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总结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过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试总结活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构造、岩浆和变质作用过程大陆边缘分为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和被动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其中活动大陆边缘包括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日本型)和东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安第斯型)。其中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为岛弧型活动大陆边缘,东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属于陆源弧型活动大陆边缘。主动大陆边缘的形成都与汇聚型板块边界有关,主要形成于太平洋的边缘及印度洋东北缘。其陆架狭窄,陆坡较陡,陆隆被深邃的海沟所取代。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其属于板块俯冲边界,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构造运动强烈。大陆架比较狭窄,一般宽仅几十大陆边缘公里。海沟的两坡很陡,坡度达5°~10°,其中堆积着浊积物﹑硅质沉积﹑火山碎屑和滑塌堆积。由于大洋板块在海底处的俯冲作用,海沟及其附近的沉积物受到“铲刮”,而强烈变形,形成叠瓦状逆掩断层和混杂堆积。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日本型):岛弧型主动大陆边缘,是大洋板块向大陆俯冲消减的地带,代表威尔逊旋回的后期阶段。火山弧、海沟和贝尼奥夫带三者共生是基本特征。东太平洋型主动大陆边缘为陆缘弧型主动大陆边缘,海沟(俯冲)带与大陆边缘隆起带相接。无弧后盆地(边缘海),这是与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主要区别。由大洋向大陆方向依次为:海沟、混杂堆积带、弧前盆地、陆缘弧、弧背盆地。相应单元的沉积特征与岛弧型大陆边缘相似海沟:与岛弧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是板块俯冲的位置。海沟长而窄,长达数百至数千公里,宽达数十至上百公里,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深点是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达11034m)。海沟沉积物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由俯冲板块带来的深海平原沉积物;另一部分是在海沟形成的深海沉积物。包括:远洋钙质沉积、硅质沉积、深海红粘土、火山灰沉积、浊流沉积。海沟沉积物一般厚达几百米,受俯冲作用的影响,海沟沉积物保存不完整,并多发生强烈变形。海沟是洋壳下插的地方,下插洋壳随着深度增加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冷的高密度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到热的低密度的大陆岩石圈(之下的地方,随着俯冲深度增加和温度升高。俯冲板片开启脱水并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流体与上覆地幔发生作用,这种作用就形成了火山弧中的钙碱性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的岩浆岩组合。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高,部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了片麻岩和混合变质岩。混杂堆积:位于海沟俯冲带的前端,由外来岩块、原地岩块、基质三部分组成。外来岩块主要来自俯冲板块上的放射虫硅质岩、枕状熔岩以及基性超基性的辉绿岩、蛇纹岩、橄榄岩、榴辉岩等洋壳和地幔岩的碎块。原地岩块系海沟原地形成的浊积硬砂岩、粉砂岩、砾岩,有时还有海沟内壁上的蓝闪石片岩。基质一般是相对塑性的泥质岩石,以构造方式嵌入(冷侵位)到塑性基质中。叠瓦状推覆构造发育,有时还形成增生楔。弧前盆地:位于增生楔与火山弧之间的无火山地带,它是由于增生楔的不断扩大上隆,从而在其与火山弧之间形成的凹地。沉积空间变化大,沉积厚度较大,沉积物主要来自火山弧,也可来自外弧,碎屑物成熟度低,沉积以碎屑为主,浊积岩最主要,是复理石沉积最典型的类型。变形和变质都相对较弱,地貌复杂,可以出现三角洲相,滨岸相,陆架相,陆坡相及浊积相。岩浆弧: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弧边部海盆和因强断裂而形成的弧内盆地中,以断裂为界的张裂盆地,基底为过渡壳或陆壳,其形成与深部岩浆上升使弧地壳隆起产生的拉张构造有关,也与火山和构造作用产生的局部沉降有关。弧内盆地:形成可能与深部岩浆上升使弧地壳隆起产生的拉张构造有关,也可能同火山和构造原因的局部沉降有关,还可能同初期弧间盆地发育有关。由于岩浆弧地壳深处的扩张作用,使得弧间盆地内的岩浆活动很类似于双峰式火山岩系,以玄武岩流纹安山岩套为特征弧后盆地:位于岩浆弧(岛弧)与大陆(陆棚)之间,广阔的边缘海盆。水深可达3000m。由弧后扩张作用形成,其基底为大洋型地壳,可以看作是次一级的被动大陆边缘。现代的弧后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边缘,盆中浊流沉积非常发育,沉积物来自两侧,大陆提供比较成熟的碎屑物质,岩浆弧则提供给大量火山碎屑特别是凝灰质物质,则两侧复理石沉积特征不同发育浊流沉积(复理石),靠大陆一侧是在陆壳或过渡壳基底上发育的冒地槽型沉积,成熟度较高,与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相似;靠岩浆弧一侧是在过渡壳和洋壳基底上发育的优地槽型沉积,为火山碎屑沉积。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