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十五”建设总结一、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培养面向21世纪生产一线高级工程应用性人才,我们积极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在广泛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知识能力重点本专业强调自动化理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强电和弱电并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兼顾,致力于培养工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实干与创新精神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二、特色研究方向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由单一电气传动发展为如今的三个研究方向:1、汽车生产自动化技术;2、计算机控制;3、汽车数字信息技术。这些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汽车生产实际,在自动线控制系统、数控与工业机器人技术开发与应用、图像处理、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汽车企业综合自动化与信息化等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且成果显著。我们的“自动化”专业起到了信息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之间的桥梁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及优势。三、专业改造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自动化专业的改造任务更为迫切。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专业改造方向重点放在增加信息技术方面;加强网络技术、能量变换方面的内容。从2000年起,在新的教学计划制定中,调整了自动化专业的方向,砍掉了过时技术的教授,压缩了课时;增加了新技术内容。2002年,增加了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现场总线技术。2003年以来,增加了系统工程导论、信号与系统;2004年增加了系统辩识基础、人工智能导论、C语言课程设计、DSP技术方面的内容。2005年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规格的要求,全面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进一步拓宽口径、加强基础、扩充内涵、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改革模式,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增强特色。吸取先进的教学改革成果,注重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1、专业方向广泛收集毕业生反馈信息及对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自动化专业分为两个专业方向:数控系统与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工程。人材培养计划进行调整,课程设置也将作相应的变化。数控系统与工业控制方向:定位:培养对数控系统进行开发、编程、操作和维护的人才添加三门课程:《数控原理》(1学分)、《数控技术及编程》〔英〕(2学分)和《典型数控系统及应用》(3学分);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着重介绍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去掉《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控制专业英语》两门课,但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添加计算机接口方面的内容。汽车电子工程方向:定位:培养汽车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及应用人才添加四门课程:《汽车电器与控制技术》、《汽车诊断技术》、《汽车总线技术》和《汽车概论》。实验着重三个方面:车身控制系统、汽车仪表、车载诊断系统。2、培养计划修订方案(1)电气工程系自动化专业2006级培养计划是在2004级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其修订的原则在于:1)为了保证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的质量,因此以下课程均以学时定学分的原则,即必须保证该课程的学时数。这类课程有《电机与电力拖动》81学时、《自动控制理论》6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54学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63学时、《工业电气与控制技术》54学时。2)对部分课程采用保证学分的方式,这些课程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5学分、《自动化专业概论》1.0学分、《系统工程导论》2.0学分、《现代控制理论》2.5学分、《数控技术》2.0学分、《嵌入式系统》2.0学分、《智能控制技术》2.0学分、《计算机控制技术(一)》1.5学分、《控制专业英语》1.5学分、《机器人技术导论》1.5学分、《新技术讲座》1.5学分、《组态软件与应用》1.5学分。(2)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2005级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作较大的修改,即将《工业电气与控制技术》课程设计由2周改为1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由2周改为1周,增加《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1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周和《数控技术》课程设计1周。经过这样的修改,2005级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的课程数从3门变为6门,大大加强了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环节,2006级培养计划将维持这些变化。(3)准备完善和建立以“电工电子工程实训中心”、“自动化工程实训中心”和“信息技术工程实训中心”,形成综合配套的试验实践基地,并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的作用,使之成为本专业领域教师进修、提高的培养的基地。四、专业和课程指导小组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成立的专业和课程指导小组,在专业、课程的发展方向探索和规划,教学大纲的审定,教学计划的制定、系教学质量评估等学术性较强的工作方面发挥了作用。专业负责人课程组负责人自动化秦建华自动化基础类控制类电机类数控电工类钱新恩秦建华姜木霖罗敏刘美怡电子类陈旭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晓东计算机基础类硬件类王晓东史旅华软件工程马春江软件基础类数据库类马春江付勇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侯贸军电气类侯贸军五、课程建设与改革1、重新审定了专业的课程名录,完成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审察、修订工作。在教学大纲中要增加新知识和技术含量、删除过时的内容。并保证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数符合教育部指导性计划的规定。2、完成课程建设:《信号与系统》、《工业电气与控制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电路》、《系统仿真与辨识》、《电路分析》、《运动控制系统》。3、《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改革将原来的《直流电力拖动自控系统》和《交流调速》两门刻程整合成一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总课时由原来的两门课共100多学时压缩到64到78。整合后已经在99级、T0级、T1级执行。