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浴的特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杂,以骝、栗、褐色、青和黑色居多;皮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门齿与臼齿之藏(zàng)药浴,除指在藏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药浴外,还特指采用藏区地道药材开展的藏药浴,这两者密不可分。藏药浴追求的是打开心灵、释放压力的“浴身浴心”。借用“泽被万物”的灵性之水,酝酿“天、地、人”的无尽和谐,在数以百计的天然藏药浸润中,让身体安康、让心灵释放;在静谧的佛乐天音中,体验身心超然的忘我境界,修身养性,怡神乐心,超凡脱俗。藏药浴更是治疗亚健康的最有效方法。藏药浴的起源早期的藏医在饱受寻找矿泉之苦后,便开始主动仿照矿泉配制药水。他们依据药物的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使药浴经验逐渐成熟。藏药浴的起源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起源于本民族的沐浴民俗西藏地区气候独特,只有在夏末秋初之际,才是最佳沐浴时节。在此期间,人们在河中沐浴洗澡游泳,也洗衣洗被,驱病纳祥,欢乐嬉戏。这个节日就是藏族传统的“沐浴节”。据藏族民俗传说,在“沐浴节”期间进行洗浴是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的。2、起源于佛教印度佛教对藏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而沐浴在印度各宗教中均有重要意义。早在佛教诞生以前,洗浴圣者已是普遍的社会风尚;在佛教诞生之后,佛的诞生日和成到日也都在各地成为浴佛的节日。我国藏区是藏传佛教传播的主要地区,受佛教浴佛和沐浴自身的影响也就更为直接。从而藏区人民的沐浴习俗得以强化,而当时人民对沐浴健身的功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3、起源于对天然矿泉的效仿早期的藏医在饱受寻找矿泉之苦后,便开始主动仿照矿泉配制药水。他们依据药物的性味功效,制取了人工沐浴药剂,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使药浴经验逐渐成熟。藏医的药浴疗法藏医的药浴疗法是:这也是藏医各种疗法中较特殊的一种疗法,其适应症包括:四肢强直或拘挛、跛行、疖肿、妇女杂病、肌肉软组织和关节中黄水病、由于关节炎后所致的关节强直、驼背、佝偻等病。这也是藏医各种疗法中较特殊的一种疗法,其适应症包括:四肢强直或拘挛、跛行、疖肿、妇女杂病、肌肉软组织和关节中黄水病、由于关节炎后所致的关节强直、驼背、佝偻等病。药浴法的禁忌症,包括:瘟疫症、各种发热病、浮肿、身体虚弱、年老体衰、饮食不进、眼晴病症、胸腹部内脏病症、睾丸病等等。药浴大体上有水浴和缚浴两种。水浴是最常见的,种类也不少,一种就是利用天然的温泉水来药浴。常用的药浴用的温泉水为硫磺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和石灰石温泉这五种。由于温泉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对某些病症有治疗效果,例如因风湿引起的关节和软组织疼痛、疖疮、关节强直、腰背活动不灵等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如果没有温泉水,也可以用药物熬制成药汤水来进行药浴。常用的药浴水称为五味甘露汤,其制法是,取以下五种药:圆柏叶(1份),黄花杜鹃叶(1份),水柏枝(2份),藏产麻黄(2份),丛生亚菊(青蒿3份)。每份至少用药0.5公斤;将所有药物放入大锅中,加满水,熬至只剩一半量,取出药液;剩渣再加满水,熬至只剩4/10,取出药汁,再加水熬至只剩3/10,取出药汁。把3次药液放在一起,即可供药浴之用。这种药浴应每天入浴,连续洗1一3周为一个疗程,并根据自己的病情和洗后的感觉掌握其疗程。浴水的温度要适中,不宜太冷太热,如洗浴中水温过凉,应再加热,至舒适为度。为了加强药物效力,每隔几天即应加入一些新药液,以保持效力,取得效果。除上述5种药物以外,也可以视病情而酌加其他药物,以加强药效,例如血盛而头晕者,可用白檀香、紫檀香、硫磺各3钱,研成细末加入浴水中;又如因风寒引致消化不良的,可加寒水石、荜茇、姜这几种研细末加入浴水中,以加强药力。上述水浴法还可改为蒸汽药浴,即把上述药液放入浴盆,在盆中放一小木凳,上垫棉布,让患者坐凳上,如不用小凳而直接坐盆中也可以。此种蒸汽浴与水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缚浴法是将上述水浴法所用的药物放入布袋中,包紧缝好后放在患部,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与药水浴同等的作用。但缚浴法主要是应用于那些病变比较局限的患者,如果病变较广泛,则缚浴法就不适用了。缚浴法又分成清热和祛寒两种:清热时多用的药物包括粮食谷物磨成粉面后,加芝麻油或陈年植物油调和,用布包扎;还可以取植物鲜花煮过后,再去缚浴,但有毒的鲜花不用。祛寒的缚浴药物多用动物粪如鼠类、鸽粪等,也可用酒煎各种动物碎骨代替均可。浴身保健--藏药浴浴身保健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籍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浴身保健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吐蕃时期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中,就有“熏香沐浴”的说法,而在藏医药典籍中,对于沐浴的健身治病功能更有详尽的分类和描述。《四部医典》中说,沐浴“除垢去臭息体热,壮阳增力并延年”,还将西藏传统的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日光浴合称为“健康五浴”。每年的藏历7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沐浴时节,此时雨季刚过,河水转清,水温回暖,大部分植物停止了生长,到处是一派成熟景象。据说这个时候天上的药神要到大地来采药,一颗名为“噶玛堆巴”的星星就是药神的化身,这颗星一年中仅出现在初秋的7个夜晚,凡经这颗星光照耀的水皆成甘露。此时入水洗浴,能祛除疾病和罪孽,故而也称药水浴,西藏的沐浴节即由此而来。西藏高原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江河湖畔随处可见戏水之人,尤其是当夜暮来临,“噶玛堆巴”星悬挂夜空之时,水边更是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和着清亮的击水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心情,给宁静的高原夜空增添了几分欢快。藏药浴,从理论上说,是沐浴节的延续和深化,它综合了水浴、药浴、熏浴、蒸气浴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如果说沐浴仅仅是一种宽松的健身活动,那么藏药浴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如藏药浴中最普通的“五味甘露汤”,就是将圆柏叶、黄花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等五种药用植物放在一起煎煮成汤。用其水气熏洗身体,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益肾壮腰的功效。