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导学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藕与莼菜》导学稿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感受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2、通过朗读感受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恋念家乡之情,通过讨论、分析、习作来学习本文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法。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二、作家作品简介:1、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叶圣陶是上海“开明派”的代表作家。“开明派”都是积极的人生派和热切的爱国者,讲求品格、气节和操守,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散文作为一种思索的方式,偏重于冷静观照、细心体味日常人生世事,重理念,擅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的哲理,采用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追求高远的情境,文章平淡如水、明白如话,严谨而有韵致。叶圣陶的散文以其风格朴实、语言流畅著称,《藕与莼菜》就是这样一篇优秀的抒情散文,写于1923年4月,是他的代表作,风格严谨规范、平淡从容,具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清淡之美。2、《藕与莼菜》主题:怀旧和思乡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两种母题,叶圣陶的这篇散文主题就是怀旧,由于身在他乡上海,这种时间上的怀旧与空间上的游子思乡又交织在了一畦畦,互相激荡,演化出流传的艺术精品。《藕与莼菜》从故乡的两种食品入手,从吃藕而怀念起故乡,由藕而联想起莼菜,由这两种食品而联想起故乡的人,亲密的家人和知心的朋友,并在都市与乡村的对比中隐隐流露出赞美乡村、批判都市的意味,和返归自然与乡村的情感,令人联想起卢梭对“高尚的野蛮人”的赞叹与对现代文明病的批判。三、写作手法:1、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2、借物抒情: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积累·感知】一、积累字词:1、积累字音,不少于五个:2、积累字义,不少于五个:二、理解课文:1.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写到乡人们卖藕时“一濯再濯”。请用原文回答:他们为什么要把藕洗得如此干净洁白?(2)文中写乡人们卖藕口渴时,总是“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解渴”。请分析:这样写反映了乡人们什么样的品质?2.第三段写“仅有的一回”所吃的藕的表面,既“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虽“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家乡的“藕”和“莼菜”有什么共同点?4.试对“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这句话作简要分析。5.请概括说明文章的基本思路。【参考答案】1.(1)“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2)反映了他们纯朴、节俭的品质,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者美丽的心灵。2.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故乡的藕的“淡淡甘美”“鲜嫩玉色”和“这里”的藕的“索然无味”,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使读者受到感染。3.莼菜和藕一样,在家乡都是鲜嫩可口、每日都能吃到的。4.①从句子本身来看,作者并不是真的不爱故乡,而是故意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故乡可爱极了”。②从深层意义看,过去对故乡的思念,与今日迸发的思乡之情相比,不深也不足。5.文章开篇扣题,由藕及乡,由乡及藕,由藕及莼菜,丝丝相扣,不枝不蔓,结尾点题,浑然一体。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