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析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2012211436郭培培历史文化学院)摘要:中东地处欧非亚三大洲交接处,拥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能源资源、能源供应和价格影响各国经济盛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制定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开始涉足中东地区: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夺中东地区的控制权;冷战后,美国取得了对中东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对中东的控制,是其全球称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美国中东政策遏制苏联全球称霸战略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肇始于杜鲁门政府,成熟于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在中东地区几乎没有任何利益。战后,美国为推行其称霸全球的对外战略,以苏联共产主义扩张为口实,极力向“遏制”中东地区渗透。从战后初期美国在中东地区渗透的过程来看,制定中东政策的目标具有多重性。首先,“遏制”中东是最直接、最突出的目标;其次,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这是美国中东政策中应有的既定目标,也是其中较为隐蔽的一项内容;第三,实现美国的国家利益,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目标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中东政策的正式出笼。随后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和机会向中东地区渗透,到1957年初艾森豪威尔提出中东的政治真空,美国的中东政策日益成熟。战前英、法等国直接控制中东,欧洲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战后,美国在实施中东战略时,几乎都以遏制苏联扩张为旗号。美国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西欧国家加入到反苏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又可以使美国的势力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中东,又不至于引起英法等国的战略反对。这样,美国通过实施“遏制”又可暗中达到排挤英法,乘机向中东扩展自身利益的目的。美国战后在中东地区渗透,其目的不仅在于扩大美国的战略利益,还乘机扩大美国的经济利益。在经济上,美国首先看重的是中东的石油资源。尽管美国的石油资源也相当丰富,但战后经济的发展使美国的石油消耗增加。早在20年代,美国政府就打着“门户开放”的招牌,挤进中东,参与了帝国主义国家第一次对石油产地的瓜分。战后初期的美国中东政策中,始终“遏制”苏联的扩张是其首要目标。这是由战后的国际格局和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状况所决定的。战后的国际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维持了三百多年的欧洲中心格局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由于战争的结束,苏联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合作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东、西方原有的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矛盾又凸显出来。冷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完全破裂。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及军事方面的优势使它坐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把交椅,原来的欧洲列强纷纷倒在美国的大旗之下。这时,美国已不满足于孤立主义所限定的美洲一隅的狭小圈子,其对外战略也随其实力地位的上升而转向全球霸权。但是,战后的苏联由于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和锻炼,扩大了军事实力,大大提高了国际威望,成为当时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同时,苏联与东欧各国形成战略上的一致,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这在西方看来,是共产主义影响范围的扩大,苏联在其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由于苏联在东方阵营中的主导地位,美国为首的西方也自然把苏联看成的主要对手,是美国称霸世界最大“冷战”的障碍。美国遏制苏联的战略目标,在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战后美苏双方最初争夺的焦点是东地中海和中近东地区,这首先体现在土耳其和伊朗。在土耳其、伊朗问题上,美国利用了美英特殊关系和土耳其、伊朗原为英国保护国的关系,打着反对苏联“扩张”的旗号和经济、军事援助,开始了它在战后向中东的渗透。在“苏土危机”和伊朗问题上,美国一系列行动不但挫败了苏联向中东渗透的最初企图,反而使自己的势力伸入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并且取代了英国在土耳其和伊朗的地位。二战结束后,“日不落帝国”英国已经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已无力维持偌大的殖民帝国。1947年2月,英国因无力支撑对希腊和土耳其的经济、军事援助而向美国求救。这正是美国求之不得的。于是杜鲁门在3月份的国会咨文中抛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的计划。这标志着美国的中东政策出台,美国通过对土耳其的军事、经济援助,开始向中东地区进行大规模渗透。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对外政策,是美国战后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拉开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实施,就会使希腊、土耳其成为遏制苏联、抵制共产主义的前哨。把对苏联的遏制直接推进到苏联的南部边界,减少了向东欧那样的中间地带。