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题目:爱军精武是军人的天职授课人:授课时间:-1-课目:爱军精武、献身使命是军人的天职目的:通过教育,使官兵认识到爱军精武、献身使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教导官兵积极投身到训练和学习当中去,提高现代作战能力。时间:45分钟地点:要求:内容:爱军精武,是祖国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爱军精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爱军,是指军人要热爱军队集体,关心军队建设,自觉维护军队荣誉;精武,是指军人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军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爱军是精武的前提,精武是爱军的集中体现,二者统一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体现出革命军人崇高的道德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意识。部队中常说:当兵不爱军,不算好军人;爱军不精武,不算尽义务。这句话,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革命战士对爱军精武的深刻认识和鲜明态度。那么,为什么说爱军精武、献身使命是军人的天职?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爱军精武、献身使命是军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道义上规定人们在履行职责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军人职业道德包括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与军人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社会职业道德要求;二是与军队的特殊使命相适应的军人职-2-业道德要求;三是与人民军队先进性相适应的共产主义道德要求。这些都要求军人必须做到爱军精武。(一)从社会职业道德的要求看。不管哪种职业,都要求人们热爱本职、恪尽职守,自觉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工人要热爱做工,农民要热爱种田,学生要热爱读书;做一名医生,就要以精湛的医术履行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做一名教师,就要以丰富的学识履行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做一名律师,就要以良好的法律素质履行维护法律尊严的社会责任,等等。同样,作为一名军人,就要爱军精武,以过硬的军政素质履行保卫祖国安全的神圣责任。否则,就有悖于社会职业道德,就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二)从军队特殊职责的要求看。我国宪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人民和平劳动。这一神圣职责,维系着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决定着爱军精武在军人职业道德中的特殊意义。革命军人如果不能自觉做到爱军精武,就无法履行肩负的神圣责任,其危害远远超过其他各种职业。所以,《军人誓词》中专门对爱军精武作了明确规定,要求每一个军人“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苦练杀敌本领”,所以大家都必须履行好这一崇高的职责。(三)从人民军队先进性要求看。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就决定了我们大队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以党的先进性要求规范思想和行为。大力倡导和实践共产主义道德,即: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力开拓,公而忘私,牺牲奉献。军人是社会先进青年的一部分,很多同志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应该自觉实践共产主义道德,做献身国防、爱军精武的模范。-3-二、爱军精武、献身使命是军人履行使命的迫切需要胡主席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即: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对我军地位作用的新拓展、职能任务的新概括,体现了党对军队的新要求。那么,作为革命军人我们怎样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应该看到,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仍存在很多复杂和不稳定因素,对我们履行使命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霸权主义仍然突出存在2012年,风云际会,国际局势依然动荡:在欧美,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美国则面临“财政悬崖”;在西亚地区,叙利亚危机持续升级面临摊牌,埃及国内权力划分也未完成,伊朗核危机也仍在考验各方智慧;在中国周边,阿富汗、巴基斯坦危机仍在升级,日本、菲律宾执意挑起海上争端,朝鲜半岛政权完成交替,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已赫然成型。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而这个包围圈还没有完整,还没有到位,还有许多空白点的话,那么,到了伊拉克战争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2012年美国对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主要表现在:首先,进一步强化与盟国的双边安全合作。希拉里表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条约联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支点。美日两国已达成新的协议,由日本政府出资50多亿美元以确保美国军队常驻日本,两国将加强情报共-4-享,并启动关于亚太事务的战略对话。在美泰、美菲、美澳双边层次上,美国也进一步深化了同盟关系。希拉里11月16日在菲律宾访问时,双方签署了《马尼拉宣言》,美国承诺为菲律宾提供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合作,并协助菲律宾防卫“海域疆界”,希拉里表示希望升级两国的同盟关系。根据新签署的军事协定,从2012年开始至2017年,美国将在澳最大的海军基地达尔文港部署最多2500名军人,以增强对亚太地区的军事辐射力,特别是南海地区。这一协议标志着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美国在澳大利亚的驻军不仅直接影响南海局势,也将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其次,“雁型安全模式”中不同梯队间加强多边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崛起。随着岛屿争端的白热化,美国不仅增强在太平洋的军事实力,还主导和支持“雁型安全模式”不同梯队成员间的安全合作。在美国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中,既包括了南海争端的主要相关方菲律宾和越南,又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它们分别处于梯队的不同层次,除了直接与美国保持紧密程度不等的安全合作外,彼此之间还存在密切而频繁的互动,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制衡中国。固然,已经成型的美国对华战略包围圈正在从东南西三边对我国构成合围的态势,这种事实上的地缘包围圈虽然还难以对我国构成现时的威胁,却足以构成长远而潜在的威慑。