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药理学pharmacology精神失常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表现为思维、情感、知觉、智能、意志和行为诸方面的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抗抑郁症药:丙米嗪抗躁狂症药:碳酸锂抗焦虑症药:地西泮抗精神病药按临床用途分为:第一节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精神活动和行为与客观现实相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病。包括I型和II型。【发病机制】多巴胺功能亢进学说1.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L-dopa促使病情恶化,提示与DA生成增加有关。2.神分裂症患者DA-β羟化酶较正常人低,使得DA转化成NA减少,增加DA含量。3.苯丙胺、哌醋甲酯、可卡因长期应用可引起精神分裂症状,因为它们促进DA释放。4.精神病人死亡后,发现脑内DA受体数目增加。5.应用多巴胺受体阻断剂可以缓解症状。(II型)(I型)【锥体系】是大脑皮质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途径,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锥体系之外调节骨骼肌运动的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安定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对其他精神的躁狂症状也有效。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及其他类。【抗精神病作用机制】1.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系统DA受体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高效抗精神病药物是强效DA受体拮抗药,且对I型有较好的疗效。在发挥疗效时均不同程度地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如氯丙嗪。2.阻断5-HT受体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利培酮等,氯丙嗪(冬眠灵)[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1、中枢神经系统(1)抗精神病作用可出现安定,活动减少,感情淡漠和注意力下降,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答话缓滞,而理智正常,能迅速控制病人兴奋躁动状态。大剂量连续用药能消除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减轻思维障碍、理智恢复、情绪安定,生活自理。[作用机制]通过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质通路的D2样受体而发挥疗效。(2)镇吐作用较强的镇吐作用,小剂量选择性阻断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器触发区的D2样受体,大剂量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主要用于癌症、放射病及药物引起的呕吐等。(3)对体温调节的作用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病人体温可随环境温度而改变。可使发热病人及正常人体温下降。用于低温麻醉。冬眠合剂(4)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2、自主神经系统无治疗意义,主要表现副反应。抗α受体——AD作用翻转,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抗M受体——引起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副作用。3、内分泌系统阻断结节-漏斗通路D2样受体,增加催乳素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不良反应]氯丙秦药理作用广泛,临床用药时间长,不良反应较多。1、一般不良反应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M受体阻断症状(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α受体阻断症状(体位性低血压)。2、锥体外系反应长期服用氯丙嗪可出现三种反应:①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不同于帕金森病)②静坐不能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原因:阻断黑质-纹状体D2样受体,胆碱能神经功能增强所致。)④迟发性运动障碍:部分患者长期用药后还可引起一种特殊而持久的运动障碍。表现头面部不自主刻板运动等,停药后长期不消失。(原因:突触后膜DA受体长期被阻断,突然停药使DA受体数量增加,即向上调节,使黑质—纹状体DA功能相对增强。)3、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4、过敏反应第二节抗躁狂抑郁症药躁狂抑郁症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病。治疗的药物有:抗抑郁症药抗躁狂症药一、抗抑郁症药抑郁症主要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抗抑郁药物主要是增强内源性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但不是直接作用于5-HT受体或NA受体,而是通过抑制其代谢或消除突触的神经递质来起作用。突触间隙5-HT或NA增加后,就能够减轻抑郁症状。5-HT的增加比NA增加更加重要,因此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非常重要。•分类三环类四环类单胺氧化酶抑制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5-HT及NA再摄取抑制剂二、抗躁狂症药躁狂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另一种表现:情感活动呈病态性高涨,表现兴奋、多话、多动作,直至发生躁狂行为。抗躁狂症药包括: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碳酸锂等碳酸锂[药理作用]本品主要以锂离子形式发挥作用。是治疗躁狂症的首选药。治疗量时对躁狂病人疗效显著,使患者言谈和行为恢复正常。对精神分裂症的躁狂症状亦有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