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管理设备是进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正确使用,是保障我处汽车维修工作正常开展的技术物质基础,对整个维修设备的管理,必须实行“科学管理、正确使用、合理润滑、精心维护、定期保养、计划修理”,保持完好,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设备管理科学化,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一、为加强设备管理,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保证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必须正确合理使用设备,班组内对所分管的设备必须做到1、坚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作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制定班组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2、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人员应当通过学习、培训,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操作,特殊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必须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凭证操作。23、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4、设备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到“勤检查、勤观察、勤保养”,做到操作环境清洁、规范,设备见本色,为机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5、根据维修的生产过程和工艺特点,合理选用配备的各种机器设备。6、根据机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其他技术特性恰当地安排加工任务和工作负荷。7、对机器设备配备相应工种的熟练的操作者。8、严格贯彻执行有关设备使用和维护方面的规程和制度。9、建立健全机器设备的使用制度。10、经常开展好对班内职工爱护机器设备的宣传教育工作。11、新工人在使用设备前必须进行技术教育,组织班内职工学习有关设备结构、性能、使用维护及技术安全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在专人指导下学习实际操作技能。12、操作工人在熟悉了设备的性能、技术规范、懂3得了设备结构,掌握了操作方法、安全技术规程和润滑保养知识后,方能独立操作和使用设备。13、发生设备事故必须如实上报,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检修规程,造成设备事故和经济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根据事故性质及情节,严肃处理。二、操作人员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必须做到“三好”、“四会”三好:管好、用好、修好管好:班组长对班内设备负有保管责任,未经领导同意不允许别人动用专人使用的设备,设备所需附件不得丢失或挪作他用。用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设备,严禁精机粗用,操作手柄、开关等控制系统要细心使用,表面油漆、镀层等爱护好,工作表面不得乱堆乱放工具及零件。修好:设备在保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参与保修,以便熟悉设备结构、性能,并提高保修能力,培养鉴别设备故障和分析故障的能力,操作者能够进行一般的修理和调整。4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修、会排除故障会使用: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方可使用,新工人应在有关人员指导下,方可操作,操作时精力集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会保养:做到合理润滑(定点、定时、定质、定量),保持润滑油面和传动部位运转正常,按规定清扫、擦拭设备,做到设备清洁,保养及时,不带病工作。会检查:设备启动前,必须检查各操纵部分、运转部分、限位部分等是否正常可靠,一切正常可靠后方可启动,设备在运转中应经常观察运转情况,如有异常状态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认真检查原因,不弄清原因、排除故障,不准盲目操作。要能够按规定项目和方法检查设备精度。会排除故障:能够鉴别设备的正常和异常现象,能够分析故障部位和原因,一般故障能自行排除,在电工指导下熟悉电气系统并在电工检查时能协助工作,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有关领导,不得继续使用。三、设备管理实行定机、定机制度,并执行交接班制度,特殊情况下,少数工人可定同型号设备一台以上,对多数人操作的设备,每周必须定值班人员一人,并实5行交接班制度。四、设备在使用中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建立交接班记录,交接时要当面交清设备技术状况,交清附属装备,交清工作任务,接班人员要认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否则出现的一切问题由当班人员负责。五、设备的保养和修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技术状况的变化如松动、变形、干磨擦、异响等现象,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的过早损坏,所以设备的保养、修理是设备自身运动的客观要求,设备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检修规程,执行检修技术标准,以保证检修质量,缩短检修工期,降低检修成本。设备的保养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1、例行保养:由操作者在每日、周末、月末进行一次,内容是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检查油标、油位、滤清器、防尘、防漏、防护装置、润滑部位和零件的完整。保证油、电、气、水畅通无阻,无泄漏。2、一级保养:由操作者进行,维修工配合,时间为设备累计运转400-500小时(或双班制一个月,单班制两个月)进行一次,内容除包括例行保养各项作业外,6应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电、气、水路,更换油封、油毡,调整各部件间隙,紧固各部位螺栓。3、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配合,时间为设备累计运转2400-2500小时(或双班制六个月,单班制十二个月)进行一次,内容是对设备进行部份解体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局部恢复精度、润滑系统换油、电气系统的检查、修理。设备的修理分为设备小修和大修两种。1、小修:是工作量较少的局部修理,它是在设备所在地点更换或修复少量已损零件,并调整设备的机构,校对设备的基准,以恢复和达到规定的精度、功率和其他技术要求,并保证使用到下一次修理。2、大修: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修理,它需要将设备全部拆卸,更换和修理全部的磨损件,恢复设备原有精度、性能和效率,达到原出厂标准,并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六、设备的改造与更新设备的更新一般是以比较先进、完善和经济的设备来代替物质上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7设备,使企业能够在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动态中,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使生产建立在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设备的改造是把科学技术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有重点、有步骤的改变现有设备的技术落后面貌,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对于设备的改造和更新,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在设备改造和更新工作中,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力求少花钱、多办事,讲究实效。