(二)周边安全环境有所变化,潜在威胁日益突出1、海上问题矛盾激化-5-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首先是南海。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海上邻国出现“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美国宣布在新加坡部署一艘近海战舰,在澳大利亚部署海军陆战队,标志着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其矛头直指中国。菲律宾和越南的强硬立场和行为不仅受美国对地区安全的承诺和支持的鼓舞,同时也有深刻的国内政治经济困境压力。在11月举行的东亚峰会上,除柬埔寨、缅甸外,其余16个国家都谈到了海上安全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国家表示对南海的关切。2010年4月,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中国军队寻求扩张海军力量》一文,文中声称,中国政府于2010年3月首次向访华的美国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贝德声称,南海是关系到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南中国海事务。而在这之前,中国只将台湾问题、西藏和新疆问题-6-等定位为“核心利益”。“核心利益说”一经出台,便被国际社会不加分辨地全盘引用,成为佐证中国外交转向强势和扩张的重要论据。总体上,中国学界和各种智囊机构的态度较为谨慎,有的还提出质疑,如有军方学者撰文表示,“南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提法仅见于中国个别学者的言论,并非高层领导的正式表述,更未写入国家战略性报告或者法律性文件。国际社会对“核心利益说”的强烈反应,表现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中国崛起的严重忧虑。国外把“核心利益说”解读为崛起后的中国在划分东亚的势力范围,中国今后的外交政策会日益咄咄逼人。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表,中国官方首次明确界定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简单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发现,西沙、中沙、南沙的岛礁归属因涉及主权纷争,显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其次是东海。中日钓鱼岛之争,从日本方面看:一方面,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以“先入为主”的方式不断挑起事端,不仅使中日钓鱼岛争端事态进一步升级,而且使东海地缘政治形势日趋紧张,东海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受到新一轮的挑战,增大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日本在钓鱼岛和有关海域主权归属问题上,不仅在舆论上大肆渲染和大造声势,而且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国际上的支持和“同情”,给中国施加多方面-7-的国际压力,试图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孤立中国。与此同时,日本还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国家表示,希望在东海海域加大军事合作力度,联合多方力量与中国抗衡,特别是强化了与传统盟友——美国的军事同盟。此外,日本也在极力将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推向“国际化”,为其在未来解决钓鱼岛和有关海域之争上增加更多的筹码,使东海地缘政治形势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向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在东海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从中国方面看:一方面,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及其海域权益问题上,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始终保持着克制和冷静,以务实的态度对待钓鱼岛对峙局面的发展,既有静观其变待机而动的应对措施,也有主动而为不给日本更多不切实际想法的余地。另一方面,虽然中国解决钓鱼岛及其海域问题有多种选择方式,但毕竟解决争端的途径外交不是唯一手段,以武力捍卫钓鱼岛主权及海洋权益的选项始终没有排除。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发生摩擦以来,各方不仅在有关主权问题上争执不下,而且在外交、政治以及军事领域展开了多方位的对峙,从而使东海地缘政治形势的敏感度不断升温,一旦东海地缘政治形势的稳定和格局的平衡被破坏,东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将受到严重威胁。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软肋是东北亚,朝鲜半岛形势是风向标。-8-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历史上,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都在这个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6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珍宝岛冲突都对中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即便是美国学者也承认,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包括维护中朝边界的稳定、阻止对华包围圈的形成以及显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与可能性。2010年“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朝鲜半岛朝韩双方的紧张对立和美日韩的武力威慑政策,不仅给政治和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进程带来沉重的打击,更把朝鲜半岛推到了战争的边缘。2013年伊始,韩国成功发射“罗老号”火箭,朝鲜强硬宣布进行更高级别的核试验,给半岛局势增加了新的阴影,朝鲜半岛的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3、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上力量。从长期来看,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的态势不利于亚太安全互信的建设,可能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使业已存在的安全困境更加恶化。-9-在周边国家眼里,中国军费开支的增长幅度过快,而中国的意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焦虑感的上升,中国“军事威胁论”被放大。虽然美国军费开支和军事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但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更强,这主要表现为:澳大利亚已将军事防御重心放在中国;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意识普遍较强,尤其是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的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