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7日在邹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邹平县县长范连生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邹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经受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中共邹平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大力弘扬敢想、敢为、敢当的“三敢”精神,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坚持科学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8亿元,增长13.7%;财政总收入275亿元,增长3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58亿元,增长28.9%。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排名第22位。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邹平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0亿元、增加值378亿元、利税165亿元,分别增长32%、25.7%和55.5%。全县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8家,过亿元的12家。开工建设生产性重大项目42个,完成投资100亿元,28个项目竣工投产。开发区引进项目15个,完成产值920亿元、增加值230亿元,分别增长31%和25.5%。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亿元,同比增长6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申报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5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3件和山东名牌1个、市长质量奖2个,复评山东名牌6个和山东服务名牌1个。对外贸易再创新高,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31家,完成社会出口95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2.5亿美元,分别增长31.6%和33%;完成进口10亿美元,增长57.2%。蝉联中国棉纺织名城,被命名为中国玉米油城和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19处,新上“一村一品”项目65个,发展蔬菜大棚401个、现代养殖小区54个和现代渔业项目6个,被评为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5家。新增“三品”认证7个、标准化基地4.4万亩、保护性耕作9.9万亩,完成土地流转5000亩。实施农业项目24个,争取全国小3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和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奶牛产业项目落户我县,引进上级无偿资金1.3亿元。实施水利工程47项,建成各类方田4.7万亩。培训农民5.1万人次,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健全完善农产品检测体系,有效防控了畜禽疾病和农作物病虫害。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实现三产增加值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分别增长17.6%和12.8%,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寿平铁路物流园区签约,运达物流中心加快建设,西王物流园区和齐星铁路物流园区建成投入使用。商贸餐饮业蓬勃发展。银座商城入驻我县,圣豪商厦、供销商厦等重点商贸企业实力增强;邹平国际大酒店奠基动工,邹平宾馆开业运营,全县星级宾馆接待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业健康发展。范公祠二期工程开工,鹤伴山长生院、嘉业生态园一期建成,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被评为中国特色生态旅游县。(二)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加大规划编制力度,扎实开展“城市建设重大提升年”活动,实施城建项目57个,完成投资23.3亿元,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十一大重点工程建设,其中邹韩路综合提升、长山工业供水和北外环东延、魏桥镇新农村社区建设基本完成,黛溪河综合治理、月河水系、黄山市民公园拓展、济青高速南出口综合整治、会仙一4路西出口综合整治、于祖山林业生态园、东南外环对接和开发区新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建设南部城区,三山两湖一河片区、中轴线片区、鹤伴二路与邹周路交叉口片区全面开工,县规划展览中心、南水北调技术中心等5个综合服务设施加快建设,西外环、鹤伴二路东延、邹鹤路中段续建全部完成。积极改造老城区,完成月河一路、黄山五路绿化和黛溪二路城里段、黄山三路染织厂段、黛溪五路北延、朝山街南段及黄山一路改造等道路设施建设。实施商住项目9个和城中村改造项目19个,完成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百件实事”119项,完成投资13.7亿元。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7个,完成建筑面积94.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公路110公里,完成庆淄路韩店至高青段和309国道改造提升任务。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基本实现镇办通达公交车。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打击恶意排污、偷排偷放等行为,取缔非法“土小”企业300余家,停产治理企业27家。对35家企业实施治污再提高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4万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卫生镇3个,7个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审核。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920个,改厕3950个。启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25个,初步搭建起“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三级网络。成片造林2.1万亩,新建农田林网6万亩,绿化村庄40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1.5%。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资源要素供给保障有力。实施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完成新一轮土5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调查。积极做好水资源调配,全年引蓄黄河水3亿方。加大电力调配供应,全年供电量110亿千瓦时,建成106个电气化村。引进各类人才2700余人,其中本科学历及中级以上职称1500余人。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引进无偿资金5.4亿元,实现政府融资4.9亿元。引进项目158个,利用县外资金121亿元;新批外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4亿美元。齐星铁塔深圳上市和西王糖业配股增发,融资6.6亿元。第九届银企合作促进会签约合同贷款项目617个,金额501.57亿元,占全市的45.3%。邹平浦发村镇银行、齐鲁证券邹平营业部和惠泽、正鑫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2.02亿元,贷款余额363.45亿元,贷存比达120%。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三)坚持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技项目130项,企业申请专利611件,取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重大科技成果40项;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利明星企业;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和义务教育“三免”惠民、课桌凳更新、仪器配套、校舍安全、农村中小学“211”工程,新建校舍10.8万平方米,黄山实验初中投入使用,黛溪小学、西董素质教育中心主体完工,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鲁中职业学院创建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积极开展全6国文明县城和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省级文明单位达到33个、市级101个。深入推进“811”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功举办第九届范公读书文化节、首届水杏采摘节等大型文体旅游活动30余场次。体育比赛成绩突出,获国际比赛金牌1枚和国家级比赛金牌1枚、铜牌3枚,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扎实开展“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年”活动,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获全市人口和计生巡回观摩综合测评第一。积极推进县镇机构改革,长山镇列入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扎实开展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被评为全国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对台、广电、气象、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分别增长14.5%和13.3%。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征缴社会保险费7.5亿元,各类参保总人数达到70.1万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840元和1600元,实现应保尽保。发放救助金和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31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8万人次。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平均降价29.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新农合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每人每年5万元。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大楼、码头卫生院病房楼7和韩店卫生院新院完成主体,74处高标准中心卫生室全部建成,农村卫生普惠工程荣获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十大服务品牌。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8万平方米、廉租房1.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住房建设14630户、危房改造796户。除险加固水库7座、塘坝17座,建成山区小水窖49座,维修改造危桥92座。扎实推进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249个村20万群众用上优质地下水;升级改造46个村自来水,受益人口3.5万人。年初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成效明显。“平安邹平”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平安邹平建设推进年”和“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继续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严打集中整治,认真抓好企业、校园等安全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完成“五五普法”任务,深入推进“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大力开展“三优三满意提升年”活动,深化“优秀服务品牌”创建,政府部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强化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监管,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被评为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完成了市政府安委会下达的8各项安全控制指标。各位代表,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207.3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38亿元,年均增长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700元,是“十五”末的2.5倍。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0.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7倍。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58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3倍和3.7倍,年均增长27.2%和29.5%。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的排名由2005年度的62位上升到2009年度的22位;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4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3位,基本实现了由工业强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过去的五年,是我县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8.4∶72.1∶19.5调整到4.4∶66.6∶29。工业经济高速发展,五年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16家,总数达到420家,总产值比“十五”末增加1278.6亿元,年均增长28.1%。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1家,农产品“三品”认证总数达到33个,标准化基地面积达到32.6万亩,分别比“十五”末增加69家、21个和19.1万亩。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9提高了9.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67家,比“十五”末增加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15.3个百分点。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以建设现代化鲁中中等城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南部新城区,积极改造老城区,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30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2平方公里,人口38万,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2平方公里和8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