腔的细胞膜组胺、促胃液素和Ach对壁细胞的作用固有膜中ECL:肠嗜铬样细胞壁细胞MRH2RCCK2RMR重要调节1、H2受体阻断药H2R兴奋→Cell内cAMP↑→兴奋H+—K+—ATP酶→促进胃酸分泌。阻断H2受体:①基础胃酸,夜间胃酸分泌均↓;②抑制胃泌素、进食、迷走神经兴奋药引起的胃酸分泌;③胃蛋白酶分泌也↓。入睡前服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西咪替丁Cimetidine临床应用: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促胃液素分泌瘤。不良反应:发生率1—5%。一般;C.N.S:焦虑、定向障碍、幻觉;内分泌:抗雄激素,促催乳素分泌;其它:心动过缓、肝、肾损害,WBC↓;肝药酶抑制作用。2、H+-K+-ATP酶抑制药H+-K+-ATP酶又称质子泵(H+泵)α亚单位由1033-1034个AA组成β亚单位由300个AA组成→贮于parietalCell的管状囊泡和分泌管上→有H+、Mg2+、ATP存在时→H+-K+-ATP酶被磷酸化→H+移至胞外,K+移至壁细胞内→胃酸分泌。该酶是多种胃酸分泌刺激的效应环节,影响该酶的药物作用强大。异二聚体奥美拉唑Omeprezole弱酸性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在酸性的parietalCell分泌小管内,转化为次磺酸和亚磺酰胺,后者与H+-K+-ATP酶α亚单位共价结合使酶灭活,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对胃泌素、组胺、Ach、食物等因素诱发的均可抑制。24h抑制率达95%;清晨口服20mg可控制胃内pH在3以上达16-18h;大剂量可达无酸状态;有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临床应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道炎有效率达75%-85%。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1~2.8%一般;皮疹、外周神经炎、性激素紊乱;W.B.C↓,肝损、偶见;连续用药≯8周。上市的质子泵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1987-1988年瑞典上市)、兰索拉唑(2代,lansoprazole,1992年法国上市)、泮妥拉唑(3代,pantoprazole,1994年南非上市),雷贝拉唑(3代,rabeprazole,1998年美国上市)。泰妥拉唑(tenatoprazole,2003年上市)日本东京田边、日本三菱公司和日本北陆制药公司联合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胃H+-K+-ATP酶抑制剂.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的奥美拉唑,1996年成为世界头号畅销药,销售额约34亿美元,2001年销售额达约60亿美元。3、M受体阻断药哌仑西平pirenzepine药理作用:抑制M1受体,对M2受体也有阻断;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但弱于H泵抑制剂;阻断Ach对胃粘膜中ECL细胞的激动作用,减少His释放;抑制G细胞MR激动作用,减少胃泌素释放;解痉作用。目前少用于溃疡治疗。4、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特点: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粘液合成;增强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炎;疗效差,很少单独使用;偶尔有口干、失眠等症状。三、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药物胃粘膜屏障:细胞屏障和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前列腺素:激活胃粘膜层上前列腺素(PGE2,PGI2)受体,促进粘液和HCO3-分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促进损伤创面的愈合。COX-1存在于胃肠粘膜,产生前列腺素。增强胃粘膜屏障药物:增强细胞屏障和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或二者的增强效应而抗溃疡。4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分泌粘液和HCO3-;前列腺素激活基侧膜的PGE2和PGI2R,促进粘液和HCO3-分泌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与胃壁细胞和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受体结合可刺激胃粘液和HCO3-分泌→维持粘膜细胞完整性①抑制基础胃酸分泌;②抑制组胺、胃泌素,食物刺激所致胃酸分泌;③胃蛋白酶分泌↓。有较强的保护作用。临床应用: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所致出血;非甾体抗炎药所致胃粘膜损伤、溃疡,防止复发。