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近代中日关系一、同在改革路中的博弈(1840—1894)1、日新月异与天朝上国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清朝和日本的江户幕府都奉行锁国政策。1854年日本被美国“佩里舰队”强行打开国门。日本面临着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一样的命运,但江户幕府仍然实行保守政策。可是在1868年,革新派成功推翻江户幕府,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西化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1。日本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在国内引起了一场日新月异的变革,直接促成了近代日本的崛起。而当时的中国也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被迫打开国门,面对着被瓜分的命运,当时的清政府也同样进行“维新变法”来学习西方,可是由于守旧派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维新派力量还比较软弱、弱小,所以维新变法失败了。同样都在同一时期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可是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中国的变法却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结果导致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落后挨打的道路。2、紧随修好条规而来的阴谋当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产生了矛盾,政治上,由军阀,地主和官僚垄断,人们没有民主。经济上,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来的资本家垄断,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日本国内市1《简明日本近代史》吕万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场狭小。所以统治集团需要对外侵略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争取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走上“争韩侵华”的道路。为此确立了三大外交目标:一是修订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二是与朝鲜订约以打开其门户;三是与中国订约建交,谋求在华领事裁判权和通商特权,并为入侵朝鲜创造条件。2与西方列强修约阻力较大,一时难以实现,与朝鲜订约也遭到拒绝,于是明治政府就把与中国订约作为其外交的突破口。于是,在1871年9月,清朝和日本在天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正式确立了对等的国家关系,中日关系也从此进入近代的新阶段,可是要知道这些修好条约只是日本的阴谋而已。并且在1872年,日本否认中国是琉球群岛宗主国的地位,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设置琉球藩,再到后来废除琉球藩,变为冲绳县,正式成为日本的一部分。这也足以证明了日本签订修好条约只是他的阴谋而已。二、烽火连天起(1894-1945)1、甲午战争由于朝鲜东学党的起义,在1984年8月,清政府对日宣战。同时,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明治维新时,日本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并且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再加上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支持,这些都为日本对外侵略提供了条件,并且当时中国封建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以慈2选自《近代中日关系丛书》禧为首的清政府实行媚外的外交政策,一味投降妥协,再加上当时中国是小农社会,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在军事方面要远远落后于日本,这些都表明了在甲午战争中我们失败是必然的。甲午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可是清政府一直处于屡战屡败的地步。甲午战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的“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3,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充分证明了上文的日本当初与中国建立修好条约只是日本的阴谋;还有条约中“中国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后增加三千万两“赎辽费”。”4使清政府的独立财政几乎破产,大量举借外债,使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被外强控制,并且这些赔款对于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其在上世纪30年代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2、中国的觉醒由于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中国有识之士去寻觅救国之道,可是留学欧美虽然很好,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决定“以强敌为师”,东渡日本,并且当时清政府实行鼓励留学日本的政策,再加上当时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留学日本热潮的升温。于是一批革命先驱抢先东渡日本游学,在舆论环境上带动了留学日本热潮的高涨。3、“一战”期间日本乘隙而入在一战时,由于侵略中国的西方各国列强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选自《甲午中日战争》4选自《甲午中日战争》所以他们想争夺更多的利益来满足本国的需求,于是各列强都离开了中国去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当时中国提出德国直接将山东权益交还被拒,于是决定保持中立。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在其远东盟友。日本于是对德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益。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中国身上,日本驻华公使觐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政府绝对保密,尽速答复。此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威胁利诱的手段,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4、“一战”窃利国转嫁经济危机一战时,西方各国由于战争的原因,需要从国外购买战争必需品,所以日本在此期间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海外商品市场的扩大为日本带来了巨额的外汇收入。而且在一战中,当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战事时,日本趁此机会夺取亚洲的市场,这些都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一战后,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的矛盾。还有就是一战后资本主义社会还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因此自然引发了经济危机。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且国内存有大量封建残余,劳动力没有得到根本解放,工业化步伐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这次危机对于日本打击很大,极高的失业率,阶级矛盾的加剧,这使得日本政府迫切的需要用海外的资源来为自己的工业补充新鲜血液,所以他们最终选择了发动了著名的九一八事变,并最终开始了对于中国的侵略战争。5、虎狼之心昭于市井、局部战争爆发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主要战略策划者石原莞尔分析了日本称霸亚洲的目标及未来日美矛盾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世界为对手,在东亚的天地中进行持久战,根据以战养战主义,由长年累月的战争而出色地实现工业的独立,充实国力,以迎接继而来之的歼灭性战争”。“解决满蒙问题乃日本的唯一活路。”“如完成对美战争的准备,即不惜立即开战,坚决将满蒙之政权与我手。”于是,石原莞尔的以上建议成为以后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主流政策。5在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可是由于当时国民政府主张“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地区沦陷。九一八事变后,当时国民政府主张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对日政策,认为应该先统一中国,再去对抗日本的侵略。共产党被迫选择反蒋抗日,但是“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后来在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的杨虎城在西安发动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于是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6、全面侵华与全民抗战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从1937年6月,驻丰台的日军继续举行军事演习。然后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6于是,爆发了“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侵华期间在中国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随着日本局部侵华向全面侵华的转化,共产党和国民党逐渐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国民党处于正面战场,与日军正面交战,共产党处于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从后方攻击。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再加上当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抗日战争历时八年后,在1945年终于获得了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的民族耻辱。三、总结与教训从近代的中日关系中,我觉得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一、“落后就要挨打”,近代的中国由于闭关锁国,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经济与军事实力都比较落后,当时其他帝国主义都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大工业经济。所以地大物博、军事实力较弱的中国无疑成为被侵略者,所以,我们以后要努力成为先进的科技大国,增强综合国力。6选自《抗日战争》二、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1871年中日签订了修好条约,可是那只是日本的阴谋,只是为了使他们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以后的国际关系中,我们要看清楚这一点,一切从本国利益出发,一切为了自己国家更好的发展。三、多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多多吸取他国好的东西,对本国发展有益的东西可以借鉴,但是在借鉴的同时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切不可照搬照抄。四、虽然近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自1975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政治外交常有僵局,可是经济贸易往来频繁,而且当前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也许在交往中避免不了摩擦与碰撞,可是我们也应该保持一颗以合作为主的心。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像唐太宗说的那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不忘国耻,并且吸取以前的教训,努力发展科技,实行科技兴国战略,并且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综合国力,就像习近平提出的那样,打造一个富有中国梦的中国。而且在国际交往中,从本国利益出发,以合作交流为主,多多吸取他国某些方面优秀的经验,而且要避免战争,使世界处于和平安定之中。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