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创新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红楼梦的创新性——以贾宝玉为中心摘要: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这句广为流传的话一直是对于红楼梦的经典评论,什么是传统的思想写法,红楼梦在哪些方面做出突破落实到具体文本和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去看怎样去理解鲁迅先生这句话是本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问题。关键词:红楼梦唐传奇个性思想人物语言矛盾处境说到红楼梦自然离不开宝黛钗,而贾宝玉又是其中无可争议的主角。曹雪芹先生在塑造贾宝玉的形象时可谓煞费苦心。全书基本上以贾宝玉的视角为线索,通过他的一言一行串联起整个宁荣二府盛极而衰的历程。而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贾宝玉形象的性格变化在全书中是尤为突出且重要的。众所周知,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作品的被接受度。我国古代文学历来有善于刻画人物的传统,无论是《史记》悲情英雄西楚霸王项羽还是《旧唐书》中“郁勃悲凉”“千载下犹有生气”的封常清、高仙芝,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肯定对前人的经验充分吸收。这里重点论述作为世情小说的《红楼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与唐传奇相比较有何创新之处。一、从主人公反映出的个性思想来看唐传奇产生的时代正是大唐盛世,无论是贵族显宦还是平民百姓都呈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自然也会影响到文人的创作。此外唐传奇作家大多数是通过进士科考试的在职官员这一身份也会影响他们所塑造的主人公性格。就拿有名的《霍小玉传》、《李娃传》而言。书中说李生“年二十,以进士擢第”郑生“隽朗有辞藻,迥然不群”。究其原因唐代新开进士科,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通过考试被选拔出来而创作《红楼梦》的清朝已经是封建社会晚期原本吸纳人才的科举制已经变成了满族统治阶级用以施行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的利器。所以到了贾宝玉口中科举制变成了“禄蠹”原文是这样说的:《红楼梦》第十九回:“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外号儿,叫人家‘禄蠹’。”又见《红楼梦》第一十五回:“宝玉道:‘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的人可不是个‘禄蠹’吗?”贾宝玉是这样看待科举考试就无怪乎他见他老子贾政如同老鼠见了猫(书中原话)。贾宝玉这一形象设定较之于唐传奇可谓前进了一大步。首先贾宝玉虽然未能提出什么系统的理论主张但已经隐约触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现代观念。“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再看唐传奇《莺莺传》张生是自诩为“善补过者”还污蔑莺莺“不妖其身,必妖其人”《霍小玉传》李生高中之后“寂不知闻,欲断期望”其后又“潜卜静居,不令人知”为了甩掉霍小玉可谓机关算尽。两相对照贾宝玉这一贵族叛逆者的人物形象在满篇忠君报国、金榜题名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更加显得难能可贵和具有超前性。二、从人物语言来看《红楼梦》的人物语言特点是雅俗共赏,兼具市井气和文人气并能糅合使之相得益彰。书中涉及人物多达几百,依据人物身份、学识素养不同说话又各有特点。这里仅以贾宝玉为例与唐传奇的人物语言作比较。《红楼梦》中虽然说贾宝玉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但考察他的言谈可知他只是对于科举考试规定的书目反感,对于其他书则是博览群收。从他写的偈子: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佛学基础(虽然被林黛玉嘲笑)写诗作赋也很在行,《芙蓉女儿诔》足见其文才。但这样一个标准的富贵公子也有市井气的时候:“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这样活泼的语言一点也没有斧凿痕迹。再反观唐传奇则言语雅致文气十足显然文人士大夫不谙平民百姓的生活。拿为数不多的几篇写市井游侠的传奇来做比,《无双传》里古押衙开场白是:“洪一武夫,年且老,何所用”整个一饱学宿儒的口吻,用现在的话说是不接地气。不过这也难怪,唐人尚阀阅士大夫不屑于同普通百姓打交道也由于唐传奇篇幅短小即使最长的《游仙窟》也只一万余字,所以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僧侣道士说话都着文人气。