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手机的利与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智能手机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利与弊黄旭超(法学院,思政12101班,201202020102)提要:智能手机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群体,手机的普及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具体把握手机给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关键词:智能手机的概念、特点,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消除手机对大学生消极的影响说到智能手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科技大流的日新月异的进步,在经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发展历程上看,从90年代的我们所谓的模拟移动电话“大哥大”、BB机……到现在我们使用的2G手机,3G手机,智能手机;从功能上看,从以前只具备一种语音通话到短信息和语音兼容,MSN,拍照、现在的移动上网,视频聊天……从外观上看,以前的酷似砖块外表到现在的小巧玲珑的侧滑,翻盖滑盖等等,无疑是经历了一场场手机的大变革。踏进21世纪以来,手机作为一种重要通讯手段,并以其低廉的价格和资费,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手机在大学校园已成普及之势,手机不仅仅成为了一个通讯工具,更成为了时尚的一种代名词。下面我们先来谈谈智能手机的概念。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目前,全球多数手机厂商都有智能手机产品,而芬兰诺基亚、美国苹果、加拿大RIM(黑莓)、美国摩托罗拉。中国台湾宏达(HTC)更是智能机中的佼佼者。智能手机具有五大特点:1.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即需要支持GSM网络下的GPRS或者CDMA网络的CDMA1X或3G网络。2.具有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3.具有开放性的操作系统,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4.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5.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从智能手机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它功能的强大,手机已经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更成为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媒介。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群体,手机的普及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具体把握手机给大学生所带来的影响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智能手机在我们学生群体中产生的影响,当然以下内容不仅包含了我个人的观点,同时也包含了许多我搜集的资料,我就不一一点明其来源和观点的持有者了。一方面,我们先说说手机对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1、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大学生是人格独立的具体实践期,个性的张扬凸显常常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例如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疏远等。而手机交流不需要正面接触,能降低正面交流所具有的紧张感,有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例如,大学生在面对面交往过程中往往不敢表达感谢和道歉的话语,而这些话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对不起”、“感谢您”等语句则可以相对减少情绪顾虑,使得大学生更容易表达自我的真实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2、有利于大学生与家里、学校之间联系的加强。手机这一联系方式具有的速度性、互动性和保密性。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的掌握学生的基本动向,而且通话过程可以不打扰宿舍同学的正常学习生活,并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这都是宿舍固定电话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手机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与学生之间加强联系的媒介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及时向辅导员咨询问题、反馈信息,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学生的私人手机号码及时联系到学生,这样方便快捷的双向沟通在实际操作中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和保护学生的隐私,更有助于学生打开与学生工作部门交流的心扉。3、有利于大学生知识信息的获取。对于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手机已经不再局限于是一种交流工具,更具备了作为一种知识信息获取工具的特征。例如大学生可以使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可以利用电子词典等软件进行学习;可以利用视听功能随时把握感兴趣的信息、可以通过上网获取移动数据服务商和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手机以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传播方式为核心,在整合了传统的语言、文字、网络等传播形态的基础上,已成为了满足社会大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新媒介”,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4、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当今社会,手机以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为信息和文化传播、交流的平台,手机的通话、短信、电子邮件、移动QQ等功能突破了传统人际信息交流的单向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些互动关系,可以使得大学生在任意时间与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创造了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加快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5、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玩智力游戏,开发智力,调节大脑等。手机拍照功能,MP3,MP4功能都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加丰富,充满了滋味。6、某一层面上来说,有利于增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公民舆论的力量,手机媒体的运用开创了新的媒介格局。在传统的大众媒体集体失语,而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也受到严格限制:禁止或删除反面意见的情势下,手机媒体成为了“自由”及“自主”发言的唯一渠道,成为实现“言论自由”的唯一手段。正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信息传播进程中,手机媒体的应用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另辟蹊径,开创了民意表达和舆论力量显示的新途径。