为了扩大藏药浴的治病范围,历代藏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在藏药浴这一领域,已研制成功多种配方,分别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进行治疗和预防。藏药浴作为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西藏高原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防治疾病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使这一宝贵的藏医药资源造福于广大的人群,西藏医学界近年来一直大力推广藏药浴。2001年12月,国内第一家专门的藏药浴大厦在北京应运而生,该大厦的医务人员利用雪域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各类藏药,运用传统配方,集医疗、保健、排毒养颜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有关部门对这一关爱健康,弘扬祖国民族医学的举措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其很快步入正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自开业以来,他们已接待了许多国内外政要和艺术家,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曾乘专机专程前来进行了连续9天的药浴,对其神奇的疗效赞叹不已;更有众多的患者前往求诊治病,均取得了明显功效,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肯定的同时,藏药浴这一民族医药文化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随着世界各民族人民交往的日益增多,随着西藏丰厚的传统文化进一步被世人认知,藏药浴,这朵藏医药中的奇葩必将在人类自我保养、和病痛作斗争的领域内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西藏的文化地理2014-03-15来源:百度经验点击数:652环境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组成,流量丰富,含沙量小,水质好。雅鲁藏布江为西藏第一大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仲巴县境内的杰马央宗冰川,经珞瑜地区流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全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广袤的西藏高原上点缀着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泊面积为24183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湖泊密集区;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围最大、数量最多的高原湖区。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谚语,即反映了这些特点。与中国大部分地区相比,西藏的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历史西藏的原始人类与甘肃、青海一带迁徙而来的羌人融合,而发展成为藏族。藏族原来只是居住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第一个首领叫聂赤赞普,“赞普”是英武之王的意思。公元七世纪前,藏族部落分散各地,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以武力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藏族才开始壮大。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都城迁到拉萨,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仿照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此外,松赞干还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王朝,迎娶了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去了佛像、佛经及其虔诚的心,促进了佛教的推广。佛教对西藏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也将汉族的文学、艺术、医学、历算、农业等文化技术传入了西藏。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过世之后,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公元823年,双方各因国内战乱频繁,于是协议互不侵犯,并将盟文刻在石碑上,分别立于长安和拉萨。如今“唐蕃会盟碑”仍树立在大昭寺前。自松赞干布开始,佛教在吐蕃日渐盛行,后来更是礼遇印度高僧入藏弘法,结果融合了西藏原始宗教钵教(笨教),创立了西藏密教,即现在所说的喇嘛教。877年,吐蕃王朝覆灭,西藏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13世纪元朝统一藏族地区后,扶植萨迦派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元朝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政机构。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慰司,作为管理整个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明朝对藏族地区基本上承袭元朝旧制,先后设置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分别管理前后藏、昌都和阿里地区的军政事务。1721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建立噶伦制度;1727年,清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监督西藏地方行政;1750年,再次调整管理西藏的行政体制,废除郡王制度,建立西藏地方政府(即“噶厦”),规定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共同掌握西藏事务的体制。1793年,清朝政府就驻藏大臣的职权、达赖与班禅及其他大活佛转世、边界军事防务、对外交涉、财政税收、货币铸造与管理,以及寺院的供养和管理等,颁布了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一如元、明、清三朝,实行对西藏地方的治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西藏得到和平解放。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艺术西藏的文化丰富而独特,与西藏的自然风光一样吸引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或藏语系佛教,其本名为“喇嘛教”,通常也称为“密宗”,后因民族政策而改名为“藏传佛教”。同样充满神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