不良反应:轻;兴奋子宫,致流产,孕妇禁用。硫糖铝与溃疡面的亲和力是正常粘膜的6倍,形成保护屏障;促进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合成PGE2;增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使之聚集于溃疡区,促进溃疡愈合;抑制幽门螺杆菌繁殖,阻止该菌的蛋白酶和脂酶对粘膜的破坏。【注意事项】在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不宜与碱性药合用;与布洛芬、吲哚美锌、氨茶碱、四环素、地高辛合用,能降低上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甲状腺素的吸收。[临床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等麦滋林marzulene增加PGE2合成,粘液合成,促进粘膜细胞增殖-----------------(99%谷氨酰胺)抗炎,抑制胃蛋白酶活性。----0.3%的水溶性“奥”。四、抗幽门螺杆菌药:我国感染率达60%;城市为50%;农村为68.8%;26万人/年死于胃癌幽门螺杆菌(G-厌氧菌)与以下胃肠疾病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恶性淋巴瘤。清除幽门螺杆菌可明显降低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抗胃酸分泌药等为常用药。单一应用易产生耐药性,2-3种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方案1、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1500-2000mg/d+甲硝唑800mg/d或呋喃唑酮200mg/d7-14天2、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500-1000mg/d+阿莫西林2000mg/d或甲硝唑800mg/d或呋喃唑酮200mg/d7天3、枸橼酸铋钾480mg/d+克拉霉素500mg/d甲硝唑800mg/d或呋喃唑酮200mg/d7天/////////////第二节消化功能调节药一、助消化药-----用于消化不良为消化液成分或为促进消化液分泌药:稀盐酸;胃蛋白酶;胰酶;干酵母Yeasttablets:尚含多种B族维生素乳酶生: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二、止吐药参与呕吐反射:呕吐中枢和化学催吐感受区H1受体阻断药M受体阻断药多巴胺(D2)受体阻断药5-HT3受体拮抗药1、H1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中枢镇静和止吐,防治晕动病。2、M受体阻断药东莨菪碱、阿托品阻断呕吐中枢和外周反射途径中MR,降低迷路感受器的敏感性和抑制小脑前庭通路的传导,抗晕动病。3、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作用〕CNS: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区(CTZ),阻断D2受体,高剂量阻断5-HT3受体;外周:胃肠道,促进运动,增加贲门括约肌张力,松弛幽门,加速胃排空和肠内容物运动〔应用〕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肠运动障碍。〔不良反应〕锥体外系症状。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阻断上消化道的D2受体;具有胃肠推动和抗呕吐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故锥体外系反应罕见。用于治疗慢性食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胃潴留,对中度化疗药引起的呕吐有效。4、5-HT3受体拮抗药昂丹司琼ondansetron竞争性拮抗CNS和胃肠道5-HT3受体;明显抑制抗癌药顺铂所致的呕吐;疗效优于甲氧氯普胺。三、增强胃肠动力药MR激动药:氨甲酰胆碱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D2R阻断药:甲氧氯普胺5-HT4R激动药:西沙比利四、止泻药阿片制剂:非细菌感染性腹泻;地芬诺酯:合成哌替啶衍生物,主作用于胃肠μ-R,CNS副作用小。用于功能性腹泻;鞣酸蛋白:凝固、沉淀肠粘膜表面蛋白质,收敛作用;药用炭:吸附剂,起止泻和阻止毒物吸收作用五、泻药1、刺激性:酚肽,蒽醌类;用于急、慢性便秘,腹部X线、内窥镜检查及术前排空肠内容物等。2、渗透性:硫酸镁,乳果糖;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一起排出3、润滑性:液体石腊。适用于老人、痔疮及肛门手术等患者。六、利胆药促进胆汁分泌或胆囊排空药物;常涉及胆汁酸。一般用于胆石症、胆囊炎的治疗。茴三硫:增加胆酸、胆色素及胆固醇等固体成分的分泌直接兴奋肝细胞,改善肝脏解毒功能利尿作用用于胆囊炎、胆石症等复习题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代表药物;止吐药的分类、机制和代表药物。增强胃肠动力药分类及代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