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常用的高效节水技术有哪些(1)采用保水型育苗基质:按保水剂与基质干料1:1000的比例(或每平方米10克保水剂)混合后进行育苗。(2)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每亩用1-2公斤保水剂与500-800公斤精制有机肥或3-4方腐熟农家肥混匀施入土壤。或者可施入腐熟饼肥150-200公斤/亩,复合肥20-30公斤/亩,过磷酸钙20-30公斤/亩。肥料与保水剂适当深施。(3)选择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①滴灌,如与地膜覆盖结合则为膜下滴灌。适于茄果类蔬菜、西甜瓜、草莓等作物。②畦上小沟灌施肥。适于高畦双行栽培的茄果类蔬菜、西甜瓜等作物。在栽培畦面中纵向开一条上宽15厘米、下宽10厘米、深约10厘米的小沟。在畦面小沟的两侧各种一行蔬菜。灌水时从畦面小沟一端灌入,灌水量以灌满小沟为止。③小管出流或微喷。适于平畦栽培的叶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等。④膜下沟灌、膜上灌。膜下沟灌施肥时小沟上面每隔50厘米左右,横放一根长约20厘米的小竹枝,然后将其两端分别埋入小沟边的泥土中压紧。取宽度适当的地膜将整个畦面覆盖好,并将其拉紧,避免垂贴于小沟壁上,四周封压严实,这样畦面上形成一个暗沟,再在暗沟一端留出一个能开闭的“活口”,供灌水施肥用。也可将地膜紧贴畦上沟底覆盖,沟内地膜留有若干小孔,从膜上明沟中灌入水肥。⑤隔沟交替灌溉。蔬菜起垄栽培条件下,这次浇奇数沟,下次浇偶、奇数沟和偶数沟轮流交替浇水。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完善工程设施,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节水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农业转变,形成一批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形成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的农业高效用水技术体系,使水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一、节水技术㈠渠道防渗技术。在自流灌区,土渠易被水冲刷坍塌,渠道渗漏损失量的50%,因此,渠道防渗可大大减少水量损失。渠道防渗一般采用衬砌混凝土U型渠或梯形渠。混凝土防渗渠道粗糙率小,流速快,有利于提高渠道输沙防淤能力,输水时间比土渠缩短30%—50%。同时,采用混凝土渠道防渗,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改善土壤,便于渠道管理。㈡低压管理灌溉技术。它是用PVC管代替土渠通过输水暗管式地面移动软管把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的一种技术,具有节水、节能、省时、省地、适应性强、输水快、损失少等优点。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井灌区,投资相对较少,施工简单,操作方便,部分地区已大面积推广使用。管道输水水的利用率为96%—98%。㈢喷灌技术。这项技术是通过水泵加压,使灌溉水流经管道、喷头等专用设备,射到空中并成雾状的雨滴,像降雨一样均匀地散落田间,对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它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壤,具有节水、省力、灌水均匀、保持水土等优点。采用这种技术,一般不会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地面湿度均匀,可以根据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状况,适量地供水,灌溉水水的利用率达92%。宜在以井灌为主的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等连片种植的地区推广使用。㈣微灌技术。它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种灌水器,将作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地表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又叫局部灌溉。它分为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溉,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比喷灌节水15%—20%。以灌溉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为主。二、节水措施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做好土壤墒情测报工作,根据土壤墒情含水量和作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确定作物是否受旱,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利用雨水达到灌溉目的。在灌溉地作物;先灌墒情好的作物;先灌经济作物,后灌其他耐旱作物。㈡短窄畦灌溉。畦长30-50米,畦宽1.5-1.6米,这样灌溉水的流程减少了沿畦产生的深层渗漏损失,可节约用水量。㈢耕作保墒。采用深耕松土,中耕除草,改善土壤结构等方法,可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雨水下渗速度,减少水分蒸发。㈣覆盖保墒。播种后,在地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利用率的作用。通常情况下,覆盖秸秆可节水15—20%,覆盖塑料薄膜可节水20%—30%。㈤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用优质抗旱高产品种。利用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合理搭配作物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通过选择耗水少而水利用率高的优良品种来达到节水的目的,可使作物产量提高15%—25%。㈥化学调控节水。为在作物生长发育期抑制水分过度蒸发,可使用无毒的保水剂、复合包衣剂及多功能抑蒸抗旱剂等,同时多施磷肥,有利于促进根系下扎吸水,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三、节水管理节水管理包括组织管理、工程管理和用水管理。要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制定工程管理措施,确定合理水价,明确职责,加强宣传,增强人们节水意识,真正达到节水的目的。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体系,必须把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田间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从水源管理,经输水到作物吸收利用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