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京单位企业化改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试论北京出版社单位企业化改革编者按:目前,出版行业的产业化属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出版社的改革发展,与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出版社改制举步维艰,而众多大学出版社的转制更加繁杂。在艰难的改革环境下,清华大学出版社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清华大学社于2005年基本完成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的改革,但是由于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一贯低调,因此媒体上鲜有这方面的详尽报道。为了让更多的出版人了解清华社改制的做法和经验,本刊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近期采访到了工作非常紧张繁忙的李家强社长,较为详细地了解了清华社体制改革以及今后出版社发展的一些具体情况。李社长介绍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如何抓住机遇实行企业化改制,他们的体制改革主要是解决几个层面的问题。长期以来,基于对出版业所生产产品特殊属性的认识,我国出版业实行高度垄断的计划管理体制,出版单位的成立要经过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严格审查和特许,已经成立的出版社出版的每一个出版物在事前要按计划审批数量,其典型表现就是书号的控制和发放。随着市场化、产业化、集团化趋势的日趋明显,打破现有体制,推动出版社的企业化改革,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实现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出版社企业化改革的背景随着加入WTO后图书市场的逐步开放,国际出版商的纷纷涌入和民营书业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出版业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激烈。但传统的出版体制却强化了出版社对政府的依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事业单位性质”的观念一直影响着我国出版社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之过分强调图书的特殊性和行业的特殊性,在观念和体制上严重滞后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更落后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传统管理体制强化了出版社对政府的依赖,如不尽快改革,有可能成为一块新生的腐败温床。出版社作为事业单位,它的建立是有严格控制的,出版权的获得是由政府授予的。中国出版社从它成立之日起就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不仅业外无法介入,就是业内分工也十分清楚。不同的出版社由不同的部门掌管。这些经过审批成立的文化事业单位,除非因犯了政治错误或者严重违规违纪被撤销关门之外,基本没有因为经济困难、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的。这种人为的进入壁垒,使出版业利润的90%都集中在占总数5%~10%的出版社手里,排名靠后的167家小出版社一年的平均毛利仅有60万元左右,只有一些大社凭借垄断优势和优势资源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一些小出版社只能靠着一些救济政策来度日。据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图书种类约有19万种,位居世界第一,但图书行业总体效益与国外相比却相差甚远。这表明出版行业处于一种十分困难的境地。与此同时,许多出版社在政策的保护下,惰性和依赖心理日趋严重。有的无视出版业发展的规律,只是一味地想如何才能赚钱,做出了一些有损形象的事情来,如买卖书号屡禁不止,伪书出版时有发生。出版业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既得利益者,以“搞市场经济”的名义坐收作者的版号费,而出卖的却是国家给的出版计划指标——版号和刊号。不少出版社即使是出版一本毫无价值、无法销售的书也不担心利润问题,因为印刷和销售由作者承担,它只要收版号费就可以营利了。可以说,出版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留下的最后一块计划经济堡垒,改革这种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出版社企业化改革的思路审时度势,对出版社的事业单位体制运行规则以及管理部门管理的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变,以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来运作,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才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可行之路。首先,一个迫切的任务是消除思想障碍。出版物的经营必须也只能是市场化的,出版物都要经过市场供读者选择,取得读者的认可。离开了市场,出版业便无从实现与读者的交流沟通。因此,必须自觉遵循市场需求变化的客观规律,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动态,分析市场需求,以市场为依托,靠市场求发展。具体说,一是强化市场化、产业化和集团化等方面的意识,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资源利用诸方面统一认识,形成整体发展的共识,尽快制定出版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支持、鼓励、引导出版企业之间的有效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打破目前存在的地区封锁和行政垄断对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对出版社的事业单位体制运行规则以及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充满生机的出版市场竞争主体。其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市场进入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近十年来出版社的数量几乎原地踏步,没有大的增长。从1994年到2004年,全国出版社的数量一直徘徊在570家左右。我国出版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市场高度集中和行业的地域垄断矛盾突现。而调整和完善出版管理制度,建立职责分明的国有资产管理、经营和监督机制,改变现行的行业管理体制,一个前提是,出版业首先要打破行政垄断和意识形态保护色彩,取消出版业的进入壁垒,依靠外部刺激,调动行业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欲望和行业活动效率。同时,逐步取消专业分工限制,使出版企业能够通过自我发展、兼并、联合等手段拓宽业务范围,从而达到规模扩张的目的。出版业的市场化经营是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表现,出版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出版物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出版业生产和再生产的所有环节,都要经过专业分工和社会分工来完成。但在我国出版生产过程中的撰稿、编辑出版、设计、印刷和销售等几个环节中,除了部分的撰稿和销售环节外,其余的几乎都是在出版社内部完成的。大而全,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全球出版出现数字化的趋势,为了能使我国出版社加入世界出版竞争的行列,应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出版业务流程和业务结构,迅速提升出版技术平台,提高出版社的竞争力。