对整合后的《直流电力拖动自控系统》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大的精减更新和扩展,其中在直流调速系统部份增加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在交流调速系统部份增加“交流异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直系统”,这些在目前同类高校自动化专业中是较新的内容。4、《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自动化专业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根据我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毕业生反馈的情况,这门课目前在东风公司乃至整个工业企业现场都很有价值,毕业生出校门马上就能用得上、见效快,有利于“踢开头三脚”,使学生较快、较顺利地进入“角色”,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多年来,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改革,使之更适应工厂现场需要做了一系列扎实的工作。(1)、深入研究,多次修改教学大纲,编制适合我院情况的大纲,从指导思想上明确了为汽车工业服务、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的原则。(2)、在课程体制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原来分设的“工厂电控技术”、“工厂供电”、“可编程序控制器”三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3)、不断去旧增新,紧跟技术发展。多年来,我们就对本课程的内容不断地去除过时的陈旧的内容,增加新颖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1994年我系编成并正式出版《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一书;到1998年以后,则以高级应用指令的使用及应用设计技术为重点,并增加了计算机通讯,PID算法,温度控制,速度控制等应用技术的介绍,2000年增加PLC及其网络控制内容。2004年增加现场总线内容。(4)、在教学方法以坚持理论教学——大型作业——课程设计三个环节。将电控技术与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先后购置各类PLC控制系统以及示教机器人、数控机床、数控车床、教学电梯作为控制对象。2004年购置了以Q02HCPU为主机、QJ61BT11为主站,下挂20个从站。该CC-LINK现场总线是PLC网络控制实验室的主体,作为电控技术与PLC及其网络控制的教学实验与工程实训用,可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与课程设计、以及工程训练。使PLC及其通讯网络控制方面的教学与实验条件进入了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前列。(5)以秦建华老师为主完成了新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与指导书的编写工作,反应新技术并适合我校定位的新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争取建为省级精品课程。5、《电路分析》课程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中,将直流和交流的内容放到一起,增加了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深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六、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1、自动化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1)、2003年4月购置10套《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为配合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实验室组织人员修订、重编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供学生使用。2005年购置了同步电机实验挂件10套,增加了电力电子和电机的实验内容。由于该实验装置的购置和投入使用,解决了我系自动化专业《电机》、《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直流、交流调速系统)》等多门课程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实验开出率,实验组数由4、5组增加到10组,实现了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大型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缩短了实验周期,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实验教学效果和质量,使自动化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迈上了一个台阶。2)、为了加强《工厂电气与控制技术》课程实验能力,2004年购置了《THPLC—C型PLC实验装置》实验台(不带控制主机)20套;FX2N—32MT可编程序控制器19套;Q02HCPU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CC—LINK现场总线部件、模块一批;EL—PLC—Ⅱ型仿真电梯模型一套。我系组织人员利用《THPLC—C型PLC实验装置》实验台,以采购的FX2N—32MT可编程序控制器作控制主机,并增加了扩展模块FX0N—8ER、FX2N—485BD和通讯模块FX2N—32CCL,开发、改装成20套《网络通讯型PLC实验装置》。同时以Q02HCPU、QJ61BT11及Q62P、QX40、QY50组成CC—LINK现场总线的主站,这样就建成了一套有一个主站20个从站的完整的开放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并完成了系统的组网开发。由于本项目的完成使《工厂电气与控制技术》课程的实验设备从零星分散到集成完整、由只能开出一两个项目到可以开出十多个项目,提高了实验开出率、提高了开出实验的档次,使综合设计型实验达到80%以上,并可同时容纳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与课程设计。特别是,由于《网络通讯型PLC实验装置》和CC—LINK现场总线系统的实现,为我院开展现场总线和PLC通讯与网络控制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创建了一个很好的基地,这在目前国内同类高校实验室中是创新的,使我院自动化专业在PLC及其通讯网络控制方面的教学与实验条件进入了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前列,更加紧跟科技进步与应用热点,贴近工业现场特别是汽车工业生产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注《CC-LINK开放式现场总线在PLC控制网络实验室中的应用》2004年10月29日在“CC-LINK2004中国技术巡回研讨会-武汉站”会议上发表)2005年自动化中心实验室只有四十个机位,满足不了实验教学容量和开出能力,我们自筹资金,对场地进行了改造,使布局更合理,适应了教学要求。2、2005年在学院的领导下,争取到中央共建资金400万用于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建设。3、2003年起推广进行了“开放型电子实验”工作,即电路板元器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自行安排时间,独立构建系统,到实验室调试。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实验室场地不足问题,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脚能力。实践证明效果显著。4、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建设(1)我们以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指导思想,结合汽车产业链,对原有的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改造,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实践教学的新路,取得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