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探索摘要:个性是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发展个性是成才的重要因素。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但在传统的教育中,通常使用以“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是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能够影响、改变和塑造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可以通过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培养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原则与策略。关键字:语文教学,个性发展,策略在新课标理念中,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各门课程中,是百科之母,独具文学性,富有形象感染力。与数理学科所具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诗无达诂,一百个读者心目中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对文章词句的分析理解,往往见仁见智,没有唯一的答案。语文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逆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一、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美国教育界有一种说法:“教育不是饼干模子”。但是多年以来,我国的学校恰如同工厂一样,“批量生产”的是“标准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扼杀了学生鲜活的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难以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也存在种种弊端:1偏离培养目标,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如此出现以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的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重术轻人,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作额外的负担而遭到排斥。2语文教学远离现实生活,学生普遍缺乏文化积淀。学生被圈定在语文教材里,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个性是在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活动远离现实生活对学生个性发展是极为有害的。直接的社会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对学生真切体味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他经常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中去旅行。他这样描述:“宁静的夏日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朝霞那令人赞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破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通过体验,学生的的直接观察活动得到了无限的乐趣,而在我们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恰恰缺少这种情趣。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3一些教学实践未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教学理论。语文教学实践本来是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的手段,但现行的一些语文教学实践忽视了语文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新价值。有些教师把语文课程只看作是传递知识的载体和工具,严重忽视其创新价值的发掘。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地推进,只求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至于学生的感受,个体的特征,个性的发展状况则搁置一旁,不予理会。另有一些教学实践为了体现创新思想,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换花样追求一种虚伪的美丽,使语文课变得苍白、贫乏。4“一元化”的教学理念落后于现实发展当今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社会也由一元向多元过渡,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选择己经成了人们一种习惯的行为方式。个性需要成了人们选择的主要依据。人是有不同个性的,文学是多元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多元的,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学恰恰是一元的:语文教材单一、教学模式同一。创造美好的生活,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是人类族群意识和个体生命的要求。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不同于以往的学生,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为他们的人生需求提供了多种选择,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我们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认识生命、敬畏生命,探索充分尊重生命个性的语文教学。二、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1、坚持语文素质教育,坚持个性教育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教育信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信念,个性教育信念是人类追求进步与幸福的自然要求,是人们对个性教育观念和思想的确证和认同。教育信念是教育活动的灵魂,教育必须以一定的教育信念为指导,否则它就容易迷失方向。教育工作者应有自己正确的教育信念。语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解放个性、发展个性。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中,升学率、课业负担的重视,严重违背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教育发展的规律,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语文素质教育则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对错误教育方式进行的修正。语文素质教育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一一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第二,语文素质教育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使学生能够敢于竞争、积极进取。人的“全面发展”,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的精髓:“重视人的发展,尊重人的个性,维护人的尊严”。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语文教师要坚持语文素质教育,坚持个性教育,丢掉应试教育的观念与做法,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2、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平等相待,互相互尊重,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地发展。教师诚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生”,不管是乖巧还是叛逆的学生,教师应一视同仁。尤其对待对所谓的“差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转换自己的视角,在发现他们缺点的同时,更要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要相信,世界上从来不会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对那些缺点多的学生的进步来说会更有效。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找到、鼓励并对孩子的独特才能进行培养,意味着把个性提高到人的尊严充分发展的高度”。在这方面,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经给予了证明:钱梦龙、于漪、魏书生等语文教学大师教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在于他们尊重学生人格,在他们创造的教学环境中,无一例外的是和谐。尊重学生人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得到教师的尊重,这样就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育人环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3、看到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学生之间是存在个别差异的,这些个别差异是由于先天条件和一定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并在后天的现实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学实践应当重视学生的对个性存在差异,并对他们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意大利现代教育家蒙台梭利就十分强调个别化教学原则,他认为,儿童的差异很显著,没有两个儿童完全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不少的新经验、新方法。湖北大学黎世法教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创了分层异步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石家庄第一中学采用分层授课的教学实验,对存在个别差异的学生分类编班,打破传统固定班级、统一授课的模式;一些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的小班上课的形式,并组织特性学习小组的方法。这些教学实践方法都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学生的进步及个性发展又一定的推进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课后作业布置上,也应体现差异性和分层性。对待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作业的题量和难度不能统一不变,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分层布置,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当的作业。例如在作文的布置上,学生因生活积累而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鼓励他们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而不是鼓励学生虚假编造、套搬抄袭。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自主性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和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学生自主作业、作文应该得到允许,并且为使优秀生或学有特长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发展特长,应允许他们自主作业或选做作业;除必修课外的活动课、选修课,应让学生自主选修;具有个性、创造性特色的思维特别重要,应当提倡独立思考、自主思维;为形成学习处事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应提倡一题多样,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但是,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由学生决定,而是应当在教师的计划和指导下进行。学生自主性发挥的前提是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5、发展教师教学个性,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十分赞赏乌申斯基的观点: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教风和学风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个性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他们的性格、兴趣、情绪等都会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具有个性的教学必须做到:其一,教师与教材融为一体,即教师熟练地驾驭教材。教师对教材经过一个懂、熟一化的过程,将教材加以内化,教师就是教材,教师就是学生认识的对象。其二,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即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教师驾驭教材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两者因果相连。前者是手段、前提,后者是实质、是目的。纵观古今,能成大师者,绝非仅有书库般的脑袋,而须有其个性风采和鲜明的治学风格。如述而不作、善做“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博习诗书礼乐、因材施教的孔子,长于演讲术的昆体良,“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的朱熹,主张“先发明人的本心后使之博览”的陆九渊,以及“兼容并收”的蔡元培和言辞犀利、入木三分的鲁迅。也正是他们突出的个性及其与教育、教学技巧的有机结合,才造就了更多“青出于蓝”的弟子。6、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的是成人教学式的“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至少有两大弊端:首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参与,完全没有主动的自学,这就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的教育思想;其次,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基础工具性”,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这种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机械性的记忆一些语文知识,没有能力个性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以指导自主学习为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叶圣陶的《语文教育书简》中有这样的论述:“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三、结束语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今天,历史的车轮已驶进了二十一世纪,我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实施可持续发展。因此,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具有鲜明良好个性的一代新人就越来越迫切。我们希望人类的未来更加美好,但未来并非单一的。在人类社会中,作为制约多样化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存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之中。”丰富多采的生活需要具有鲜明良好个性的人去创造。具有鲜明良好个性的人有赖于教育的塑造。作为语文教师,要擅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发展学生个性,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力量。参考文献1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朱慕荣.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施铁如.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培养.教育导刊.199511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5刘树仁.个性教育探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