1、设备的改造:主要是改变设备的局部结构以及改善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生产率,本质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局部更新,改造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改造的可能性,力求经济有效地达到改造目的。2、设备的更新:是指用新的、性能好、效率高的设备,更新陈旧的、不能再使用的或在技术性能上已保证不了产品质量要求的,在经济上又很不合理的设备或者是哪些笨重、劳动强度大的设备。设备更新包括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测试手段的更新。损耗严重、技术性能精度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经济效益差的设备,大修时经济不合算,甚至在二、三年内材料的浪费超出购置新设备的老旧设备,应优先予以更新。8七、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设备的验收交接、档案、管理和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1、建立健全设备的验收交接制度,凡设备进厂制造、安装、大修、改造、报废、出厂等均应按规定办理验收交接手续。2、建立反映设备数量、价值、技术特征、维修动态、技术状况等资料的设备卡片、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做到记录准确、及时、凭证齐全,为设备的修理、改造、更新、报废提供决策依据。3、建立健全设备维护、检修、制造、改造、更新的管理工作标准和考核制度,并对安全、节能、环保等设备运行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设备的台帐、卡片和技术档案:1、设备台帐:是由技术部门统一建立,按设备的工艺、性质及部门和班组逐一登记,便于了解设备的类型、数量及分布情况。2、设备卡片:为便于随时查阅、设备卡片按设备统一分类编号、顺序装夹,由设备管理人员掌握。3、设备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是反映设备基本面貌、9变化情况和设备本身技术要求的重要资料,技术档案的主要资料有:设备明细记录、设备或制造、技术说明、使用说明书、设备的结构及易损配件图纸和目录,设备历年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设备的技术鉴定和修理记录、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的润滑部位、其它纪事等。八、设备的保管、迁移和报废1、设备的保管:所有生产设备,均应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台帐,逐台登记,对于主要设备设置技术档案,每年清查一次,设备的技术档案,包括安装验收记录、备件图册、使用说明书、定期精度检验报告、历次修理记录和事故报告等,由技术部门统一管理,因生产任务不足而闲置一个月以上的设备,应实行封存保管,设备的封存和启封计划须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封存设备应清扫、查点,采取防尘、防锈、防潮等措施,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检查,连续封存一个月以上的设备,不提起折旧,闲置一年以上的设备,报送公司主管部门处理。2、设备的迁移:设备经安装投产后,原则上不允许随意搬动,由于生产需要,设备在厂内迁移时,须由生产或工艺部门提出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查。3、设备的报废: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10高、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设备超过了规定使用年限,主要结构严重损坏而又无法修理或经济上不值得修复、改装时,可申请报废,另外由于意外事故使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变形、无法修理时,准许申请报废,设备申请报废,需经有关部门审批,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鉴定,填写“设备报废申请表”逐级上报审批。九、设备前期管理规定1、为适应生产发展、科研、产品开发、节能、安全、环保等需要,做好对现有设备技术状况的调查、能力平衡、可行性分析、资金来源、投资效益的全部论证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出设备规划方案。2、对重大关键和进口设备,在制定方案时必须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多种规划方案的调查、研究、比较和技术经济分析,再作出是否可行的结论,以提供最佳方案,并写成报告存档。3、选型:选型的原则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设备选型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各个性能。(1)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设备的生产效率要高,保持产品产量完成。11(2)可靠性:设备在使用中,表现出精度、准确度好,经久耐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3)技术性:设备技术性要选进,自动化水平要高。(4)维修性:设备结构简单,零部件组装合理,易于检查、拆卸、维修,实现了通用化和标准化,互换性强。选择设备时还要考虑设备制造厂提供有关技术资料,备品、备件的可能性和持续时间。(5)安全性:设备在操作条件内可靠,杜绝生产事故及人身事故发生,杜绝设备因安全性差而造成过早报废。(6)节能性:设备符合国家能源政策要求,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7)环保性:对于排放“三废”设备,要求配备相应的治理“三废”的附属设备和配套工程,并把噪声控制在环境保护法规的范围内。(8)防腐性:设备必须具有耐腐蚀性,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9)灵活性:设备保证同类型产品,同操作单元过程的产品都能适应,保证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的需要。12(10)成套性:设备的系列化、标准化水平要高,成套能力强,使设备本身和更换零部件方便,有利于设备本身的更新改造。4、购置:设备从提出购置申请、编制购置计划到购置要通过有关部门履行一定程序。5、设备采购(1)设备采购严格按计划执行。(2)设备采购做到货比三家:比质量、比价格、比交货时间,能满足生产需要,然后择其优者订货。(3)向生产厂家订购设备时,一定要签订合同,内容必须清楚完整,明确规定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价格、供货时间、结算方式、银行帐号、包装、运输、到站等,另附有加工、带料、包装、调试、预付部分货款等条款,且详细注明,双方承认,签章有效。(4)为保证合同的执行,必须加强对合同的管理,要整理装订成册,及时的装入台帐。要经常分析、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保证合同兑现。6、设备验收(1)设备到货验收,首先要核对设备订货合同与托收承付单所附供货发票、名称、规格、数量、价格是否13相符。(2)开箱检查设备使用说明书、质量合格证、装箱清单是否齐全相符。(3)凡设备验收时发现下列情况者,要及时向发货单位办理拒付货款手续,并交涉补发退换等。到货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与订货合同不符。到货设备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