如建设大型数据库、积极推进数字化网络编辑业务平台、加紧建立现代图书物流。近十多年来,中国发展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都经历了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随着竞争加剧,企业开始分化,生产和销售向优势企业集中,接着就是企业的兼并破产。许多人总以为,只要将现有出版社做大做强就行了,但问题是,如果不经过市场竞争和市场淘汰,如何能够形成强大的出版企业?最后,出版社的产权改革将不可回避。通过产权结构的调整,使企业和员工真正能以社会法人的资格依法享有投资者的权利,依法承担应有的投资经营风险和社会责任,依法获取应有的投资经营利润和收益。这样,就将出版社的风险、利益紧紧地与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捆绑在一起,有效地遏制经营管理者负盈、国家和国有企业负亏的现象。产权改革后,大的出版社可以组建为企业集团。符合国家要求的,政府就可以资产授权经营、委托企业来经营这一部分国有资产。据悉,国务院已经为中国出版集团总公司授权资产经营。其他大的专业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也应在酝酿筹备中。而剩下一部分小规模的出版社也可以按照“抓大放小”的方针,采取拍卖、转让、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经营。各社在出版一些大型系列图书或风险和收益都很大的图书时,可采取向内部职工融资的方式。也可把出版社的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组建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还可以直接上市融资,比较典型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参股“福建南纸”。另外,有条件的出版社应当培育和形成人才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首席编辑及合伙人开办的工作室制度。理顺企业的领导管理体制问题首先,确定清华大学出版社直属于清华大学国有经营性资产专门机构——清华大学的产业领导小组(也称经资委),产业领导小组职能相当于国家的国资委也就等同于出版社的股东会,并由产业领导小组派出任命并董事会和监事会。在董事会之下设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经营班子。产业领导小组的职权主要是向出版社派董事长、董事;与出版社签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书;审批出版社重大的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审定出版社经营性国有资产变动的重大事项,比如说合并、增值等等,并且对出版社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决定出版社薪酬体系以及薪酬分配方案等等。出版社的董事会行使公司法第46条规定的董事会的职权。(《公司法》第46条规定,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认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制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出版社经营班子主要设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等。社长由董事长来任命,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由社长提名,董事会讨论,董事长任命,社长为出版社的法定代表人。这样就基本上明确了出版社管理体制,为今后整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清华社的企业运行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酝酿,在尝试中逐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在2004年就已正式进行法人注册,管理体制的重新确定进展相当顺利。明确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责任以往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资产同其他大学社一样界定并不明晰,既有学校的经营性资产,也有非经营性资产。但是现在要做企业,就必须有明确的经营性的资产,在这个前提下清华社针对过去遗留下的问题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对原有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和划转。把经营性资产保留在出版社,把非经营性资产部分划回学校。其次,确定了清华大学对出版社的投资方式与投资程序。清华大学对出版社投资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无形资产以及经过评估的有形资产,投资方案必须先进行严格的论证,做出规范的可行性报告,报清华大学产业领导小组批准。已经成为企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投资行为,需按清华大学产业领导小组给予一定的权限执行。出版社的投资方案审批后,须办理投资部分的财产依法转移手续,再由出版社向外行使资产投资职权。李社长在介绍这一方面情况时,向记者详尽说明了具体条文的规定。李社长笑称,条文必须咬文嚼字,不然会犯一些理解方面的错误。第三,明确了清华社对国有经营性投资处置的权限。转制后划并到清华社的控股公司,出版社作为股东,享有股东权益、收益权,尤其是在进行经营性资本运作的时候,如何处理资本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第四方面,针对出版社的国有资产变更和增值、经营利润和收益、利润如何分配以及分配方案,都须按照企业经营管理程序依法进行财务管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的规定细化到出版社经营的各个方面。出版社依据规定开始行使企业的各项职能。按照企业法实现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要首先强化董事会的职能,提高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出版社要建立覆盖主要的控股参股公司财务的监控网络。对财务的数据进行网络监控。同时出版社要完善对控股参股公司诊断式、预警式的审计体制。对出版社的经营情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建立评估考核体系。转制后,清华大学出版社可以继续使用清华大学的校名,但是清华社下属参股控股公司原则上不可以再用“清华”的字样。早在2003年12月人事部部长就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强调,我国将加快新闻出版行业的改革。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条例》。进一步推行和规范聘用制度,继续推进教育、科学、卫生、文化、广播影视等行业改革。我国将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立起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基本内容的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初步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就很多正在转制中的出版集团以及出版社来说,对于出版人事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所有出版改制中的重点、难点。改革中避免不了会触及这些敏感问题,解决好“人”的问题,不仅仅是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以人为本,员工的稳定才会带给出版社稳定的发展,很多出版单位都是尝试着改革,摸着石河。当记者把这个棘手的问题“抛给社长的时候,李社长很爽朗地笑了,自信地告诉记者,清华社现在基本克”了这一难题。妥善解决企业员工的劳动人事系,建立科学的激励政策,凝聚业的核心力量。清华社原则上是把企业单位的人员转为企业编制,转为企业之后没有上缴的医疗养老保险,或者向部门申请视为已经交过,或者由学责承担这部分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