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香港经济的边缘化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香港经济的边缘化问题一、香港经济边缘化问题的意义在八十年代,粤语文化非常流行,在内地看香港电影,听香港歌手唱歌是十分普遍的事。香港的经济也非常发达,而大陆这边正处于开放的初期,人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香港就会有一种很自傲的心态。他就会觉得,我身上的钞票非常多,我身上的资本非常多,我有很多不同的渠道享受不同的娱乐方式,去接触西方的各种不同的知识和各种不同的潮流,但是内地没有。对于大陆,他们会有一种俯视的心态,会觉得大陆来的都是他们所说的“阿灿”、“表叔”。所谓“阿灿”和“表叔”其实都是一种歧视称呼,就像以前上海人会称外省人为讲乡下人一样。但是到了回归以后,特别是金融风暴以后,从97年到03年,香港的整体趋势是向下的,香港人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似乎没有内地那么好。另外一方面大陆也是不停的往上升双方此消彼。到2003年,中央政府出台了自由行这样的措施,运用政策手段去推动香港经济的发展。香港人就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从前珠三角地区,香港是其中的龙头老大,制造业都由内地负责加工,由香港这边来设计,来负责销售,就像前面是商店后面是村庄、作坊一样,所谓“前店后村”。到了2003年,珠三角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比较大的城市,不想做香港的作坊或加工厂,想和香港一起去做销售,一起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2003年广东省的GDP第一次超过香港,香港似乎觉得丧失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其被边缘化的心态就更加明显了。另一方面,香港同区域间的竞争,比如说同新加坡,同韩国,香港也会发现,别人在抢自己的饭碗,比如说澳门的博彩业,特别是2007年永利在澳门开设赌场以后,澳门的博彩业如日中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澳门一掷千金,推动了澳门当地的旅游事业。2006年以前,每年到香港的旅行的旅客数量年平均要比澳门多600万,但到了2006年,降到200万。这200万人实际上给香港人敲响了一个巨大的警钟。还有我们知道目前台湾已经和大陆直航了,这对香港机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有数据表明,香港会因此而损失5%的转机乘客,这同样加剧了香港人对被边缘化的心态的恐惧。香港的经济是否真的被边缘化了呢?上海等新的经济中心的出现是否会对香港的经济造成威胁呢?香港的经济竞争力是否还存在?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香港人感到前途迷茫的地方:风光不再,是否能保住优势,再创辉煌!二、香港经济边缘化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之下,香港自遭遇金融危机重创以来,经济发展一直不振,后来在CEPA的推动下才得到扭转。关于香港经济边缘化这个问题最早是在2006年3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长许仕仁在“国家十一五”规划:“香港的角色”研讨会上提出的。该会议明确指出,国家未来的发展对香港有深远的影响,香港在充满机遇的同时,也面对更多的挑战。珠江三角洲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且在位置上接近货流的源头,我们必须正视被边缘化的问题。随后,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等高官也先后告诫港人,要有面对边缘化挑战的准备。任志刚认为,香港在内地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有可能被边缘化。在此之前,任志刚也说过,人民币自由兑换会使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影响。改革开放前夕,内地在10年“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经济发展已濒临崩溃的边缘。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45.2亿元,人均为379元,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工业化仅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资供给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当时香港已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成为世界出口加工区之一,享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1978年本地生产总值816.23亿港元,人均17488港元,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20位,1991年还上升至第10位。但香港经济发展步履蹒跚,结构调整困难重重。亚洲金融危机前夕,由于回归在即和香港境内外的一片大好形势,香港经济繁荣达到了顶峰,1997年下半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年本地生产总值仍上升到历史最高点,达12161.02亿港元。然而,亚洲金融风暴在经济繁荣时期突然到来,给香港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创伤。到1998年中股市、楼市比1997年高峰期已下降了四五成。据渣打银行估计,从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股市和房地产共有4万亿港元不翼而飞,平均每户损失200万港元,不少人沦为负资产业主。金融管理局的资料显示,银行的负资产按揭贷款未偿还的有1270亿港元。1998年对外贸易下降9.6%。连续5年通缩,消费物价指数累积下跌逾10%,平减物价指数累积跌幅24%,自美国1929年大萧条以来,香港是唯一的平减物价指数跌幅这大的城市。这是香港战后遭遇最为惨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危机过后并不如人们预料那样很快恢复。当时大多数港人自信地认为,香港会是经济恢复最快的地区,结果事与愿违,经济复苏步履维艰。尽管1999年本地生产总值在1998年下降5.3%的情况下,上升了4%,出现复苏的迹象。可是,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和经济结构仍然失衡的影响,2001年再次出现经济衰退,仅增长0.6%,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下降0.3%。这就是说,在这几年里香港并没有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结构性失衡还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港人的信心倍受锐挫,感到十分迷茫。对于香港经济边缘化的趋势现状越发担心。三、香港边缘化的核心问题——竞争力下跌的原因1.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步履维艰,成效甚微香港经历工业化和服务业化两次转型之后,提出要建设高附加值的创新、知识型经济蓝图。香港传统支柱产业均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和规模,且面临金融风暴冲击后的调整,故有必要发展其他产业作为补充。但是香港经济结构转型步履维艰,成效甚微。从知识经济和创新最重要的指标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以及R&D经费来说,香港不仅人均数量偏少,而且总数量也偏少。截至2010年,香港科研人员只有24100人,而投入研发经费总额也只133亿港元。同时香港的制造业偏少,这使依附在制造业上面的科研能力难有很大的发挥。而根据WEF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排名,2011年香港的高等教育和培训世界排名第28名、科技创新能力世界排名29名,这说明香港转向知识型经济困难重重,并且效果有限。而经济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却又是科技和知识力量的竞争,所以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的困难也影响到香港经济相对竞争力。2.