1949年1月,在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杜鲁门提出了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主要行动原则,其中只有第四点是新提出来的,后被称为“第四点计划”,其核心内容是技术援助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计划同样是打着的旗号提“反对共产主义扩张”出的。“第四点计划”的实质无外乎利用“援助”使中东等地国家倾向美国,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达到其霸权主义的目的。正如杜鲁门所说:“第四点计划是我们对共产主义统治威胁的国家援助的具体表现,”第四点计划“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国家在衣食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的改善,从而防止共产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第四点计划”是美国战后遏制政策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对亚非拉国家的科技、经济“援助”,也是美国对不发达地区的“掠夺”,势必造成接受其援助国家对其依附和自身利益的丧失。杜鲁门的遏制政策对苏联在中近东的渗入打击不小,但苏联的地位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中国革命的胜利、朝鲜战争、印度支那危机以及中近东国家的反抗,对杜鲁门国际战略都是沉重的打击。如果仍保持原来的建立在不稳固基础上的遏制状态是不能维持长久的。对于美国来说,杜鲁门时期取得的“成绩”与其战略目标相去甚远。于是继杜鲁门之后,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杜勒斯又提出在全球拼凑军事集团,实行“包围——解放”政策,而中东自然是此项政策中重要的一环。照杜勒斯的说法,“解放”政策的立场是以美国为“解放者”,去解放“铁幕”后面的民族,亦即控制中间地带。这个政策在中东矛头仍然主要是对准苏联。同时,既然以美国为“解放者”,那么英国和法国自然不能充当主角和享受“胜利”果实,仍然有排挤英国和法国势力的意义。正是基于以上思想指导,杜勒斯提出了一个控制中东的“杜勒斯计划”。“杜勒斯计划”的要点就是在中东建立一个西方国家不直接参加的军事同盟,先有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建立一个“北层”军事集团(防御苏联),进而拼凑中东军事联盟。所谓西方国家不直接参加,就意味着不让英法介入,而由美国在背后操纵。1955年8月,杜勒斯又提出他的“中东和平方案”,宣称:中东人民无能力用安全感来代替阿以间的恐怖情绪,只有用美国参加的集体措施才能保证安全门。这个支持以色列进行阿以战争的国家,却一再扮演“和平卫士”的面目。照杜勒斯的“方案”,中近东国家应参加由美国操纵的军事集团,团结起来,反对美国认为侵略者共同的危险。为配合美国对中东的政治、军事扩张,在经济上也加紧渗透,以达到控制中东遏制苏联、排挤英国和法国的目的。美国的这些做法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的不满。但此时的英国和法国,无论如何也无法与美国在中东抗衡,只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保住原有的利益问题。同时,事实也证明,美国控制中东、遏制苏联使自己获得了极大利益,在其国际战略,本国经济发展上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并不能像美国想象的“永远”。当美、英、法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陷入僵局时,苏联乘机介入,大搞宣传攻势,支持阿拉伯各国进行反对外国干涉和对以色列的斗争。埃及接受苏联对其拟兴建阿斯旺水库的援助,并且苏联可以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武器援助。苏联终于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后进入中东,使中东局势发生了变化,美国过去的遏制政策宣告失败。杜勒斯计划并没有有效的实现,相反由于美国对英国和法国的排挤而引起的僵局,给了苏联以可乘之机,使苏联势力渗入中东。苏联相继成功实验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这些对美国的震动不小,使美国意识到苏联的危险。认为苏联并不只是它的遏制对象了,有可能是竞争对手,尤其在核军事上。这一点,后来任美国总统的肯尼迪在当时即认为苏联在核武器方面已与美国取得均势。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和石油资源的中东,理所应当不能落入苏联的控制之下。艾森豪威尔主义是在英、法干涉苏伊士危机结束后出台的。因为美国认为英、法在的撤出在中东造成的“真空”应由美国来填充。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演讲中称:他的近东和平计划是将建立一个符合各国人民权利的政治秩序,实际上就是要符合美国的意愿。但是1958年7月,伊拉克发生政变,新组成的卡西姆政府断绝与约旦的交往,同阿拉伯国家结盟。这对于美国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与美国相反,苏联的势力却在中东有所增加。战争停火后,苏联不失时机的地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借此尽量挤入中东。1957年以后,苏联相继同埃及和叙利亚签订“技术合作协定”。苏联这样做,无疑是在中东树立倾向自己的势力,渗入中东来与美国对抗。艾森豪威尔主义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控制中东,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步骤。艾森豪威尔主义并没有给中东带来和平,反而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化了。由于战略地位、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使中东在战后一直是世界政治、军事焦点。战后美国实行的中东政策,是其为配合它的全球战略,推行霸权主义的产物。无论是杜鲁门主义,还是杜勒斯计划,艾森豪威尔主义,都是美国战后全球战略、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美国在“援助、和平、解放”的旗号下,干涉、插手中东事务,支持以色列进行阿以战争。实际上,美国是当时中东的最大不安定因素。正是由于美国的插手,使中东的局势更加复杂化。同时美国也是中东地区最大利益获得者。不过种种事实证明:任何想独霸、控制中东地区的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参考文献:1.《杜鲁门回忆录》哈里·杜鲁门[美]著北京三联书店2.《1933—1973年美国史》拉尔夫·德·贝茨著3.《1900年以来美国史》阿瑟·林克著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