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珍先进事迹有感年近八旬的蒋国珍是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一名小学离休教师,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30年多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支援教育事业建设。而他自己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区区几百元,就度过一整年……他膝下无儿无女,但亲似儿孙的学子遍及全国各地。30年来,他资助或奖励的学生超过2万人次,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工资的总和。大爱无私,境界高尚,他的精神感天动地。蒋国珍1930年出生于渝水区罗坊镇蒋家村。他参过军、打过仗,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机关工作过,后又到乡村小学任教。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从未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就这样,蒋国珍成了当地中学的常客,学校的每一处变化,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他的心。每当期末考试结束,蒋国珍便到学校教务处抄下成绩优秀学生的名单,对他们进行奖励。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蒋国珍为他们代交学费,让他们得以继续上学。翻开蒋国珍那本发黄的笔记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和数据: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800元……有心人粗略地计算了一下,蒋国珍资助资金已超过了他离休工资的总额。其中还有他开荒种地的辛苦钱。不仅资助贫困学生,凡是有困难的人都是他的资助对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蒋国珍时刻关注着抗震救灾的消息,并先后两次为地震灾区捐款。5月23日,他又捐出3000元“特殊党费”,这是他5月份的全部工资加上平时的一点积攒。捐款后,老人身上只留了几元钱。有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却坦言:“把一分一毫节省下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感到幸福快乐。”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有着博大的爱心,不断追求充满人性的光辉人生。蒋国珍老师是博大的,他的所作所为,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们应该像他那样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关爱社会,关爱每一个人,让社会充满爱。向蒋国珍老师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有着离俗的淡泊,不断追求清澄忘求的无我境界。蒋老师心怀清澄,无私忘求,他过着极其清贫的生活,荤腥不买、烟酒不沾,每天用自己开荒耕种的红薯蔬菜加一把米煮成混合饭,伙食费仅一元左右。他住的是一间不足3O平方米的旧土房,家具是一张旧床和一张旧书桌,穿的是自己动手一针一线缝制或捡别人不穿的衣服,晚上点的是煤油灯。许多单位和部门给他送去水果、糕点、年货等慰问品,可他从不独自享用,不是转送给别的孤老,就是换成钱助学。在现今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效能服务年、提倡节约时期,我们要向蒋老师学习,像蒋国珍老师那样艰苦朴素、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同时,要以蒋国珍老师为榜样,发杨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创业为荣,奢侈浪费为耻,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