香港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路径依赖香港经济严重依赖金融和地产等服务业,但是香港社会对于香港经济需要结构调整未达成共识,由此香港经济结构调整和路径依赖的矛盾突出。房地产是香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占据香港GDP比例在18%以上(最高峰一度达到31%),香港政府需要土地财政维持其财政支出,而房地产需要高房价积累自己的财富,社会资源都用于房地产上。此外,房地产对香港金融市场影响也巨大,一方面房地产股票占据相当比例的香港股市市值,另一方面和房贷有关的信贷以及金融衍生品占据香港金融市场的很大份额,这样香港经济的发展便严重依赖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这样的经济结构就异常脆弱,严重影响香港经济的竞争力。3.自由主义不干预经济政策的可能影响由于曾受到英国殖民统治,自由主义思潮在香港有较大影响力,这也影响香港当局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港英当局基本上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70年代以后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对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制造业外移趋势,基本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既不采取措施挽留本土制造业,也未透过积极的产业政策推动高科技及高增值产业发展,以巩固制造业在经济中的地位。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实行“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经济原则。更具体地说,一方面,基本认同政府应更积极地参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仍然缺乏如何支持与培育新兴产业和产业组织的经验。因此,从回归以来特区政府的工业与科技政策成效来看,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的主要是政府过去比较擅长的科技服务方面,包括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援服务。而在关键性的科技开发方面则举步维艰,至今仍未能在本土培育出高科技制造业。不够强大的科技力量对支撑香港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作用不明显。4.香港没有融到内地经济体系中,未能同步享受内地经济高速增长成果自1997年以来中国内地经济年平均增速约9.5%,而香港年均增速只有3%左右。这说明香港经济并没有搭上中国经济这辆快车,还没有融入到中国经济体系当中。回归之后,深圳方面提出了港深全面合作,这本可以推动香港成为大珠三角经济区的龙头,但由于种种原因,香港融入大陆经济体系的这个机遇胎死腹中。从1997年到2003年间,香港经济呈现出负增长,失业率增加,竞争力下降,直到2003年CEPA实施,香港经济开始北上,试着融入内地经济体系,此时经济才开始有所起色,逐渐恢复活力。但是由于香港政府面临着城市型经济体抑或独立经济体的选择,使其融入内地经济体系的决心不够彻底,这也可能影响到其竞争力。5.内地一线城市的群体崛起对香港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香港经济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传统的金融、物流与对外贸易、专业服务和旅游业上面,而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的这些传统竞争优势正在相对衰退。从金融方面来说,内地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和成熟,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部分国际资本不再需要借道香港迂回进入内地,这就影响到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目前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以及交易额均已超过香港:香港股票总市值约为4万亿港元,而上交所总市值达到16万亿人民币,深交所总市值约7.2万亿人民币,同时香港金融市场的做大做强还需要国家对国企赴港上市进行支持。从对外贸易和物流来说,目前由于内地的逐渐开放和国际化水准提高,香港作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作用已没有那么强,其转口业务也受到冲击,同时深圳海运和广州的空运严重挑战香港国际物流和外贸中心的地位,上海的海运已经超过香港。目前香港的专业服务和旅游业相对于内地一线城市还有较大竞争优势,但这些优势能否长期保持就难说了。6.亚太区的新加波、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的发展对香港经济竞争力造成严重冲击香港不仅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受到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激烈的挑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面对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的竞争。2011年,由于新加坡经济增长以及港币相对贬值,新加坡GDP超过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以及韩国的产业结构也较香港合理,其中2011年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工业生产值占GNP比重分别为28%、32%、39%,唯独香港只有7.3%,这表明香港经济结构相比其他“三小龙”显得异常失调,这种失调直接影响到香港经济的持续增长率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四、香港提高竞争力防止边缘化的建议1.主导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并结合香港经济发展特点提出相应战略规划香港政府已经缺席了香港经济工业化和服务业化两次转型,而要将香港发展成为知识型经济体,使香港成为创新科技中心,这都离不开政府战略规划和指导。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电子工业发展都由政府当局采取干预性的工业政策而令经济迅速向高科技工业转变。所以香港政府应该放弃放任不干预政策,主导第三次经济转型。2.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经济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度设计方面入手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保持竞争力优势,香港政府应该在教育系统、基础设施和研发活动进行大量的投资,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我们前面分析可以看出,香港科研活动经费只有133亿港币,不到GDP的1%,和发达国家的3%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香港政府应该加大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另外香港还要建立好相关配套设施,给予高科技提供融资和税收方面的优惠,使科技研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3.吸引内地以及全世界的高科技人才到港,加强与内地科技合作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是科技,而科技的关键是人才,所以香港政府应该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另外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方面应该和内地合作。一方面可以提升香港的产业结构增加香港制造业的竞争力,另一个方面也可以促进香港服务业向内地延伸,同时增强香港服务业竞争力。4.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以及优化金融服务金融业是香港传统优势产业,而金融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金融创新的竞争。为了保持并扩大这种优势,香港政府应该支持香港金融创新能力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