文学上的这一现象直到宋代方始改变,宋代传统门阀势力已消亡殆尽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够通过科举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些平民出身的新贵较熟悉市井生活另外一点是宋代城市发展达到封建社会的高峰市民文化繁荣勾栏瓦舍遍地为了适应市民文化需要大力吸收白话进入文学领域已成大势所趋。所以宋元话本里人物语言大多是当时流行的大白话。上述这些种种让创作于清代的《红楼梦》能够同时借鉴前人文言传奇和宋元话本的创作经验从而完美的将二者加以融合。三、从主人公的矛盾处境来比较《红楼梦》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处在一种矛盾的境地。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叛逆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身上同样也存在于普遍被读者认为是卫道者的薛宝钗、贾政身上。试看《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薛宝钗:“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薛宝钗的敏悟不下于黛玉而对于世态人情的认识恐怕还较黛玉更深,这戏词里对人生凄郁悲凉的感慨和她热衷于“仕途经济”不是互相矛盾吗?再说到贾政,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明显表现出对于归隐田园的渴望在上元节猜灯谜一章中也有对贾府走向衰败的清醒认识但不久又以“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的罪名被参回京。如此忽智忽愚岂不矛盾。贾宝玉的矛盾之处就更多了,一方面他口口声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看似有男女平等意识但是他的“女儿”只是那些才貌双全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从个人喜好的反映另一方面他痛斥那些埋头于“仕途经济”的人是“禄蠹”“国贼”加以鄙视嘲讽但对于自己坐享荣华富贵却心安理得未曾有过怀疑唯一的一点怀疑是与秦钟交往时羡慕出生于“薄宦寒儒”之家的自由似乎从未思考过自己应肩负的责任。唐传奇里面的主人公也往往置身于矛盾两难的情境之中,例如《霍小玉传》中寡情绝义的李生在面对霍小玉痴情的苦苦追寻时也“惭耻忍割”对自己的负心感到羞愧但又“终不肯往”再看《莺莺传》结局崔莺莺既愤恨于张生的狠心抛弃又对张生尚有余情所以作诗讽之。人物言行的矛盾性所构成的痛苦是凸显作品思想深度的一面镜子。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痛苦,普通人鸡毛蒜皮勾心斗角的痛苦随时间而消失而志士仁人忧国忧民的痛苦却能够流传千古境界不同罢了。唐传奇里人物的矛盾痛苦还执着于个人的悲欢离合情情爱爱可是千年以后曹公笔下在矛盾痛苦中挣扎的众生已经冥冥中感到封建制度这座曾经坚不可摧的大厦已经“内囊也尽上来了”。薛宝钗的痛苦是明明知道薛家不可避免的要败落(落到薛蟠手里不败也难)却还想要借助贾府和贾宝玉的力量来维持家声。贾政的痛苦类似于薛宝钗。贾宝玉的痛苦在于他凭着自己的聪慧敏悟在某些观念上已经超越了自身所处的时代但是又限于自己出身和成长环境而未能真正成熟起来。所以只能到处碰壁。他想要和奴仆做真心相待的朋友但人家敬他是贾府二爷权势地位,他自己也在温柔富贵乡里享受惯了不晓世务。他想要摆脱愚昧迂腐的封建礼教但又不能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只能够逃遁于佛道。《红楼梦》里这些人物像是鲁迅笔下着火的铁屋子里先醒来的人又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正走向黎明的先行者。曹雪芹借他们的痛苦挣扎道出了封建制度终究逃不过“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从唐传奇到《红楼梦》历经千年的发展,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至此结出一朵奇葩。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果然过不多久就是列强侵华、西学东渐),现在看来贾宝玉这一人物的深刻性复杂性相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也毫不逊色。这说明我们古代文学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后人继承发展,不一定要事事到外国去取经,当然善于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是万古不易的真理。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