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及“十一五”政府工作回顾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三市”建设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强力实施“四个带动”发展战略,汇聚民智,抢抓机遇,克难奋进,逆势突破,胜利完成了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大投资、大调整、大生产战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实现了持续提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1.5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0.6%,总财力达到2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8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元,同比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2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6141元,同比增长12.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24.4亿元,同比增长35.3%;各项贷款57.9亿元,同比增长13.8%。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强力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持续提升。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14.8%;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入库税金1.56亿元,同比增长13.6%。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0家,总数达到182家;30家骨干企业纳税1.4亿元,同比增长21%,纳税额占全市工业入库税收的90%;永泰棉纺、金业烟草等六家企业进入南阳市“双百工程”;雪阳棉纺、中联水泥等五家企业进入“南阳市民营企业50强”。项目建设实现突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投资超亿元项目7个,总投资35.5亿元。裕丰复合肥一期、一鑫技改建成投产;永泰12万锭紧密纺、盛唐针织、大唐生物能电厂、颐宝生物竣工在即;金业技改、阳光油脂、牧原养殖进展顺利;120万吨复合肥、天良食品、盛阳激光设备、裕祥10万锭紧密纺即将开工;中联水泥二期、LED灯具制造、保卫羊毛衫、精密电子器件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运作扎实。全年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24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20亿元目标。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北京大道南延段,完成了东一环南段改造、南二环配套工程,启动了南三环、三贤南路建设。成为南阳市2011年度优先推荐入选“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3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品牌带动取得佳绩。创建国家级品牌3个、省级品牌5个、南阳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星光汽车专用锁、恒泰棉纱、裕丰复合肥等15个新产品品牌叫响市场。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全年组织培训7批次,培训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500人次,企业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探索推行“一费制”改革,首批纳入试点的8家重点骨干企业年节减涉企收费百万元。银企合作成效斐然。协调金融部门为27家企业贷款6.5亿元,有效破解了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三农”工作水平实现了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组织实施了百万亩土地整理、引丹灌区续建、农综开发等工程,夺取了省“红旗渠精神杯”。2010年3月26日,省“小农水”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年争取国家涉农项目资金3.2亿元,同比增长33%。粮食总产20.7亿斤,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得到巩固。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林业工作取得佳绩,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2010年11月3日,省林业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畜牧养殖、烟棉种植水平、效益同步提高。劳务经济快速发展,被命名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建成了文渠、穰东白牛示范园区,总面积达到18.6万亩,被树为全省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性工程,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培育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个、畜产品基地29个;发展农机、养殖等专业合作社100家,其中8家被命名为“省级合作社”。“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作扎实开展。扶持发展示范村82个,在种、养、加领域内涌现出一大批专业乡、专业村、专业户。新村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设新村16个,通过“三项整治”新腾耕地2.2万亩。移民迁安全省领先。一批移民全部实现和谐搬迁。二批移民15个新村去年年底前全部实现了二层封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位居全省第一。2010年11月21日,省二批移民新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省政府对我市二批移民新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线工程渠线征迁、围档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顺利完成,被评为“河南省征迁工作先进县(市)”。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四级城镇体系构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城乡建设水平实现了持续提升。规划编制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一轮城市总规、土地利用总规、产业集聚区、内外城河景观带详规顺利完成;村庄规划基本完成;“邓国春秋园”、台湾风情园详规全面启动。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建成了古城路步行景观街、邓桑快速通道;升级改造了新华东路、邓孟路海营段;电力大厦、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综合大楼、病房大楼主体等工程基本完工;垃圾处理厂二期、二水厂、中医院迁建等工程进展顺利。穰东、构林、林扒、赵集、孟楼等重点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乡镇卫生院、电管所、敬老院、文化站等公用、公益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城区环境卫生、交通、市场秩序得到有效改观。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荣获省“园林城市”称号。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粮油、农机、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扩大;粮食、棉花、烟叶、石油四大物流仓储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工程”、“新网工程”扎实推进;金融保险、物业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方兴未艾。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为民造福,切实加强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持续提升。全年投入资金13亿元,用于民生改善。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良种等各类补贴2.5亿元;整村推进6个村1.9万人脱贫;投资3200万元,解决了6.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开工建设了两个廉租房小区共计1740套8万平方米;足额兑现了贫困生补助资金和公用经费。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16名,新增城镇再就业1.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严格落实,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扎实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99.8%,受益率达到100%,位居全国前列。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社会进步,努力维护大局稳定,和谐社会构建水平实现了持续提升。投资1.5亿元,新建、改建干线公路、县乡、通村公路322.5公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人口和计划生育三项国策全面落实。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7%,再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公开招聘教师175人,充实了教师队伍;致远实验学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被评为全省重点民办学校。文化事业持续繁荣,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戏剧《范仲淹》、历史剧《西台御史》分别荣获中国戏剧文华奖、剧本奖;文化茶馆荣获文化部第3届创新奖、第15届群星奖;成功举办了世界邓姓文化研究座谈会、姚雪垠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等大型活动。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全民医保”,卫生项目资金争取数量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被命名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广电工作成效斐然,所有行政村都连通了有线电视,中心城区实现了数字电视全覆盖,“优秀电影进校园”活动效果良好,全市中小学生每学期都能看到两场爱国主义电影。统计工作取得佳绩,被评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河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爱民实践“大走访”、“打黑除恶保平安”等专项活动持续推进,被评为“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市”。信访稳定、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司法调解工作扎实推进,维护了大局稳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被评为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拥军爱民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河南省双拥模范城”。依法行政持续推进,政府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人事、审计、物价、气象、残疾人、地方志、行政审批、侨务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标志着我市“十一五”主要任务圆满完成!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旱涝灾害不断发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科学决策,积极应对,团结拼搏,克难攻坚,抓发展、促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推动并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蓄势勃发的崭新阶段。可以说:——这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攀升的五年!五年中,经济总量实现了“四个翻番”:2010年GDP是2005年的1.9倍,基本实现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2.3倍,翻了一番多;总财力是2005年的3.7倍,翻了将近两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05年的5倍,翻了两番多。发展后劲实现了“三个跨越”: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是2005年的2.7倍,新增贷存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标志着我市实现了由资金流出地转换为资金流入地的历史性突破;累计引进工业项目资金146.7亿元,是2005年的11倍;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20个,是2005年的10倍。——这五年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实现突破的五年!五年中,经济结构实现了“四个优化”: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2%提高到44.2%,工业入库税金占税收的比重由7.8%提高到18.3%,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48.3%提高到66%,三次产业比由一二三转变为二一三。工业发展实现了“五个倍增”:五年中,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倍,入库税收增长了3倍,利润增长了8倍,限额以上工业个数增长了1倍,实现产值增长了5倍,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五年是我市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五年!五年中,我们在“三农”工作中实现了“三个提升”,完成了“三园”建设。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较2005年增长41%,连续七年实现增产。高标准建成了桑庄腰店、文渠、穰东白牛3个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外树立了形象,对内树立了榜样。——这五年是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五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9亿元,年均增长43.5%,在广大农村实现了“五通”、“四有”。全市通车总里程达到41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油路;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户户通电;广播电视通信光缆达到了全覆盖,实现了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实现了村村有小游园、有文化茶馆、有标准卫生室、有人口计生室。——这五年是我市城乡面貌显著改变、邓州形象明显提升的五年!五年中,我们基本完成了“两大建设”任务。一是四级城镇体系构建任务基本完成,二是中等城市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建成了一高中、人民公园、北京大道、邓桑快速通道、邓州宾馆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完善了城乡公共、公益服务配套设施,提升了城市品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