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四---六单元课后题答案13纪念白求恩一、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这四个自然段结构上是先分后总。前三个自然段依次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三个方面的精神,第4段是对前三段的总结,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二、课文第2、3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勾画出相应文字,填写下表,并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效果:突出中心,阐明白求恩为什么值得纪念和其精神为什么值得学习,又有的放矢地对某些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说服力。对工作的态度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对工作的要求白求恩极端的负责任极端的热忱精益求精不少的人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三、背诵课文第四段。将这一段分为两个层次,并说明两个层次之间是如何过渡的。①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②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④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⑤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⑥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⑦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⑧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本段共8句。前四句是第一层,记叙自己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后四句是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本段共8句。前四句是第一层,记叙自己与白求恩同志的交往。后四句是第二层,论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是这两个层次的过渡句:“现在大家纪念他”承接上面的记叙,“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引出下面对白求恩精神的议论。四、品位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尝试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表达效果:使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白求恩精神的感人之深,使语气更坚定,句子更具感染力。仿写:了解中国历史的人说到周恩来,没有一个不赞叹,没有一个不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价值)深入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排比句使得语言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仿写: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责任,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无私的人,一个有涵养的人,一个摆脱了腐化思想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五、除了毛泽东,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写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代的英雄》、聂荣臻的《“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怀念白求恩同志》。课外阅读这些文章,小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工作精益求精。示例: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我的触动最大。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人的基础。一个人未必什么都会做,但是,对于自己分内的的事应该认真负责地去做。比如学校里组织卫生大扫除,同学们有的溜之大吉,有的敷衍了事,这样的同学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我们连这样的事情都不负责,将来又怎么能承担起使民族繁荣昌盛的责任呢?(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14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初遇牧羊人以牧羊为主,在休息时挑选一百颗饱满的橡子,在放牧时将这一百颗橡子种在高原上。到处是荒地,村庄变成废墟,泉水干涸,风猛烈而干燥。再见牧羊人牧羊人身体还很硬朗,一直种树,不再养羊,只留下四只母羊;添置了蜂箱,改养蜜蜂。高原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不仅有橡树,还有山毛榉、白桦树;山下的村子有了溪水。最后一次见牧羊人已经87岁了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微风中飘着香气。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以牧羊为主,在休息时挑选一百颗饱满的橡子,在放牧时将这一百颗橡子种在高原上。到处是荒地,村庄变成废墟,泉水干涸,风猛烈而干燥。再见牧羊人牧羊人身体还很硬朗,一直种树,不再养羊,只留下四只母羊;添置了蜂箱,改养蜜蜂。高原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不仅有橡树,还有山毛榉、白桦树;山下的村子有了溪水。最后一次见牧羊人已经87岁了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微风中飘着香气。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过日子。答案示例他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并不在意土地是谁的,只是一心一意地把橡子种下去的细节可以看出,他种橡树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恶劣的环境,而不是为了从政府或个人那里获得什么报酬;从“现在,他不再养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再养羊了,只留下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等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改变生活方式,是为了保护环境,而不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回报。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呼后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课文主题:这篇文章通过记叙牧羊人用双手把荒原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刘盛兰,是山东省招远县蚕庄镇柳庄村一位“五保”老人,从她73岁老伴去世直到今年共十几年来,一直省吃俭用,将自己的微薄工资、卖破烂的钱和养老院给的生活补贴费计10余万元,陆续捐给了全国各地100多个贫困学生。这位耄耋老人用苍老的双手,在人间写下大爱。2016年1月16日,刘盛兰老人逝世,享年93岁。让我们祝愿老人在天堂安好!16诫子书诸葛亮一、翻译诫子书(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有才德之人的品行,(依靠)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坚定志向就没办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像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屏除杂念和干扰,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的话,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安宁清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谈到“志”的句子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背诵全文(包括译文)二、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请同学们找到这几句话,看下它们出现在文章的哪处,并思考:这三句话在文章中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17.猫郑振铎第一句“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第二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铺垫。第三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上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首尾呼应的特点,又是对全文的总结。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第三只猫,更令“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屈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课后题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1.比喻,将小猫比喻成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2.比喻,将小猫比喻为人的伙伴,生动形象的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3.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生动形象。4.比喻,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冤枉花白猫而产生的深深的自责和愧疚之情。郑振铎的《猫》:表达了作者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剖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凡事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不要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帮助弱小者的主旨。夏丏尊的《猫》:通过写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靳以的《猫》:通过对猫的描写与回忆,借物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表达出自己凄清落寞的心境,寄托了作者无限的遐思。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通过叙述父亲与玳瑁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父亲与玳瑁的深厚感情,表达出作者丧父的悲痛之情。课后题五20.《狼》的译文①(有)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②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再拿骨头投给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没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③屠户处境非常困迫,十分为难,担心前后都遭受狼的攻击。看见田野中有一个麦场,场主在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一样。屠户就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解除,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④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杀死了它。正要走,转身看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⑤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