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教案首页课程班级编写教师授课日期授课时数单元课题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要求课堂目标:1掌握无氧酵解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途径复习及预习重点1.体内糖代谢的概况2.无氧酵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难点1.体内糖代谢的概况2.无氧酵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解决重、难点的方法课堂小结评估反馈布置作业及预习课后记教案续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糖代谢从本章开始将讨论物质代谢,即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规律。这种代谢包括物质的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糖类的分解代谢是研究最早了解清楚的,同时糖代谢的最后途径-三羧酸循环亦为其他物质分解代谢所共有。糖代谢概述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氧化产能(第一能源物质)生物膜组分(糖脂/糖蛋白)组成活性物质(抗体/凝血因子)二、体内糖代谢概况三、血糖和糖原血糖—糖在体内的利用、运输形式糖原—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四、糖类的消化吸收淀粉主要消化部位是小肠。淀粉在消化道中经淀粉酶、a-葡萄糖苷酶等作用而成为葡萄糖,后者经门静脉吸收入体内。教案续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第一节葡的分解代谢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一、糖酵解1.定义: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糖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2.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3.反应过程:为便于理解,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酸酯的生成特点:是G活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从G→FDP,要消耗二分子ATP:从糖原→FDP,消耗一分子ATP。有二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关键酶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主要限速酶)催化。己糖磷酸酯不易透出细胞,有利于糖的作用。第二阶段:FDP裂解成二分子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可互变。第三阶段:生成丙酮酸,产生ATP特点:此阶段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这种高能磷酸基可转移到ADP分子上形成ATP,这种直接将作用物分子中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使其磷酸化为ATP的过程称作用水平磷酸化。一分子G变2分子丙酮酸时可生成4分子ATP。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三个不可逆反应,是第三个关键酶。第四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丙酮酸在无氧时加氢还原成乳酸,其中的NADH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而来。教案续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4.肌肉及红细胞糖酵解(1)肌肉:运动初(2-3分钟)所需能量来于磷酸肌酸和糖酵解。继之,糖酵解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乳酸产生增多。运动停止后,利用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乳酸通过异生成糖或氧化分解供能而消除。(2)成熟红细胞的糖酵解的特点: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因此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每天25克左右)进行糖酵解获得,少量通过磷酸戊糖途径。酵解产生的ATP主要用于细胞“钠泵”的正常功能。红细胞糖酵解的特点是在酵解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1.3-DPG转变成2.3-DPG,后者再脱磷酸变成3-PG,并进一步酵解产生乳酸。此2.3-DPG侧支循环称2.3-DPG支路,产生支路的原因是红细胞中存在DPG变位酶和2.3-DPG磷酸酶,前者活性大于后者,故可使2.3-DPG堆积起来。2.3-DPG生成的主要生理意义在于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在组织氧分压较低的情况下,HbO2放出氧适应组织需要。5.糖酵解生理意义。主要生理功能是在无氧条件下供能,某些组织如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通过酵解供能。糖酵解中G→丙酮酸,是糖有氧氧化的前过程。教案续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