另一方面,我们来说说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1、课堂上使用手机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不少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关闭手机,时不时关注手机必然分散了学习的投入性;有的大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打电话或者短信聊天,部分学生甚至利用手机上网浏览网页、看小说、聊QQ,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听课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课堂上偶尔响起的手机铃声或者短信提示音,不仅影响手机使用者本人,也会扰乱了老师的思路与情绪,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效果,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2、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手机为大学生逃课、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手机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就可以告之逃课的同学老师点名的消息,使得逃课学生能及时返回课堂,这无形中助长了同学逃课的侥幸心理。由于手机体积小,隐蔽性好,不少大学生甚至利用手机考试作弊,而且作弊的方式也由传统的利用手机短信传送答案发展到利用手机的记忆储存功能将考试的文字资料存在手机里、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图片资料复制到手机中、利用手机上互联网寻找答案等。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在大学生中形成优良学风,会对大学生责任意识、诚信意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我认为手机的娱乐化,无线上网更是给同学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找到了一个借口,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甚枚举,有些同学认为上课无聊,于是他们开始掏出手机看小说,上网,聊天,这样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道德准则也不断的沦丧。3、过度依赖手机会带来人际交往障碍。手机能降低正面交际的紧张感,但是如果过度依赖手机进行人际交往,则会剥夺现实交往时间。有些大学生将大量时间花在手机聊天、发送短信上,就使得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时间变少,久而久之就会远离现实的人际交往。与此同时,由于手机的网络功能,可以使大学生进入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中去,也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不适应、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弱化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4、形成不健康的消费观。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前卫群体,自我消费观念不断增强,在消费过程中总乐于接受流行,追求时尚和新潮。在大学生眼里,手机能够彰显个性,不仅是通讯工具,而且是一种时尚用品。手机的品牌、款式、功能层出不穷,价格更是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大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的与他人作比较以求心理平衡,获得自我认同感,这样就容易形成一个攀比的潮流。在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可能会盲目的购买手机,不断的更换机型,消耗话费,走品牌路线,从而适应潮流,追求虚荣,消除自身在群体中的孤独感与恐惧感。而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这种不良的消费观念,不仅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5、对大学生健康的不利刺激。在身体方面,手机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辐射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和眼睛有所影响。多数大学生每天将手机带在身边,甚至夜晚睡觉的时候手机也是开机放在枕头边,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些大学生长时间发短信,而且由于手机屏幕较小,同学们又习惯在被窝等黑暗处或走路发送短信,会造成同学视力严重下降,引发青光眼等眼疾。在心理方面,有些大学生甚至使用手机成瘾,对手机已经产生严重的依赖,常会出现情绪的极端变化,感染上“手机依赖症”。这部分大学生会出现离开宿舍如果忘记带手机就会心神不宁,生怕漏接电话,手机通讯不良时便开始烦噪,经常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时常把同学的手机铃声当作自己的手机在响,和隔壁宿舍的同学联系也要用手机等现象。6、给大学生带来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大学生长期身处在象牙塔之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分子利用这一点,在大学生中进行垃圾信息、黄色信息、诈骗信息的传播,通过在短信中发放“中奖”、“虚假信用卡消费”等信息对大学生进行诈骗,通过“响一声”电话对大学生进行电话吸费诈骗,甚至直接拨打电话骚扰大学生。这类行为容易使大学生受到不良诱导,给他们带来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鉴于手机存在很多弊处,很多地方多学生使用手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在中国,杭州一中:不准带手机进校;龙岩一中:带手机进考场,无论是否用于作弊,该科成绩一律以0分论处;浙江台州一中:学生用手机需先与学校签合同。而国外的做法是这样的。芬兰:禁止向青少年推销手机。芬兰市场法院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美国:为校园手机立法。大约在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政府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德国已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讨论。由上得知,智能手机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双方面的影响,那如何消除手机对大学生消极的影响呢?接下来让我们来探讨一番。1、引导、教育大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在大学生中加强文明使用手机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文明使用手机对促进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对促进文明校园建设、对促进大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加强手机负面影响的宣传,如手机可能导致的不良学习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努力做到校园里人人皆知,以便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营造文明使用手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2、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在教室、图书馆、学生礼堂等教学区内的显著位置张贴告示,明确手机使用方式,如将手机调整至震动或者静音模式。在上课期间,教师加大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监管力度,对有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在考试期间,明确考场纪律,严格禁止将手机带入考场,有带入考场的学生开考前将手机交监考人员统一保管。学校与有关部分配合建立不良短信的举报机制,有效控制垃圾短信、虚假短信、有害短信在校园里的传播。3、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引导学生走出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误区,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消费,以促进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大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配备手机、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