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2014~2015学年: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顾永跟胡文军1电子信息大类新生的专业引导方法探究......................胡文军黄旭楼俊钢吴小红顾永跟5可视化计算教学探讨............................................................................................................邵斌10基于MobiSPOC的翻转课堂教改探究...............................................吴小红张艳琼顾永跟11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引导的思考........................................................................................黄旭1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贺无名14基于专业引导的学生团队管理模式研究........................................................................侯向华15《气象与生活》选修课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雷能玮吴小红周红霞16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地方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王瑞琴叶星火19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信雅达”教育........................................................................王文远24从回归分析谈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王智群26地方本科院校二本与三本学生差异性比较研究............................................................王智群27关于计算机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肖浩28教学新思维:从社交到参与感........................................................................................杨学明33数字逻辑电路实验MOOC式教学研究......................................................郑博陶杰雷能玮35《MATLAB及其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周红霞37大类招生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查琳40翻转课堂与项目驱动结合促进《智能移动平台程序开发技术》教学........................朱绍军4212014~2015学年: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抓机遇应挑战促质量顾永跟,胡文军2014年是学校实施大类招生的起始之年,大类招生既是挑战,但也是机遇。在此背景下,2014~2015学年我们学院以2014级新生专业引导和包括实践性课程在内的课程建设两个抓手开启信息工程学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一年回顾为了做好大类招生工作,积极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四化四导”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大类一年级新生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教育理念,制定了《专业引导实施办法》、《专业引导工作手册》、《专业引导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制度,积极营造全院教师人人参与学生专业引导工作的良好氛围。针对2014级大类新生,举行了“专业引导师生见面会”,并依托《信息技术导论》和《学科认知实践》课程开展了“企业讲座与企业参观”、“学院机构介绍与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重点实验室的综合展(演)示”、“学科竞赛介绍会”“优秀校友访谈会”等一系列学科认知实践活动。同时,学院以大类招生为契机,全面修订2014级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级办公自动化》、《网络群体与市场》、《信息技术导论和学科认知实践》等4门大类基础课程列为学院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是以较为成熟的优质在线教学资源,根据课程性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移动平台教学”或“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另外,邀请企业工程师为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设《WEB界面设计》和《艺术设计基础》两门专业课程。联合杭州达内、湖州金蝶、湖州日华、湖州欧麦斯、湖州艾杰等企业,在校内校外实施“工程项目”实训,强化2011级毕业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项目开发能力。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学院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外请校外专家、培训机构来学校对我院教师进行指导,如国际生涯教练(BCC)中国区授权和美国(NASA)4D领导力授权导师王小丹、北京大学李晓明、浙江大学翁恺等。同时,鼓励教师参2加课程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的研讨会。在即将过去的2014~2015学年,全院教师上下一心,积极参与专业引导、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等相关工作,成效显著。比如,《电子信息大类新生的专业引导方法探究》被推荐为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Mobi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研究与实践”被推荐为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案例驱动的创新性Java教学模式研究”、“地方性本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教师科研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赢在职场》课程“3个1分钟”的学习方法研究与实践”等4个项目获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网络群体与市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等3门课程获学校教学模式改革试点课程。在2014年专业分流时,所有学生均满足第一自愿。在转专业过程中,2014级新生有21人(其中本部16人,求真5人)申请转入其他专业进行学习,2013级有6人(其中本部4人,求真3人)申请降级转专业。2存在挑战在过去的一学年,我们学院在教学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学院的教学工作还存在一下一些问题:(1)新生专业引导开展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和丰富2014级学院统一组织开展的专业引导活动数量偏少(共6次),依托的两门课程考核还不规范,学生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就业大类专业信息获取渠道单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如选择合适的大类专业导论教材、选择合适企事业参观、增加实验室展示内容等。(2)课程建设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监督机制需要加强。虽然学校立项建设和学院立项建设或培育的课程有一定数量,但质量不是很高,特别是改革方法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和自觉性,实施效果还不是很好。而改革效果较好的课程,因没有很好组织课程组共同实施,导致受益班级面过窄。另外,课程建设或改革缺乏完整的监督机制,特别是院级培育和院级立项改革的课程。(3)工程项目企业实训需要加大资源挖掘和进一步规范实施。企业实训目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企业实训项目非常少,因此需要扩大受益专业和学生受益面。(4)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今年毕业设计共362人,优秀273人,良好120人,中等158人,及格52人,不及格5人,优秀率偏低。答辩前的查重表明复制比超过30%的较多,甚至达95%以上,主要原因是指导教师没有认真实施指导工作,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现象。因此,需要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和修订指导效果的考核机制。(5)教学常规的重要性仍需提高认识。近一学年试卷抽查、毕业设计抽查、授课计划检查、监考等教学常规的检查表明,我院还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有些问题是非常严重。如,试卷抽查中,成绩分布合理性不够、批阅字迹潦草、分数累加错误(少加1分,甚至10分)、试卷资料装订不仔细、涂改处没有教师签字、试卷分析表使用旧表格等。(6)课堂教学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学校和学院听课、教学信息员、期中教学学生座谈会等反馈信息表明,我院部分教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枯燥,重点、难点不突出;有些老师只管上课而不对课堂过程进行管理,对学生旷课、迟到、玩手机不管不顾等现象突出。任课教师是课堂组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有权利、有义务管理课堂。3下一年教学工作重点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院将在2015~2016学年围绕以下重点开展相关教学工作:(1)继续探索大类招生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一年级的专业引导办法及其实施方案。在2014级专业引导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专业引导的看法和学生们真正想要了解的内容。根据引导内容挖掘适合大类一年级学生的实习参观基地,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见习。依托实验室,建设有特色可展示的实验室,整理更多师生科研项目进行展示。(2)继续推进以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依托2014年、2015年的院级教学改革课程,组织课程组开展教学改革研讨会,外请专家进行课程改革指导,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课程组成员积极参加课程改革研讨会。(3)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企业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各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包括动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委员会、毕业答辩,并加强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工作。针对校内外工程项目的企业实训,明确校内项目负责人和实施企业职责,规范工程项目的实施管理,联系更多不同类4型企业,争取涵盖学院所有专业实施企业实训。依据新的培养方案,完善和修订课程设计的实践大纲,并进一步规范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的开展。(4)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的长效机制。在2014~2015学年学校督导、教务处、学院督导的教学常规检查反馈信息基础上,总结问题,形成教学常规规范材料,以系部教研组织展开学习。(5)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院将加大经费支持,外请更多的在一线教师来学院进行指导和交流,并派出更多有意愿进行理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的老师出去参观学习和参加研讨会交流。4结束语学院在上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以“大学生成才路线图”为抓手,积极推进“四化四导”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4年获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一本招生。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比如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创新能力等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将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新形势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航,进一步推进“四化四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电子信息大类新生的专业引导方法探究胡文军,黄旭,楼俊钢,吴小红,顾永跟摘要:本论文针对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电子信息大类一年级新生的专业引导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引导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和有效构建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导向,确保大类一年级学生能够全方位了解电子信息大类的各个专业,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有效开展一年后的专业分流工作。关键词:大类招生,电子信息类,专业引导,顶层设计1现状分析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特点,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的培养制度,即在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如北京大学在2001年实施“元培计划”,清华大学的“人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